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人血管超负荷指数与心血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18-12-13
高血压病是指一类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类,临床表现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与糖尿病成为我国居民发病率最高的两类慢性疾病[1]。血管超负荷指的是在高血压状态下,小动脉阻力和大动脉硬度增加造成早期搏动波反弹的综合作用[2],临床上量化为收缩压相对于基础血压的升高值,表示异常血管阻力、血管硬度和早期搏动反弹在血管超负荷中的所占比。血管超负荷指数(VOI)既包括了血管对静态时血流的阻力(即增加的外周阻力),又包括了搏动时血流的阻力(即增加的动脉硬度和增加的早期搏动波反弹之和,也称阻抗)[3],因此临床上也将VOI作为评价高血压性心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79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常规生化指标、血管超负荷指数、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析VOI与心血管功能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7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岁~78岁,男90例,女89例。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中规定在未使用降压药的前提下,非同日3次测定,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DBP)≥90 mmHg,则可判断为高血压病[4]。根据高血压病分级标准分为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和高血压3级组,其中高血压1级组58例,高血压2级组64例,高血压3级组57例,另外选取同时期未服用任何药物且血压检测正常病人作为对照组,共53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其他重大脏器疾病,各种恶性肿瘤以及精神疾病。各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生化指标 常规生化指标包括血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5]。血脂、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素、血尿酸、尿肌酐(Cr)、尿蛋白等。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定期常规生化指标测定,同时询问烟酒史、家族病史等。
1.2.2 血管超负荷指数 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血压测定[6]:病人取坐位,测量时统一选择右上臂肱动脉进行SBP和DBP测定,测定时注意保持上臂处于心脏同水平位置,间隔1 min~2 min后复测1次,取两次平均值为最终血压值,若SBP和DBP中任一数值2次读数差≥5 mmHg,则需再复测一次,取3次平均值,计算脉压(PP)=SBP-DBP,VOI=1.33×SBP-0.33×DBP-133.3。
1.2.3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测定 病人取仰卧位,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疗系统(美国GE)、10 MHz线阵探头进行FMD测定。探查深度4 cm,以病人右侧肘横纹上5 cm肱动脉段为靶血管,在病人静息状态下测定内径基础值D0,于肘关节上10 cm~15 cm处束袖带并迅速从0 mmHg加压至200 mmHg,持续5 min后迅速减压至初始值,减压后60 s内测定内径值D1,所有数据均需复测3次取平均值,FMD可量化为内径值D1和内径基础值D0之间的差值与D0的比值,即FMD=(D1-D0)/D0×100%[7]。
1.2.4 颈动脉IMT测定 病人取仰卧位,头部略后仰偏向检测部位对侧,采用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疗系统(美国GE)、10 MHz线阵探头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探查深度4 cm,纵向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长轴切面,血管后壁纵向回声分隔平行线的间距即为IMT。取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1 cm处,测定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近皮肤一侧的IMT值,另取颈总动脉分叉处上方2 cm处,测定颈总动脉近皮肤一侧的IMT值,每个测试点均需重复测定8次,取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依次探查各测定位置有无钙化及斑块,若有则需测定斑块的数量。IMT<1.0 mm为正常,1.0 mm≤IMT<1.5 mm为内膜增厚,IMT≥1.5 mm则表示斑块形成,以CA-IMT代表两侧动脉最大IMT值,任一侧有斑块形成时CA-IMT计为1.5 mm[8]。
1.2.5 LVMI测定 病人取左侧卧位,保持正常呼吸,采用VIVID7超声仪(美国GE)、4S探头同步扫描心电图,探头频率设定在1.7 MHz~3.4 MHz,取左室乳头肌水平二维图像,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以及病人身高(H)、体重(BW)[9-10]。根据以上数据计算LVMI:
体重指数(BMI)=BW/H2(kg/m2);
体表面积(BSA)=0.61×H+0.012 8×BW-0.152 9(m2);
左心室质量(LVM)=0.8×1.04[(LVEDD+LVPWT+IVST)3-LVEDD3]+0.6(g);
LVMI=LVM/BSA(g/m2)。
2 结 果
2.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高血压病组血压、脉压、TG、TC、DBIL、ALT、AST、ALP及烟酒史、高血压家族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余各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各组间VOI、FMD、IMT、LVMI指标比较 高血压各分级组VOI、LVM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血压的升高,VOI、LVM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MD则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逐渐降低,高血压各分级组FMD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颈总动脉IMT≥1.5 mm例数也在增加。详见表2。
表2 各组VOI、FMD、IMT、LVMI比较(±s)
2.3 相关性分析 VOI是FMD、CA-IMT、LVMI的共同影响因素,且VOI是CA-IMT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高血压合并的危险因素增多,VOI对三者的影响降低。详见表3。
表3 VOI与SBP、DBP、PP、FMD、IMT、LVMI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一直以来,临床上普遍认为高血压病对于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比较大,医学界也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个心血管疾病的血压参数。血管超负荷指数作为一种量化性的收缩压相对于基础血压的升高值[11],对于青年病人和中年病人而言,收缩压是血管超负荷的主要标志,而对于老年病人来说,老年高血压多属于单纯收缩性高血压,脉压成为血管超负荷的主要标志。
当然,VOI在临床运用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12],由于VOI是其他共变量的影响因素,各因素之间也非完全孤立,某个因素的升高或降低可能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壁存在影响,从而对另一因素产生影响效应,例如平均动脉压的升高对脉压的影响。
因此,VOI对与心血管危险性的评估并不能说是完全准确,但是,VOI是高血压循环异常综合反应的参数,其对于评估心血管病危险性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是不可否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