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儿科教学查房模式的探讨

2018-12-17管志伟吕伟刚于素平宋桂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3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儿科患儿

管志伟 吕伟刚 张 岩 于素平 宋桂华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本组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给予儿科实习学生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儿科教学查房模式的教学效果且选取了64例实习学生入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参与本次探究的64例实习学生均选自我院,均为儿科实习学生,实习时间:自2016年5月开始至2017年4月停止,共计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中、对照组中男女实习学生比例分别是23∶10、24∶9,观察组中实习学生年龄在20~24岁,中位年龄为(22.65±0.36)岁,存在20例独生子女,对照组中实习学生年龄在21~23岁,中位年龄为(22.05±0.54)岁,存在21例独生子女。对比分析2组实习学生组间数据得出对比结果是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软件是统计学软件:SPSS19.0软件,组间数据是实习学生各项资料。

1.2 方法:第1次教学查房时间是实习第2周,目的是促使实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儿科病房基本情况,对病房内儿科患儿病情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查房时间在1~1.5 h为宜,2周后,进行第2次教学查房,各个病区的总带教老师负责完成本病区的教学查房工作。

对照组(32例;常规教学查房模式);观察组(32例;以学生为中心的儿科教学查房模式):情境、会话、写作以及意义属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

表1 2组实习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案例分析对比(±s)

表1 2组实习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案例分析对比(±s)

组别 例数 肺炎知识(分) 腹泻知识(分) 操作技能(分) 案例分析(分)观察组 32 53.56±6.24 38.56±5.39 91.24±2.14 81.24±3.36对照组 32 41.26±5.68 28.54±2.32 80.26±3.21 74.02±2.21 t-8.2459 9.6593 16.0998 10.1556 P-<0.05 <0.05 <0.05 <0.05

表2 2组实习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比较(±s)

表2 2组实习学生自我评价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教学安排满意度 思维能力培养 自我成就感 知识掌握 学习兴趣观察组 32 4.66±0.11 1.78±0.11 1.79±0.11 2.76±0.11 3.65±0.37对照组 32 4.01±0.22 1.52±0.13 1.54±0.12 2.37±0.14 3.02±0.14 t-14.9489 8.6367 8.6874 12.3911 9.0086 P-<0.05 <0.05 <0.05 <0.05 <0.05

1.2.1 设定目标:实习学生需要独立完成2次儿科教学查房(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支持以及指导实习学生且需要事先设立查房角色分配,同时还需要事先明确查房质量要求。

1.2.2 教学前准备工作:给予观察组实习学生理论培训并给予实习学生示教护理评估方法以确保实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查房要求,同时,需要确保实习学生明确查房流程并做好教学前准备工作。

1.2.3 情境创造:实习学生需要提前3 d选择症状典型的拟查病例(在教师同意以及家长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临床分析并在查房当日听从教师的床边指导[1],最大程度确保患儿生命安全以及给予患儿针对性干预。

1.2.4 协作学习模式:2例实习学生组成1个小组、共计2组,在第2次查房时对调2组实习学生,1组实习学生的职责是:采集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疾病史、健康教育程度、护理体检具体情况以及执行护理操作情况等,另1组实习学生的职责是:查找相关性临床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给予患儿主要临床病情详细汇报处理并针对性提出护理问题以及制定护理计划,明确各项护理措施,在遇到疑问之处时,需要请教教师获取正确答案。

1.2.5 会话:实习学生负责主持整个教学查房,床边会话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内容、病史采集、安抚患儿,进入示教室后,需要进行如下讨论:对患儿病史进行临床分析、提出护理问题、讨论护理计划、详细讲解重点问题并促使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以及相互学习等[2]。

1.2.6 建构:2组实习学生需要客观现场评价自身以及对方的正面意义以及负面意义,具体包括:本次查房组织管理情况、主讲者语言表达能力、查房内容拟定、人文关怀理念等,对于查房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和评价并由教师进行最终点评以达到新知识的意义建构顺利完成。

1.3 评定标准[3]:理论成绩(肺炎知识、腹泻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自我评价情况(教学安排满意度、思维能力培养、自我成就感、知识掌握、学习兴趣)均利用本院自拟调查问卷统计,分别是100分制、100分制、100分制、5分制。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t检验,体现方式是(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并经χ2检验,体现方式是率。判定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标准是:P<0.05。

2 结 果

对比2组实习学生组间数据得出结论:经过临床分析,明显最佳的组别是观察组实习学生,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表示2组实习学生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组间数据包括:理论成绩(肺炎知识、腹泻知识)、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自我评价情况(教学安排满意度、思维能力培养、自我成就感、知识掌握、学习兴趣)。见表1和表2。

3 讨 论

实习学生在儿科实习可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需要在儿科教学查房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是否将学生作为主体进行教学可直接关系到实习质量的好坏。目前而言,传统儿科教学查房模式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实习学生属于被动学习且实践机会几乎为无,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基于此,临床上在儿科教学查房模式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可促使实习学生更好的吸收儿科知识以及明确如何有效运用所学到的儿科知识来完成工作[4],教学效果较为理想。

传统儿科教学查房模式中,教学中心是教师,主讲是各个病区的总带教教师,每组4例实习学生,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预先制订且需要将教学查房教案书写完成,需要同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临床经验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详细告知实习学生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实习学生查房日期以及拟提问的问题,在进行床旁查房时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首先,在主管患儿的1例实习学生病史汇报后由教师示教,示教内容是:体检方法、1项护理操作以及宣教内容,促使患儿家长明确疾病相关性知识[5]。回到示教室后,教师负责讲解以及汇总分析刚才收集到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病史以及各项检查资料等,然后针对性提出护理诊断、计划以及措施,准确评估临床疗效,实习学生需要在示教期间耐心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并最后由教师进行示教小结以及临床分析。

本组研究结果:观察组实习学生理论成绩、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自我评价情况显著性更佳。

综上,给予儿科实习学生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儿科教学查房模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可显著性提升实习学生理论成绩以及操作技能、案例分析、自我评价情况,值得临床推荐。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儿科患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操作技能床旁教学指南(2021年版)》解读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简析提高钳工操作技能的策略研究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化学实验操作考试必备技能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