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转化

2018-12-13廖慧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转化小学数学

廖慧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提倡以学生为本。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体,坚持预设“为主”和生成“为王”的都大有人在。如何正确的理解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同时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相互转化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预设;生成;转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面对不同的个体,同时也是不断生成的过程。预设是教学活动静态表现,而通过预设能够生成动态的活动。将预设与生成有效的结合起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效率。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学中必须将学生摆到核心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此,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尊重学生生成,为生成创造空间

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每一次思想创造都能够生成有价值的内容,而教师给他的则是失望和不能满足的信息,学生的主动、积极思维就会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培养显然也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它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教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地吐露出来。

二、从预设中留有足够的生成空间

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预设十分重要,教学应该是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教师在课前需要认真备课,根据教学任务做好理性思考,同时也需要保证课堂预设具有足够的弹性。教学本身属于动态建设过程,这与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年龄特点、个性化差异具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提升预设的自由度、包容度。例如,在100以内的加减法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家长教导下,或者是在平时购物中有了一定的加减法经验,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我思考,认识到加减法的联系,并更好的掌握加减法运算。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对课堂的预设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还要尽可能使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使课堂教学沿着预设的轨道前进。但教学过程是随机生成的,学生的学习情况经常与预设有些差距。此时,教师应运用教学机智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案以适应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师生在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辉. 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预设和生成的平衡点初探[J]. 數学学习与研究,2015,21(8).

猜你喜欢

转化小学数学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