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018-12-13陈献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综合素养多媒体

陈献玉

摘 要:小学生年龄小,思维单一,以形象思维为主,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一支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而有着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的多媒体却能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新课题。

关键词:多媒体 综合素养 阅读素养 训练形式

小学阶段,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良好的品格、听说读写想的能力、审美能力。有了较高的核心素养,才能为小学生打下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下面,我就如何合理使用多媒体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恰当选取多媒体落实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努力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正是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它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备课时,教师一定要紧扣三维目标,恰当选择、合理使用电教媒体,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神奇的克隆》这一类科学说明文,结构严谨、条理分明,知识性、趣味性熔于一炉。但文中介绍的克隆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仅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无法想象和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神奇的克隆》这一课时,精心制作了能落实教学目标的四张幻灯片。

第一张幻灯片播放《西游记》中的一个短视频,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这样的短视频,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正在学生对于这样的神奇场景羡慕不已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视频里的神话,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这就是克隆。这样简短的媒体视频导入,是教师无法用任何语言描述能达到的。

第二张幻灯片展现的是一些植物的克隆。大柳树上剪下的几根枝条,插进泥土没多久就已经长成活泼可爱的小柳树;马铃薯切成的小块种进泥土已经发芽长叶、仙人掌切成的几块,落地不久就长成新的仙人掌;一些其他植物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克隆放在一张幻灯片上集中展示,省去了直白的语言讲解,省时又直观,让学生迅速了解了植物的克隆。

第三张幻灯片主要表现低等生物的克隆。用示意图的方式演示一种细菌,经过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就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简洁的示意图,把学生最难理解的细菌克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第四张幻灯片展示高等生物的克隆。从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到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体配件,既突出了“神奇的克隆”这一课文中心,又可以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中,我恰到好处地演示了这四张幻灯片,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镜头,并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再现了课文描绘的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仅二十分钟就完成了讲读全文的任务。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是小学阶段学生最感兴趣、效果最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基本的教学方法。电教媒体中的形、声、光、色的运用结合,就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习情感,是情境教学最好的辅助手段。

(一)运用视频,再现情境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五光十色的海面,千奇百怪的海底动、植物和物产丰富的海岛上的宝藏。在教学本课时,我通过幻灯片辅助教学已经让学生初步认识并喜爱上了西沙群岛,在学习课文后,我播放了精选的科教片《海底景色》的视频片断。那优美动人的海底风景,和谐悦耳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深深地陶醉在一种令人神往的海底情境之中。由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那诗情画意之中,审美愉悦之情油然而生,当视频片段放完后,学生们激动不已。有的说:“太美了,海岛真神奇呀!”有的说:“我真想到那里去看一看”有的说:“我长大后要当一名潜水员,把海底的宝藏都找出来,为国家多作贡献!”

(二)运用声乐,渲染情境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老师教古诗,一般是枯燥的讲解诗意,学生只能是机械记忆。如何变枯燥为趣味,变机械记忆为深入意境呢?运用声乐渲染情境,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符合情境的乐曲,配之于形象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古诗《春晓》时,我选择班得瑞的《春野》作为背景音乐,让整首诗充满浓浓的春天气息。有了这样的情境,古诗教学根本无需过多讲解,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好古诗。

三、適时使用多媒体加强训练

如何加强训练,促使学生提高语文阅读素养呢?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情,全身心地参与训练过程。

(一)动脑:独立思考是训练过程最重要的标志

电教媒体为之创设了训练情境,无论是听、说、读、写,还是字、词、句、篇都可利用直观画面,促使学生思维。教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一文时,教师先出示一幅课文插图投影,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图上画了哪些景物(要求仔细观察,在各类景物前加上恰当的形容词)?从画面看这是什么季节,谁能找出能说明这个季节的词景物?图文对照填空,以此训练句子、扩散思维。

(二)动口:指多读、多说,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只有多读,才有理解,才会运用,才能潜移默化地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而课文录音是作为示范朗读的最好助手,如课文《九色鹿》,通过录音示范与投影画面结合,学生反复仿读,就能读出课文中人物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妙处,于是训练了学生的动口能力。

(三)动情:学生学习的好坏除了智商外,还要受“情商”的影响

当学生情绪活跃,积极投入时,思维就能充分调动,乃至超常水平发挥,使语言文字训练达到最佳效果。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揭题后播放哀乐,接着出示录像,再录音朗读,让学生集体读重点段。学生情绪激动,感情真切,有的热泪盈眶,收到了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最大效应,这离开电教媒体是不可能实现的。

多媒体将形、声、光、色融于一体,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促进思维发展、巩固语文阅读能力的效果,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一定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综合素养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