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石位改变速率及气腹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
2018-12-18黄晓琴
黄晓琴, 刘 蓉, 陈 丽
(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 江苏 泰兴, 225400)
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实施腔镜手术时,特殊的体位摆放会对患者术中呼吸、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降低围术期的舒适度[1]。本研究探讨气腹压力以及截石位的改变速率对妇科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5月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1~49岁,手术时间1.10~2.30 h,平均(1.81±0.23) h。以术中气腹压力值及截石位的变化速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其中A、B组术中维持气腹压力11.00 mmHg, C、D组气腹压力值维持14.00 mmHg。另外, A、C组调节臀高位截石体位的时间控制在30 s以上; B、D组调节臀高位截石体位的时间控制在6 s内。
1.2 围术期护理
术前1 d访视患者,介绍手术流程以及术中体位摆放等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在全身麻醉前摆放体位。将患者尾骨下移略超过手术台下沿约10 cm, 在近髋关节平面放置支腿架,支腿架高度约为大腿高度的2/3, 支腿架上均放置凝胶垫,协助患者将两腿放置于支腿架上,在摆放的同时询问患者下肢有无受压不均及不适感,用腹带固定双腿,体位摆放后再次确认腘窝处有无受压,防止腓总神经受压。术中按手术要求调整头低30 °~40 °的截石位,并对机体背板高度酌情抬升,维持10 °~20 °。
1.3 观察指标
记录气腹前水平截石体位(T1)、CO2气腹后1 min(T2)、头低臀高截石位后1 min(T3)、气腹消除后1 min(T4)时患者呼气末CO2值(ETCO2)、气道峰压值(Ppeak)、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值等。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与建立气腹前相比,气腹后4组患者ETCO2值均显著升高(P<0.05), T4时ETCO2值下降较快,但与T1时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建立气腹后, 4组患者Ppeak值均显著高于T1时(P<0.01); T4时患者Ppeak值仍高于T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建立气腹后, 4组患者MAP、HR值均显著升高(P<0.05); 消除气腹后,上述指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ETCO2值变化比较 mmHg
与T1比较, *P<0.05。
表2 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peak值比较 cmH2O
与T1比较, *P<0.05。
表3 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HR比较
与T1比较, *P<0.05, **P<0.01。
3 讨 论
妇科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多需采用截石体位,而且常需调整一定的角度以暴露腹盆腔脏器以方便手术操作。截石体位时,患者双下肢高出躯干水平,下肢静脉血加快回流至心脏,心脏前负荷量加重。当患者进入全麻状态后,意识完全丧失,肌肉松弛,保护反射消失,对血压、心率的自主性调节能力降低。本研究观察到截石位后患者血压值显著上升,当患者改成平卧体位后,心脏回心血量减低,后负荷减轻,平均动脉压也随之明显降低,表明体位的改变可影响血液循环,机体血流动力指数随之变化[2]。因此,气腹和体位改变的双重影响对循环的改变不可忽视,在腔镜手术中需要及时加强对循环的监测。
研究[3]表明,在腔镜手术中因麻醉机械通气需要,转变体位时,除了机体血流动力指数会呈现出紊乱状况外,常伴随出现气道压力等异常改变,呼吸系统也会存在受损风险,严重时可影响到手术的安全[4]。本研究中,建立气腹后4组患者气道峰压值均显著升高(P<0.05), 待机体恢复至常规截石体位或者将气腹妥善解除后,各指标才逐渐恢复。ETCO2值被视为机体肺通气质量的关键性指标,建立气腹后,部分CO2被机体吸收。本研究4组患者ETCO2值均相对升高。本研究中,A、B组气腹压力11.00 mmHg, C、D组维持14.00 mmHg, 对ETCO2值、Ppeak值有一定影响,但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说明建立气腹后通过麻醉呼吸参数的调整可以缓解气腹压力对机体气体交换的影响,表明气腹压力在14.00 mmHg以下都是比较安全的。
本研究患者体位变化速率不一时,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但上述指标或数值并不能完全代表体位改变速率对心脏的影响,例如在快速转换体位时, B、D组观察到部分患者会有一过性的心率改变,如早搏等心律失常表现。因而,在不影响手术进程、腹腔镜气腹效果的情况下,应尽量减慢手术中变换体位的速度,建议分次达到需改变的角度,即先改变部分角度,停顿数秒观察患者情况后再逐步变换体位角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