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途径
2018-12-13刘秀英
刘秀英
【摘 要】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的一门学科。应用题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为此,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
小学中低年级数学主要是围绕四则运算展开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高年级则以数学应用题为教学重点,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这在难度与深度上都有所增加,让不少学生学起来吃力。为此,如何提高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师可根据教材与学生的学情自行设计一些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高质量习题。这些习题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的有效训练。这就是所谓“变式课”的基本做法,而“变式课”是指将原题中连接条件的关键词句进行变动;或者在问题不变的前提下变化题目中的主次条件;或者保持题目意思不变,只是更换题目中的部分词句,即改变题目的叙述方式;或者保持题目条件不变,改变问题,从而使题目意思与解题的思路与方法有所改变。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也能有效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与数学逻辑思维。
二、从生活出发设计应用题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而应用题的本质正是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重要体现。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因此,数学教师要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架,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选取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新闻、事例作为教学素材,设计出贴近生活的应用题,从而让数学问题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生活。这样学生才会对应用题有亲切感,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三、运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数学老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形象的教学情境。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生活中的事例、调查物品价格等作为教学导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应用题的积极性。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获取知识,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老师可在旁适时给予点拨与引导。学生在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猜想、推理、证明,逐步了解知识的特征以及与其它知识的关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牢牢掌握住新知识。应用题开放式教学模式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启迪他们的思维,从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加强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法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这方面教学的研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苗海涛.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分析[J]. 学园,2013,11(16).
[2] 鄧晶晶.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 读与写杂志,201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