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
2018-12-13张金华
臧 赫 陈 贞 张金华
(新乡医学院护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2016年省内65岁以上老人达941.80万,占总人口的9.9%,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人口发展现状使家庭养老负担日益加重,未来更多的老年人将选择机构养老〔1〕。目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不容乐观,因此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服务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河南省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河南省5所公办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中的1 500名老人作为调查对象。入选标准:①在养老机构登记注册的年龄≥60岁者;②入住养老机构1年以上者;③知情同意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及癌症者;②生活不能自理者;③有认知障碍者。共发放问卷1 500份,收回1 470份,其中有效问卷1 311份,有效回收率为87.40%。
1.2调查内容及工具 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一般资料和生活质量。采用工具:①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病、婚姻状况、既往职业、文化程度和月收入资料等。②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2〕:该量表由8个维度36个条目组成,8个维度分别为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每项维度的标准分取值在0~100之间,分值越高,生命质量越好。其中PF、RP、BP、GH反映生理健康水平,VT、SF、RE、MH反映心理健康水平。
1.3调查方法 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统一指导语和调查方法培训,不能自行填写者,由调查员代为填写,调查员避免使用诱导或暗示语。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老年人一般情况及其生活质量得分 养老机构老人多年龄偏高,年龄(80.12±8.31)岁。83.83%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有配偶的老人占54.39%。42.94%的老人既往职业是企业与事业单位人员。不同性别、年龄、月收入、慢性病数量和婚姻状况的老年人生理健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既往职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老年人生活质量得分情况 养老机构老年人SF-36生活质量总体得分为(56.08±24.97)分。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加权平均分为(54.28±21.89)分,心理健康加权平均分为(57.86±19.13)分。各项生命质量维度从高到低依次为PF〔(66.22±24.43)分〕、VT(〔(62.32±18.63)分〕)、MH〔(62.23±18.94)分〕、SF〔(59.91±21.77)分〕、BP〔(58.41±23.47)分〕、GH〔(49.56±21.55)分〕、RE〔(47.32±38.38)分〕、RP〔(42.83±38.81)分〕。
2.3生理健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将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生理健康的性别、年龄、月收入、慢性病和婚姻状况作为自变量,生理健康作为因变量代入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慢性病和婚姻状况对生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养老机构老年人一般生活资料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单因素分析分)
表2 养老机构老年人生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 311)
R2=0.173,F=8.613,P=0.000
2.4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老年人心理健康评分作为因变量,将性别、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和既往职业、生理健康作为自变量代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年龄、生理健康、既往职业及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健康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1 311)
R2=0.287,F=9.756,P=0.000
3 讨 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较差,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应有的医疗知识与规范的护理技能,无法满足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与养护〔3~5〕。本研究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与胡善菊等〔6〕研究结果相似。本调查结果显示,83.83%的养老机构老人患有慢性疾病,且生理健康水平较低。由此可见,养老机构必须配置医疗、康复等相关机构和设施,促进老年人的康复护理,以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本研究也显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与马翠翠等〔7〕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受活动区域的限制,缺乏人际交流和亲人子女的关爱,比居家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势在必行。
年龄对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均有影响。本文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的变化与曾毅等〔8〕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年龄的增高使其患慢性病的种类和可能性均有所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性格逐渐发生变化,如孤独、忧郁、焦虑等,再加上亲属好友离世和临近死亡所带来的孤独与恐惧等心理均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照料高龄老人时,不但要维护其生理健康,而且要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增加老人的沟通交流活动,消除因无人陪伴和恐惧死亡所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
慢性病所导致的生活能力下降是老年人生活质量偏低的重要原因。本文显示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未患慢性疾病者,与杨靓等〔9〕调查结果一致。未婚老人的生理健康水平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未婚老人为防止无人照顾而发生意外,常会更加注意保持自身健康状态。而在已婚老人中,配偶健在的老人生理健康评分最高。配偶提供的社会支持与情感慰藉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能在生活中互相照顾支持,及时发现对方的身体状况不良变化〔10〕。本次调查发现养老机构中失去配偶者占44.55%,并且生理健康水平较低,因此,在日常照护中失去配偶的老年人身体健康变化应得到护理人员的更多关注与照顾。
慢性病不但影响老年人的生理健康,也是引起老年人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因素〔11〕。此外,老年人生理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化,日常生活与行动受到严重影响,致使老人愈加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造成“社交隔离”,大大增加其患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可见,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预防和控制老年人慢性疾病发生,维护老年人的生理健康。因此,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应鼓励老年人多参加适合自身的活动,避免“过度护理”,改善其生理健康,进而维持甚至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既往为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这可能与社会地位较高的老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关。但调查发现既往职业地位较高的企业或事业人员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分竟然较低(P<0.05),这与胡善菊等〔6〕研究结果相似,可能与一些企业和事业人员在退休前后所处位置的剧烈变化导致的退休综合征有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既往职业为企业和事业人员给予较多的心理慰藉,协助其培养新的兴趣与爱好,尽快适应老年生活。此外,研究显示,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越好,这与刘晓芹等〔12〕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能由于老年人文化程度越高,自我评价往往较高,所掌握的相关心理调节知识和方法也越多。而文化水平越高的老人既往职业往往也更好。既往职业越好的老人能够获得更多的物质与精神支持,拥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也可能是文化水平能够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