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的比较分析

2018-12-17叶秋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3期
关键词:卡氏胸腔镜微创

叶秋野

(辽宁省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纵隔肿瘤在临床发生率较高,是胸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确诊后一般给予外科治疗。对于良性纵隔肿瘤患者来说,虽然早期无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肿瘤逐渐变大而对邻近器官产生压迫作用,可引起恶变风险。因此需及早确诊和治疗。恶性纵隔肿瘤患者需及早给予手术治疗,其中,开胸手术有明显的创伤性,可给患者带来二重痛苦[1]。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不断发展和推广,胸腔镜的技术逐渐成熟并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90例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分析了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90例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观察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32~67岁,平均(45.22±12.12)岁。病理情况:畸胎瘤15例,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10例,脂肪瘤5例,心包囊肿3例。肿瘤直径最小1 cm,最长6 cm,平均(4.24±1.01)cm。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32~68岁,平均(45.27±12.24)岁。病理情况:畸胎瘤15例,胸腺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11例,脂肪瘤4例,心包囊肿3例。肿瘤直径最小1 cm,最长6 cm,平均(4.21±1.04)cm。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类型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实施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健侧单肺通气,将肿瘤完整切除,对作前正中切口的患者,术后需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管或纵隔引流管留置。将标本送检明确良性或恶性之后辅以相应的放化疗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①静脉复合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选择患侧抬高30°~45°或健侧卧位。②前纵隔肿瘤观察孔位于第5肋间腋后线,操作孔在第3肋和第5肋间腋前线;后纵隔肿瘤观察孔位于第5、6肋间腋中线,操作孔根据肿瘤位置选择;中纵隔肿瘤观察孔位于第6、7肋间腋中线,操作孔在第4肋和第6肋间腋前线和腋后线。③经观察孔将30°胸腔镜置入,观察肿瘤位置,选择主操作孔和副操作孔位置,胸腔镜下将粘连分离,用电钩或电刀将肿瘤表面胸膜切开,沿着周围组织和肿瘤外膜间隙将肿瘤组织分离,在胸腔镜下结扎较大的血管,电凝切断较细血管。肿瘤组织切除后经标本袋取出,若体积较大可先在标本袋中采用旋切器切割后取出[2]。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纵隔肿瘤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引流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并发症。显效:病灶完全切除,1年内稳定;有效:病灶切除1/2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SPSS15.0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纵隔肿瘤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纵隔肿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纵隔肿瘤治疗效果比较

2.2 手术前后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相比较:手术前两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 卡氏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 45 手术前 68.13±5.13 56.14±4.21手术后 76.24±6.20 86.24±7.16对照组 45 手术前 68.12±5.15 56.19±4.24手术后 72.21±5.14 72.24±5.28

2.3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引流平均时间、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引流平均时间、住院时间(95.02±0.12)d、(3.02±0.12)d、(3.01±1.61)d、(7.21±1.21)d优于对照组(142.14±0.24)d、(6.14±0.24)d、(5.15±1.57)d、(11.62±2.59)d,P<0.05。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3例出现声音嘶哑,有5例切口局部渗液,有4例发热。观察组仅有1例出现声音嘶哑,有1例切口局部渗液,有1例发热。

3 讨 论

纵隔肿瘤为是常见肿瘤之一,多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痰、胸闷和胸痛等,且可出现声嘶、吞咽困难等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症状,且症状的严重程度和首发情况和患者肿瘤性质、大小、周围脏器侵犯特点等相关,复杂的临床表现和非特异性表现对纵隔肿瘤的诊断造成了较大的困难[3-4]。目前治疗纵隔肿瘤主要有开胸和胸腔镜微创手术两种,其中,开胸手术暴露好,操作方便,但伤口大,出血多,可导致免疫力降低和剧烈疼痛,不利于胸骨和胸廓完整性的保持,可导致患者免疫力降低。而胸腔镜手术有微创性和美观性,切口小,操作简单,视野良好,可完整切除胸腺,彻底清除心包脂肪ā和前纵隔脂肪,实现微创操作[5-7]。

本研究中,对照组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纵隔肿瘤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时间、引流平均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卡氏评分、生存质量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纵隔肿瘤患者行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镇痛药物使用、引流和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卡氏胸腔镜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奇特的卡布列克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乌鲁木齐市汉族中学生上颌恒磨牙卡氏尖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