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气呼吸肺功能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
2018-12-18卜笃翰杭菲菲
卜笃翰, 李 燕, 杭菲菲
(江苏省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在婴幼儿中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为1~6个月的小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其最常见的病原,病变主要侵及直径75~300 μm的毛细支气管,临床症状如肺炎,且喘憋更显著,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1], 急性期肺功能状况较差。观察患儿肺功能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了解本病急性期肺功能损坏程度及持续时间,对于诊断及判断药物治疗效果有现实意义。但由于婴幼儿在肺功能检查过程中配合不力,依从性差,故本研究采用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为临床提供客观指标,进行肺功能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病房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 2~<6个月者30例, 6~12个月者20例。患儿入院时均有咳喘表现,双肺闻及呼气性喘鸣音, X线检查显示不同程度的梗阻性肺气肿,显现支气管周围炎征象或肺纹理增粗,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8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分别在急性发作期(入院时)、临床缓解期(出院时)、恢复期(出院后1周左右,喘息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德国康讯公司生产的数字化肺功能仪(PowerCube, Spiro)进行检查。检查前,对仪器进行零点定标。确保患儿气道通畅,鼻咽部无分泌物阻塞,大部分患儿处于自然睡眠状态,少部分为药物(10%水合氯醛)睡眠状态。所有患儿取仰卧位,面罩紧扣口鼻,确保无漏气。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连续测定5次肺功能,分别为入睡后5、10、15、20、30 min, 然后由电脑自动计算平均值。观察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TPTEF/TE、VPTEF/VE、VT、RR在急性期与缓解期以及在缓解期与恢复期的差异,本研究中检验均为双侧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研究对象的呼吸功能情况
50例患儿的急性期潮气呼吸肺功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阻塞性改变,其中2例合并有限制性改变。50例患儿中, 12例为轻度阻塞,占24.0%, 31例为中度阻塞,占62.0%, 7例为重度阻塞,占14.0%。
2.2 相关临床参数比较情况
TPTEF/TE与VPTEF/VE在急性期最低,缓解期显著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恢复期时,大部分患儿TPTEF/TE与VPTEF/VE基本恢复正常,与缓解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相关临床参数比较
与急性期比较, *P<0.05; 与缓解期比较, #P<0.05。
3 讨 论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常见病中占据首位,肺功能检测属于非创伤性诊断技术,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疾病严重程度与性质以及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常规肺功能检测要求患儿配合医生进行操作,但婴幼儿依从性差,在实际诊疗中可行性低。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是在患儿安静睡眠状态下进行,通过对平静呼吸时的容量、呼气流速及胸腹腔运动进行分析,采用流速传感器、呼吸诱导的体描仪进行检测,从而明确气道是否有阻塞、阻塞位置及严重程度,具有无创、不需患儿特殊配合、重复性好、简便易行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在检测参数中, TPTEF/TE是反映气道阻塞的主要指标[3], VPTEF/VE则是反映气道阻塞的另一项重要指标,其变化情况基本与TPTEF/TE同步。近年来研究[4-6]报道, TPTEF/TE、到达潮气呼气峰流速时的呼气量/潮气量(%V-PF)、剩余2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呼气峰流速(25/PF)三者间有良好相关性,可作为反映小气道阻力及流速变化的指标。对于有气道阻塞的低气道传导性患儿, TPTEF/TE与VPTEF/VE均下降,且阻塞越重,下降越明显,两者变化基本同步,正常范围为28%~55%[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阻塞性改变,是因为婴幼儿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血管及淋巴组织丰富,纤毛运动差,在炎症情况下,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阻塞、气道痉挛等,导致管腔更加狭窄[8]。本研究显示,在急性期时, TPTEF/TE与VPTEF/VE均显著下降,临床喘憋症状越重者,下降越显著,缓解期时TPTEF/TE与VPTEF/VE则显著改善,以TPTEF/TE改善更为显著[9], 至恢复期,大部分患儿TPTEF/TE与VPTEF/VE基本恢复正常。由此表明,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肺功能变化情况,显示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均存在以小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的改变,也提示小气道阻塞性功能异常绝大部分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对于少数在恢复期未恢复正常,仍存在小气道阻塞情况的患儿,则应定期随访,必要时结合哮喘预测指数等进行评价,决定是否需要实施预防性治疗,避免发展为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