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探析

2018-12-13王善勇

当代医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上颌骨上颌切口

王善勇

(丹东市口腔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2)

上颌骨肿瘤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对上颌骨肿瘤患者机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带来不良影响,而且,导致上颌骨肿瘤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选取合适的微创且高精准性的手术方式予以上颌骨肿瘤患者及时治疗非常关键,有助于上颌骨肿瘤患者的颌面部功能和外形恢复。本文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纳入分析并实施治疗的3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作为分析及研究的资料,探讨改良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纳入分析并实施治疗的3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用作此文数据研究的资料,3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都存在上颌骨次全切除手术相关指征,36例上颌骨肿瘤患者都将授权同意书阅读和签字,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处理,对照组共纳入患者18例,包含女9例,男9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0.64±4.29)岁,疾病类型:上颌窦鳞癌5例,上颌窦腺上皮癌3例;上后牙龈鳞癌4例,翼颌间隙平滑肌肉瘤2例,腭部恶性黑色素瘤4例;观察组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51.37±4.67)岁,疾病类型:上颌窦鳞癌6例,上颌窦腺上皮癌3例;上后牙龈鳞癌3例,翼颌间隙平滑肌肉瘤4例,腭部恶性黑色素瘤2例;观察组上颌骨肿瘤患者和对照组上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的上颌骨全次切除术在对照组上颌骨肿瘤患者中执行,手术路径为Weber-Fergusson切口,在面部作一切口充分暴露手术部分后,将上颌骨整块切除,并将肿瘤癌变部分切除,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标准,且严格遵照标准手术流程操作。

观察组采用改良上颌骨全次全切除术,手术路径为经口腔内途径。具体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头后仰,健侧鼻腔气管内插管全麻,应用1:2万肾上腺素(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85):奴夫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74)封闭翼腭管;用电刀将中线至上颌结节口腔前庭沟及硬腭中线粘骨膜切开,并沿着硬腭后缘将患侧软腭切断,将切口依次剥离后,充分暴露鼻棘、劣状孔、上颌骨前、后、外壁及翼突。剥离范围上至眶下孔,下达颧骨下缘。用拉钩将剥离区牵拉开后,将患侧上中切牙拔除,用骨凿将中线纵行节段牙槽突,直至裂状孔处,纵行劈开颚骨板,将自裂状孔外缘向后至上颌骨后壁凿断骨质,最后应用弯头将翼突上颌裂截断。将整块上颌骨与肿瘤取出。检查创口处无残留变化后,用电刀在骨面与骨腊处进行烧灼止血,颊不创面植皮断层皮片,应用碘仿纱条将填充骨腔,包扎固定,戴预制康复体。

1.3 评定指标 根据患者术后肿瘤清除情况,复发情况、面部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评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反之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上颌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18例患者中显效者9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者11例,有效者6例,无效者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上颌骨肿瘤患者治疗之前和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上颌骨肿瘤患者治疗之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上颌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上颌骨肿瘤患者相比较明显提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颌骨肿瘤患者治疗之前和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2 两组上颌骨肿瘤患者治疗之前和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

3 讨论

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多采用Weber-Fergusson切口作为临床手术路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术后瘢痕明显,影响患者颜面部的美观性,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不良影响[1]。

本院根据上颌骨的解剖学特点,对上颌骨全切除术进行了改良,首先,在手术过程中避开上颌区,术后上颌区皮肤不会遗留瘢痕。切口选择主要在前颌下或者下唇部。其次,切口隐蔽性选择,切口位于面颌部正常皮肤皱裂处或者隐蔽部位,利于耳前,颌下间腮腺手术切口,上颌骨肿瘤的累及范围较广,切口设计时需将耳前切口向上延伸至发际线处[2-3]。颌下切口位居较为隐蔽。唇部切口位于唇颏之间,下唇切口保留口角,位于唇红及唇红缘切口处,术后瘢痕不明显,对于患者的张口能力无影响。再次,手术区域的充分保留。切口设计的基础是将口裂打开,将口腔敞开,将耳前、颌下、唇切开,将整块组织瓣上外翻开,可将上颌区充分保留,向上谈及内眦、眶底、额突、外侧深达颧骨与颞下窝;后内可充分暴露上颌骨后壁与蝶骨翼突。对于上颌骨肿瘤向外或者波及范围较大的患者,均可在直视下行根治性切除[4-5]。最后,对于面颊重要组织的保护,设计下颌骨下缘切口时,深度需达到颈深筋膜浅层,在咬肌前缘、颏孔后方斜上方,直至口角处。全层切开下唇,并沿着颌层颊沟至上颌结节黏骨膜切开,将面颊组织向外上方掀起。可有效保存面神经下颌缘支、下颊只、腮腺导管、内眦泪道等,保护面部功能完整不受损害[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上颌骨肿瘤患者的治疗之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于对照组上颌骨肿瘤患者更高,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和传统的上颌骨次全切除术相对比,应用改良上颌骨次全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患者损伤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改良上颌骨次全切除术可有效将肿瘤与上颌骨切除,可保障术后面部美观性与功能性,显著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符合功能性外科手术与美学要求,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上颌骨上颌切口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
“上颌骨切除术后上颌骨缺损的修复”点评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