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中ER、PR、VEGF、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2018-12-13张明哲张振东
徐 珂 张明哲 张振东 杨 炳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研究表明,部分特定的生物分子标志物与子宫内膜癌(E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1〕。近年来的生物学报道显示,细胞凋亡抑制基因是EC内在调控因子〔2〕。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作为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具有较强的肿瘤特异性〔3〕。另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关系密切〔4〕。VEGF是一种特异性高,功能性强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实体瘤血管形成的作用〔5,6〕。本文拟探讨Survivin、ER、PR、VEGF蛋白表达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2~12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接诊的33例EC患者为观察组Ⅰ,均经手术病理确诊,排除首次治疗为非手术治疗和在其他医院进行过第一次手术治疗的患者。上述患者均未接受放疗、化疗与激素治疗,患者之前所接受的手术方式为全子宫切除术。年龄46~72〔平均(59.0±5.3)〕岁;病理分期采用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标准:Ⅰ期25例,Ⅱ期6例,Ⅲ期2例。细胞分化程度:G1级20例,G2级8例,G3级5例。浸润程度:未浸润6例,浅肌层浸润16例,深肌层浸润11例。淋巴转移转移5例,未转移28例。取观察组Ⅰ患者癌旁组织25例为观察组Ⅱ。取同期行子宫全切术的26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年龄44~78〔平均(61.0±5.1)〕岁。上述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三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ER、PR、VEGF与Survivin检测 入选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过程中,获取子宫组织标本,10%甲醛溶液固定标本,石蜡包埋,制作3张切片,每张切片厚度大约为4 μm,而后进行常规二甲苯脱蜡,采用梯度酒精脱水,3%过氧化氢进行内源性过氧化物酶封闭,标本常规脱蜡后进行微波修复抗原,非特异性抗原操作于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组织中进行,加入兔抗人ER、PR 抗体(Novocastra公司) ,于4℃冰箱孵育24 h,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代替第一抗体作为阴性对照,次日滴加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兔二抗(ER、PR二抗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urvivin和VEGF二抗试剂盒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免疫组化(SP)法染色,二氨基联苯胺(DAB)显色,苏木素复染,中性树脂封片,镜检。以已知EC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
1.3结果判定标准 ER、PR、VEGF与Survivin以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结果判定采用半定量积分法:①依据每张切片中细胞的染色强度评分:0分无显色,1分浅黄色,2分棕黄色,3分棕褐色;② 依据组织切片中的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占全部肿瘤细胞数量百分比评分:≤5%为0分,>5%且≤25%为1分,>25%且≤50%为2分,>50%且≤75%为3分,>75%为4分;③ 前两项指标评分相乘:两者乘积为0分为阴性(-);两者乘积1~4分为弱阳性(+);两者乘积5~8分为中度阳性();两者乘积9~12分为强阳性()。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χ2及t检验。
2 结 果
2.1各组Survivin、VEGF、ER、PR蛋白表达 观察组Ⅰ与观察组Ⅱ Survivin、VEGF、ER、PR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urvivin、VEGF、ER、PR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ER、PR、VEGF、Survivin蛋白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ER、PR、VEGF、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EC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见表2。
表1 各组Survivin蛋白水平表达情况(n)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表2 VEGF、Survivin、ER、PR蛋白阳性率与E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 讨 论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的EC发病比例较高〔7〕。在我国,每年将近20万的新发EC病例,致死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卵巢癌。目前,EC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8〕。Surivivin表达于肿瘤和胚胎组织中,且与肿瘤的分化增殖、浸润程度、转移存在密切关联〔9~11〕。本研究表明Survivin蛋白在EC组织中呈过表达,且能够推测出Survivin的异常表达可能发生于EC的早期阶段。EC早期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一些存在缺陷的基因细胞会继续不停的生长,从而促进基因突变的聚集,进而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诱导EC的发生。Survivin的高表达为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提供了优势。VEGF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并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经信号转导达到促进内皮细胞分化和血管生成的作用。研究指出,VEGF对内皮细胞有较强的促增殖、促分裂、促转移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小血管的通透性;另外,VEGF还能抑制内皮细胞基因的活化,从而诱导其产生蛋白水解酶,诱导内皮细胞移动、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淋巴管生成,诱导肿瘤形成〔1,12,13〕。本文提示VEGF与EC的侵袭和转移存在关联,也是导致EC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针对VEGF的特异性治疗也是抑制EC转移和复发的重要方法。EC属ER依赖型,ER与EC的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关系密切〔14〕。本研究显示随EC进展,子宫内膜正常细胞的功能受到影响,导致ER的表达呈低水平,多数情况下为弱阳性表达。组织学病理分级主要反映肿瘤生物学的行为特征,E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临床分期越晚、细胞分化程度越低、浸润程度越深,癌组织中的ER阳性表达率就越低〔15〕。因此,EC中ER表达降低预示肿瘤恶性程度增加。另外,EC是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生与ER长期刺激而无PR拮抗有关〔16〕。孕激素能通过PR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且与EC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PR低表达通常早于EC的发生或发生在EC的早期阶段,原因是孕激素无法发挥拮抗ER的作用,从而导致EC的发生,同时也提示PR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作用〔17〕。本文提示,PR的阳性表达与E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联,PR表达越高,恶性程度越低,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