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静脉营养临床应用效果

2018-12-12杨庆宝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早产儿临床效果

杨庆宝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儿静脉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静脉营养治疗,统计两组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治疗后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体重增长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营养治疗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用于早产儿的支持治疗中,可以加快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 早产儿; 静脉营养;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7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2

近几年,现代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早产儿抢救存活率进一步升高。与成人相比,早产儿每日所需能量较高,需要供给足够的营养才能保证自身健康成长,否则引起营养缺乏,可导致智力低下等病症发生。特别是较低体质量的早产儿需要应用静脉营养进行治疗,以此才能促进正常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存活后的生活质量。同时,静脉营养也是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治疗的重要措施,临床儿科运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危重早产儿实施抢救,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所以,探究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为对象,分析了静脉营养在早产儿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早产儿共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4例,女19例;胎龄28~36周,平均(33.2±3.4)周;体质量865~2 355 g,平均(1 645.5±99.5)g;低血糖5例,窒息8例,吸入性肺炎10例,营养不良2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胎龄27~36周,平均(33.5±3.3)周;体质量860~2 350 g,平均(1 640.0±100.0)g;低血糖4例,窒息9例,吸入性肺炎9例,营养不良2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以10.0%~12.5%葡萄糖作为能量供应的主要物质,同时辅以白蛋白、小儿复方氨基酸等维持新生儿正氮平衡。观察组通过静脉输入补给实施静脉营养治疗,其中12例因小肠结肠炎予以全静脉营养治疗,大便潜血检测消失后改为部分静脉营养治疗;6例因超低出生体质量予以全静脉营养治疗,1周后改为部分静脉营养治疗;其余25例均给予部分静脉营养治疗。静脉营养具体措施如下:(1)补液。根据早产儿的日龄和体质量限定每日液体所需量,一般为100~150 ml/(kg·d),每日依次递减10~20 ml/(kg·d)。(2)热卡能量。供应热卡40~60 kcal/(kg·d),逐渐增加至110~120 kcal/(kg·d)。

(3)葡萄糖。静脉滴注葡萄糖初始剂量6~8 g/kg,浓度为10.0%~12.5%,逐渐增加至16~18 g/kg。体质量<1 000 g者静脉滴注葡萄糖初始速度4~6 mg/(kg·min),体质量1 000~1 500 g者静脉滴注葡萄糖速度6 mg/(kg·min)。(4)脂肪乳。利用输液泵静脉滴注20%脂肪乳,初始剂量0.5 g/kg,以每日0.25~0.50 g/kg的剂量递增,最大剂量为2.5~3.0 g/kg,保持静滴速度为0.12~0.15 g/(kg·h)。(5)氨基酸。6%氨基酸浓度稀释为1.5~2.0%,初始剂量为0.5 g/kg,每日递增0.5 g/kg,静脉滴注最大剂量每日2.5~3.0 g/kg。(6)维生素。水溶性及脂溶性维生素各1 ml/(kg·d);氯、钠根据生理需要量供给,每日补充钠、氯均2~3 ml/kg,早产儿出生后第7天补充0.15%钾1~2 ml/kg。

1.2.2 静脉营养相关操作 配置、輸入静脉营养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无菌原则执行各项操作。使用静脉营养液之前,应先储藏于4 ℃以下的环境中,氨基酸、葡萄糖、脂肪乳液体配置好后,及时在24 h之内使用输液泵输入至早产儿静脉血管中,尽量避免败血症、菌血症等继发性感染的发生[2]。静脉营养期间,密切观察早产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监测呼吸频率、脉搏,测量体温;出现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时,对白细胞及其分类进行检测,或通过血、尿培养进行检查。每4~8小时监测外周血糖,注意各项检测结果的变化状况,避免葡萄糖过量输入导致早产儿血糖异常升高[3]。开始静脉营养治疗时,每日密切注意早产儿体质量的变化,体质量稳定后每周测量一次,准确记录早产儿体质量的变化数值;体质量停止生长或异常增长的早产儿注意查找变化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对静脉营养方案进行科学调整。

1.3 观察指标

记录早产儿的平均体重增长变化和住院时间,并对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指标对比

观察组住院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消化功能差,难以喂养,需要借助胃肠道进行喂食,但出生后1~2周的热卡摄入量无法达到正常标准[4]。热卡摄入不足,容易出现硬肿症、低血糖等各种不良反应,可对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产生较大影响[5]。特别是危重早产儿存在胃肠道缺血缺氧情况,早期喂养容易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持体内环境平穩,需要采取静脉营养支持疗法对早产儿进行治疗[6-7]。作为儿科最为重要的一种支持疗法,静脉营养能够为早产儿提供氨基酸等营养素,从而可以满足早产儿新陈代谢所需及生长发育所需,有助于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早产儿成活率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文献[8]研究证实,应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提供足够热量、保持正氮平衡、维持电解质平衡和代谢功能稳定、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可使新生儿患儿安全度过出血、呼吸衰竭等疾病难关。本研究观察组通过静脉输入补给实施静脉营养治疗,治疗后住院时间、平均体重增长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献[9]研究分别采用一般支持疗法(对照组)、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观察组)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在体重增长、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危重新生儿采取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进行抢救治疗,可以迅速恢复健康状况。同样,文献[10]报道对早产儿静脉营养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早产儿的体质量每日增长20~30 g,且未见相关并发症或代谢合并症发生,证实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实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由此可见,静脉营养支持疗法能够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效改善存活后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因此,无法经口喂养或经口喂养不能满足生长所需的早产新生儿可以通过静脉营养疗法汲取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液的剂量保证精确,营养液滴注过程中注意速速缓慢均匀,滴注时速过快可造成高渗性利尿或高血脂症发生,对新生儿健康的危害较大[11]。应当保证营养液滴注的初始速度要慢、浓度要低,随后逐渐缓慢升高浓度、增加滴注速度。营养液输入停止之前,逐渐放慢滴注速度,减少输入剂量,避免新生儿发生代谢紊乱。另外,需要每周对早产儿的肌酐、尿素氮及肝脏功能进行检测,长时间体内输入氨基酸可导致肝内胆汁淤积;确保每日水分摄入充足,水分不足会引发高渗性脱水,亦可导致早产儿尿素氮异常升高[12]。本研究观察组未有高胆红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发生,但1例出现高氮血症。患有低氧血症、肺部疾患的早产儿应谨慎使用脂肪乳,早期应用脂肪乳会影响胆红素代谢,加剧低氧血症或血管栓塞,不过只要充足供应白蛋白,既可避免不良影响的发生。

综上所述,早产儿实施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加快体重增长,改善生存质量。因此,早产儿静脉营养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蔺小培,严成明.脂肪乳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3):635-637.

[2]姜赛芝,高洁锦,钱燕.两种静脉脂肪乳剂对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胆汁淤积的影响[J].浙江医学,2015,37(22):1829-1831,1842.

[3]王伟名,何志勋,区肇真,等.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3):384-385.

[4]崔蓓蓓.PlCC在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中应用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6,37(12):40-41.

[5]赖晓亚,刘蓉.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J].医学综述,2016,22(11):2221-2224.

[6]王芯,吴晓宁,赵艳.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2477-2479.

[7]王艳晴.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5932-5934.

[8]韦彦成,熊朝京,潘继壮.用全营养混合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03-204.

[9]潘文娟,黄雅丽.腋静脉置管在新生儿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1):166-168.

[10]钟文华,杨戎威,黄华飞,等.脐静脉置管联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中的应用[J].浙江实用医学,2016,21(1):50-52.

[11]杨秀霞,刘树艳,马霞.不同静脉营养干预对低体重儿营养状态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3):100-102.

[12]王晓东,张春华,李明,等.不同静脉营养支持策略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及早期行为发育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77-79.

(收稿日期:2018-07-13)

猜你喜欢

早产儿临床效果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