左乙拉西坦应用于小儿癫痫单药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2018-12-20何国庆李斌
何国庆 李斌
(1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儿科 江苏 南通 226600)
(2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江苏 南通 226600)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属于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来自于吡拉西坦衍生物,根据相关研究结果[1],左乙拉西坦在儿童局限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中可以单独使用,由此可见左乙拉西坦对儿童患者适用程度高。目前,国内关于左乙拉西坦单独治疗小儿癫痫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分析LEV对癫痫患儿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小儿神经科就诊的经临床和脑电图检查确诊为癫痫患儿37例,使用LEV单药治疗。37例癫痫患儿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6月龄~14岁,其中~3岁8例,~6岁10例,~9岁12例,~14岁7例,平均(8.5±5.3)岁。
1.2 用药方法
口服LEV(商品名开浦兰)片剂或糖浆,单药治疗。LEV起始剂量为(22.3±3.4)mg/kg·d,每天分两次服药,对控制效果不佳者每1~2周逐渐加量增加10mg/kg·d,目标剂量为30~40mg/kg·d,平均维持剂量为(33.5±8.6)mg/kg·d。随访时间为6~12个月。
1.3 观察内容
观察患儿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疗效评估指标为对比患儿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疗效评定分级如下:(1)控制:癫痫发作次数为0次;(2)显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和治疗前对比,发作次数减少至少一半,发作时间明显缩短;(3)无效: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和治疗前对比,发作次数减少不及一半,发作时间明显缩。治疗有效率=控制+显效。
2.结果
2.1 疗效
本组37例患儿LEV单药治疗后,发作控制24例(64.9%),显效8例(21.6%),无效5例(13.5%),总有效率为86.5%。左乙拉西坦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癫痫儿童使用LEV的疗效结果见表。
表 LEV 对不同类型癫痫疗效的比较( 例)
2.2 不良反应
本组37例中5例(13.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嗜睡2例,纳差2例,头晕1例。不良反应多在服用LEV 2~4周发生,未做特殊处理,一般在发生1~2周后自然消失。
3.讨论
左乙拉西坦与其他AED比较,具有独特的抗癫痫机制、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且高效、安全。上世纪九十年代,左乙拉西坦上市,这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通过与突触囊泡蛋白2A(SV2A)结合,进而抑制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对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传导进行阻断,以达到抗癫痫的作用[2]。该药物口服效果极好,吸收率高,以原型经肾脏排泄代谢。其中癫痫发作类型复杂,包括简单局限性发作、复杂局限性发作等,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对多种类型癫痫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患者的癫痫类型各不相同,但LEV单药治疗可有效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本组37例患儿LEV单药治疗后,发作控制24例(64.9%),显效8例(21.6%),总有效率为86.5%。左乙拉西坦治疗前后发作频率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出LEV单药治疗对局限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均有效。本结果同时发现LEV用药存在个体差异性,具有较宽的治疗窗,临床剂量范围差异较大。部分患儿服用左乙拉西坦初始剂量即可有效地控制发作。因此需对患儿进行个体化用药[3]。
左乙拉西坦的不良反应少,程度较轻,耐受度良好。本组37例中仅5例(13.5%)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纳差、头晕等。不良反应多在服用LEV 2~4周发生,呈一过性,未做特殊处理,一般在发生1~2周后自然消失[4-5]。服用LEV后患儿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生化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