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班级微信群的管理
2018-12-18付俊杰谭娜
付俊杰 谭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已经进入了微信时代。
当下班级微信群也成为很多中小学家校互动的重要工作平台,是“互联网+”时代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的创新。班级微信群大多由班主任创建,建立班级微信群,其好处不言而喻,老师可方便地通知家长孩子们的在校情况,方便布置作业等,家长们有疑问也可在群里与老师直接沟通。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学校的班级群没有起到增进家校互信关系的作用,这类微信群在管理上存在很大问题,让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有不快,值得反思。
案例一:一天晚上,某妈在班级微信群里发消息说:“老师,我和娃她爸都在外地出差,亲子运动会通知的时间太晚,我们赶不回来,而且这类运动会一般应该是安排在学期初,怎么可以放在学期末呢?这不瞎耽误孩子的时间嘛?”看见这条消息的班主任老师瞬间感到不悦,且不说运动会召开的时间一个月前就通知了,从报名到前期张罗也一月有余,结果却遭到家长的质疑。
案例二:开学前,一家长在班级群分享了一篇名为“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的文章,很多家长看后都表示有同感,手机危害确实很大,还列举了自己在家里管教孩子的做法。其中有位家长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说有必要跟老师沟通一下“手机作业盒子”的事,于是老师问她有什么困惑,她说控制不了孩子,影响孩子视力,还要求老师调研。老师先介绍了一些好的方法,可家长仍然觉得很难控制,老师便说这个作业是可以不完成的,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可这位家长又觉得这样做的话,自己孩子就少做了练习题,强烈建议应该取消“手机作业”,改为家庭手写作业。于是,这项“可以不写”的作业在这个班消失了,时间长了,孩子口算能力也就下降了。
本来,班级微信群是可以很好地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加强家校沟通的。但现实中,有的老师忽视了班级微信群的性质,将其作为管理学生、要求家长的工具;有的家长随意发言,不能斟字酌句,公开质疑老师;在微信群发广告、抢红包、炫富、晒娃、拉票等,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参与其中。这就令微信群引发争议,有时反而制造了家校、家长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究竟什么才是家长微信群的正确打开方式呢?我们在使用微信群的过程中又该避免哪些问题呢?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家长微信群的作用呢?下面是我校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掌握的一些班级微信群应该遵守的规矩。
1.学校要加强对班级家长群的指导,将班级群的管理纳入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发现问题,积极介入处理。每个班级学期初,会选出三位家长组成本班家委会,家委会成员与老师一起制订群规,并对家长正确使用班级微信群进行引导。
2.明确班级微信群的性质——家校合作平台。群成员必须为本班家长和教师,群名片实行实名制,群主由教师担任,并负责对群成员进行管理。
班级群不同于同学群、亲友群,班级群仅限于家长跟老师之间沟通,学生如加群,应单独列群。如果相关家长、同学相处亲近,需要经常联络的,可以建私群,不可以在班级群里刷屏聊天。老师与家长之间有矛盾的,应该及时沟通解决,老师未经过上级同意不得将家长移出群。
3.群内禁止发布涉及危害国家、法律所禁止的信息;相互尊重,不发布影响文明和谐的内容;不发布与学生教育指导无关的信息,如聊天、微信红包、集赞、拉票、募捐等活动链接,以及含糊不清、未经核实的事项。
4.动静相宜,避免纷扰。教师要注意群内发布班级教学、教育指导信息的时间,并形成规律。教师布置作业或发布通知,家长无需回复,以免造成刷屏,影响其他群成员及时接受信息。好群不怕静,于无声处多思考。家长也要避免无紧急事由、不分昼夜在群内向老师提问、提建议,影响老师工作和休息。
5.讨论理性平和。君子和而不同,在遇事讨论时,在讨论陷入僵局可能发生不愉快时,教师和家委会成员或有责任心、情商高的“骨干”,需及時打圆场、扭转氛围。
6.对于老师微信群发的内容,应该限制在班级教育教学日常性内容,可以进行家教指导或家教讨论(时间、内容、发言形式,事先确定后再通知)。平等对待学生与家长,不应只发布优等生或表现优异学生的照片,更不能发学生接受惩罚的照片,不在群内点名批评学生及家长。家长有疑问的,个别问题都应单独沟通或电话联系。班级群不能作为孩子学习成绩的公布群,也不能成为老师向家长提要求的群,而应该是一个家校互动的沟通群。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发展让家校沟通渠道变得多元、便捷,家长微信群的确是加强家校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家长们也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如此才能发挥班级微信群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