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

2018-12-13刘兴德熊国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3期
关键词:培哚氨氯地平血压

沈 正 刘兴德 陈 云 熊国宝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我国目前患高血压人群已超过2亿,其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达8 000万以上。高血压所引起心脏长期超负荷工作,加之患者年龄较大,后期极易引发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脏损伤及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2〕。其发病机制还尚未完全明确,学术界普遍认为与年龄增大引起的主动脉壁退化,脂质及胶原在管内沉积、血管内结缔组织增生导致管腔增厚变硬,造成弹性组织硬度增加,血管自身弹性及顺应性降低有关,同时环境、遗传等因素也可导致其发生〔3〕。早期临床认为老年高血压是因年龄增长引发的自然生理现象,可不采取治疗。但随着临床的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可明显提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积极有效控制血压非常必要〔4〕。现阶段对于该病还无特效治愈药物,临床主要以控制血压、稳定病情为主。临床研究显示〔5〕,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可导致机体对药物耐受,影响疗效,目前提倡联合用药,但又提高了药物毒副作用〔6〕,因此一种高效且安全的联合治疗方案,是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课题。本研究旨在探讨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46例,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临床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7〕,即连续或3次非同日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或(和)舒张压(DBP)≥90 mmHg;②年龄>65岁;③均自愿参加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经临床证实为继发性高血压;②患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或近3个月内出现脑卒中者;③合并有恶性肿瘤、糖尿病及其他对治疗药物有禁忌疾病;④合并有严重肝、肾、肺功能不全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SBP、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空腹血糖(FPG)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见表1。同时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患者于每日清晨饭后口服,1次/d,其中培哚普利(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H20034053,4 mg)4 mg/d,氢氯噻嗪(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20074021,12.5 mg)12.5 mg/d;观察组给予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同样于每日清晨饭后服用,1次/d,其中培哚普利4 mg/d,氨氯地平(千金协力药业有限公司,H20113511,2.5 mg)5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8 w,同时于第4周后对所有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如血压维持在150/90 mmHg以下,则维持原有剂量,如血压未得到控制则适当增加剂量,治疗中需禁止服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营养药物,调节患者饮食,保证身体健康。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平均SBP(24 h SBP)、白天平均SBP(dSBP)、夜间平均SBP(nSBP)、24 h平均DBP(24 h DBP)、白天平均DBP(dDBP)、夜间平均SBP(nDBP)、昼夜SBP节律及昼夜DBP节律;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清胱抑素(Cys)-C及血尿酸(UA)水平;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水平;④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滑指数(SI)-SBP和SI-DBP。

1.4疗效评定 采用由美国Welchallyn6100全自动24 h动态血压监护仪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以6∶00 am~22∶00 pm作为白天血压测量期间,22∶00 pm~6∶00 am作为夜间血压检测期间,白天每隔30 min测量1次,夜间每隔1 h测量1次,通过计算机对每次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并计算出患者24 h SBP、dSBP、nSBP、24 h DBP、dDBP及nDBP和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值。所有患者于治疗8 w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8〕,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ys-C水平,使用酶法测定UA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昼夜血压变化 两组治疗后24 h SBP、dSBP、nSBP、24 h DBP、dDBP及nDB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昼夜SBP和DBP节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昼夜血压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1

2.2两组血压SI比较 两组治疗前SI-SBP和SI-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I-SBP和SI-D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血压SI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表4同

2.3血清生化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K+和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ys-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4。

2.4左心室结构及质量 治疗前两组LVDd、IVST、LVPWT及LVM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8.13、14.35、3.42,P=0.02、0.00、0.00、0.00),见表5。

2.5不良反应 治疗后,观察组出现2例头痛、3例头晕及2例干咳。对照组出现3例头痛、4例头晕及1例干咳,患者不良反应经治疗后均自行缓解,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9% vs 6.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表5 两组左心室结构及质量变化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3 讨 论

高血压已成为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将可检测出确切病因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根据目前医学检查手段不能检测出具体病因的为原发性高血压〔9〕。其中原发性高血压占总发病人群的80.0%~95.0%〔10〕,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认为与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及环境因素有关,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造成患者外周血管阻力增加,造成心脏负荷加重,进而导致心脏及血管结构功能改变,出现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血管功能失调〔11〕;诱发心、脑、肝、肾功能损伤发生,增加脑卒中、心肌梗死及糖尿病等并发症危险因素,严重还可引起心力衰竭、猝死〔12〕。左心室的病理性肥厚(LVH)是高血压造成的并发症之一,研究证实〔13〕LVH发生是诱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机体功能减退,通常合并疾病较多,因此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是目前临床重点研究课题。

目前还没有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药物方案,临床治疗以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各脏器损伤为主〔14〕。优化降压药物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重要环节,临床医师需对患者具体情况选取最佳治疗方案。相关报道显示〔15〕,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同时改善肝肾功能;同时近年来钙离子阻滞剂及利尿剂在高血压治疗中应用广泛,其对应的培哚普利、氨氯地平、氢氯噻嗪是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16〕。其中培哚普利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Ang)-Ⅰ形成、醛固酮分泌及交感神经活性,从而抑制缓激肽在机体降解,增加缓激肽对一氧化氮(NO)及前列腺素刺激释放,进而改善心脏、毛细血管及代谢功能,起到降压作用。氨氯地平的药理机制是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起到减少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和交感神经活性作用;同时研究显示还可改善心脏血供和增强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作用〔17〕。临床研究证实〔18〕,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相比联合氢氯噻嗪具有更优的临床疗效,两种联合方案虽均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昼夜节律。但患者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同时血压微小的变化均可显著提高一级事件发生风险〔19〕。因此治疗过程中根据血压水平并不能完全证明其临床疗效。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及靶器官损伤关系密切,其中血压平滑指数又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因此临床通常将平滑指数作为评估靶器官损伤和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Cys-C作为一种低分子蛋白质,在血清中浓度较为稳定,不易受外界影响。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20〕,血清Cys-C变化可能与肾小球滤过功能关系密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变化率的重要标志物,其水平升高可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导致尿酸结晶在动脉管壁沉积导致动脉硬化,最终导致肾脏功能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压节律及变异性,降低Cys-C水平,保护肾脏功能,同时还可逆转LVH,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是一种高效、安全的联合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培哚氨氯地平血压
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Meta 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利吉仑联合培哚普利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培哚普利和螺内酯对大鼠糖尿病肾病水通道蛋白表达的影响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