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学校教育的“变与不变”

2018-12-13康鹤彪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养人才立德变化

康鹤彪

今年,我参加了一个有关“未来教育”的会议。会上,“未来”一词高频出现,深深地触动了我。未来意味着变化,也意味着不确定性,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令人应接不暇。新技术、新名词充斥着我们的头脑;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的优势纷纷呈现,让我们对未来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是为未來社会培养公民。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未来的学校教育?我认为,应该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辩证地看待。这里从实际操作层面谈谈个人看法。

上一个学年,我接了七年级新生班,班里共有70名学生,42名男生,28名女生,特殊学生较多。其中两名学生是“脑瘫儿”,一名男孩父母离异,一名学生心脏有严重问题,四名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腿部骨折,至今没有复原;两名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搞小动作不听课。面对这样的大班级,我开展了“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双自”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在上学期期末姜堰区的调研测试中,我班语数英三门学科都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让我充分认识到,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不仅要面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也要面向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未来。不管学校教育如何瞬息万变,学校的育人功能不会变。它无法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我们要让“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从变化上说,学习的渠道扩宽了,从在学校里进行,到在网上学习,可以处处、时时学习;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从传授书本知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课程内容的变化,增加了新的知识内容,还把课程加以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发生变化,教师将成为教育的设计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成为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

当然,变化中也有不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教育永远把培养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放在第一位,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公民。

智能时代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信息技术、互联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人是要靠人来培养的,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

猜你喜欢

培养人才立德变化
浅析中职农林牧渔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这五年的变化
环境科学专业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