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应用改良性手法压迫法的效果分析
2018-12-12李永荣韩兴权万登敏
李永荣 韩兴权 万登敏
【摘要】 目的:探讨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应用改良性手法压迫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股动脉穿刺后出现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法压迫治疗,研究组应用改良性手法压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应用手法压迫法的治疗过程当中,改良性手法压迫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股动脉; 穿刺; 假性动脉瘤; 改良性手法压迫; 效果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6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2
假性动脉瘤(PSA)多由于创伤所致,是股动脉穿刺无法回避的话题,不管是哪种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与诊断,均有可能出现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的可能。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涉及术前术后的用药、介入操作的各个环节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和功能状况。一般出现在手术后24~48 h,穿刺部位疼痛,出现搏动感、震颤、血管杂音及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可能出现压迫周围神经、血管破裂、皮下组织坏死与血栓栓塞等不良后果。穿刺后股动脉PSA大多数不能自愈,因其容易扩大,局部会产生疼痛感并持续加重,而且破裂出血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极高,因此临床上需早期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一般采用超声指导下压迫修复或者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并发癥[1]。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过程当中,使用改良性手法压迫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股动脉穿刺后出现假性动脉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术后24~48 h出现假性动脉瘤,右腹股沟区有疼痛感,局部可闻及血管杂音,包块伴有搏动感。排除合并肾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心肺功能不全、骨折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有并发症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2岁,平均(64.5±4.6)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8例,初中2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40~71岁,平均(64.3±4.8)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例,初中2例,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常规手法压迫穿刺口,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7 h,同时右下肢制动24 h,之后取下纱布换药[2]。研究组在动脉穿刺口进行按压,使足背的动脉搏动停止,缓缓抬手至足背动脉开始搏动,保持此按压力度按压20 min后,将厚约为1.5 cm,直径2 cm的质硬、圆饼状的塑料物体放置在穿刺口处,并用弹力绷带固定好,然后覆以3 kg的沙袋,每天睡前使用该方法按压穿刺口6 h[3]。治疗期间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并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三个等级,显效:血管肿块消失,B超检查肿块内部血流信号消失,确认临床痊愈;有效:假性动脉瘤缩小,血肿基本吸收,瘤颈闭合;无效:假性动脉瘤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总有效=显效+有效。治疗后,观察记录患者3周内的情况,按时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以及疼痛感是否减轻,比较治疗后1、2、3周患者疼痛评分,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3周,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诊断性和治疗性血管内介入手术经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在0.6%~6.0%[4]。若要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发生此类并发症,应规范穿刺技术、积极控制高血压、正确使用抗凝剂,并明确掌握假性动脉瘤的出现、诊断及治疗的手段。通常来说,股动脉穿刺后压迫24 h就可以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但是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穿刺口再次出血,引起血肿或者假性动脉瘤。其发生与动脉鞘直径、穿刺损伤、手术后抗凝治疗、压迫止血手法及患者侧肢体未有效制动有关,一般情况下不能自愈,必须采取一定手段妥善处理[5]。股动脉在穿刺后局部出现震颤,并且伴有杂音,或者是搏动性肿块,最主要的是患者的自觉症状,根据这些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在国外,防止股动脉穿刺手术后假性动脉瘤选用Angioseal或者其他血管缝合器,在拔出导管的同时对动脉穿刺点进行封闭,但是费用较高,国内大部分患者因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并不愿意接受。现在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有很多种方法,例如:胶原蛋白(或凝血酶)栓塞法、手法压迫及修复手术等[6]。药物栓塞法是国内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引起下肢动脉形成血栓,因此在国际医学界上备受争议;虽然修复手术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黄金标准,但是会给患者留下创伤,需进行动脉修复、血管结扎、切除瘤体、血管吻合以及血管移植术等;传统的手法压迫虽然无创伤、操作简单,但是效果不佳,而且康复时间需要四周左右,期间患者一直卧床休息,不能活动,比较痛苦,因此这种传统手法压迫使用有很大限制。形成假性动脉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徒手压迫时间不足,而这一点曾被一项病例系列研究证明,在这项研究中纳入581例患者,其中281例患者在局部出血停止后,仍然徒手压迫5 min以上,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是1.1%,而其他300例患者中,采用标准徒手压迫,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竟然达到了14%[7]。假性动脉瘤壁由周围纤维组织或动脉内膜组成,内容物是血凝块和机化物,但是瘤腔内部仍然和原动脉腔相通,大多数临床医生习惯使用一只手的指尖压迫穿刺点,力量小而且分布及其不均,交通口不能得到足够的压力,再者盲目加压还可能导致位置偏移,力度不够,这也对进行治疗的医生的忍耐力和体力是一种考验,用手加压长时间后,就会感觉双手酸胀、疲劳,要有足够的耐心,通常是在数分钟前还可以看到交通口往返血流明显,持续加压,就可能会有分流消失的情况,因此压迫的时间要足够长[8]。笔者实践中尝试改进传统的指压法用于治疗股动脉穿刺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在传统手法压迫的基础上,采用“瘤颈加压片”的方法,探索了出一种简单的改进装置,该装置为圆饼状、厚约为1.5 cm,直径2 cm,可以是塑料瓶盖,把凸出的一面按压在动脉的瘘口,然后用弹力绷带固定好,再用一定重量的沙袋覆压在该瓶盖上,目的是集中力量压迫在关键的点上,而且时间持续较长,流程简单,取材方便[9-10]。此方法治疗效果显著,极大地缩短了治疗时间。在患者与家属的积极配合下,治疗快,效果明确,如果患者无法忍受平卧时间久,可以在晚上休息睡眠的时候加长压迫时间,以此缩短白天压迫的时间。如果血肿变松软,搏动消失,说明动脉瘤消失,最后还需要B超确认[11]。
在治疗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的压迫法中,传统压迫法有着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而且与患者自身有极大关系,例如一些有腰部疾患或者高龄的患者,无法忍受长时间制动而过早屈膝弯腿,导致加压包扎部位紗布移动或脱落,以及剧烈咳嗽或肢体用力造成动脉穿刺处再次出血[12]。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的改良性手法压迫法,操作简单易行,取材方便,不会给患者造成创伤,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容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效果显著,能为患者带来福音,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海荣,陆士娟,李小华.股动脉穿刺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治(附5例报告)[J].海南医学,2015,16(10):127-128.
[2]李正熙,方洁,唐学梅,等.改良性手法压迫法治疗股动脉Seldinger穿刺后假性动脉瘤一例[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46(11):791-792.
[3]王卫,李斌,王圣,等.压迫法处理介入治疗后的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A]//林曙光.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广州: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4-26.
[4] Liu G,Zeng Z.AORTIC ANEURYSM DISSECTION STENT SYSTE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P].CN:WO 2013/016984 A1,2013-02-07.
[5]赵诚.股动脉穿刺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J].中国实用医刊,2017,34(21):49.
[6] Ouyang C.WINDOWING METHOD FOR COVERED STENT IN VASCULAR CAVITY AND WINDOWING DEVICE FOR COVERED STENT IN VASCULAR CAVITY[P].CN:WO 2014/194675 A1,2014-12-11.
[7]彭刚,舒茂琴,宋治远,等.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5,33(20):2180-2183.
[8] Mingxiao W U,Guo F,Chen X,et al.Value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atrogenic femo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 in the elderly[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1(4):313.
[9]陈友东,于建.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A]//中华医学会,国际布加综合征学会.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论文集[C].郑州:中国布加综合征与静脉疾病介入治疗大会,2016:237-238.
[10] Wu Y,Wei C.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IN PREPARATION OF DRUGS FOR TREATING OR PREVENTING ANGIOGENESIS RELATED DISEASES[P].CN:WO 2014/176934 A1,2015,2014-11-06.
[11]刘欣.股动脉穿刺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6(3):164-165.
[12]周国伟,温沁竹,孙宝贵,等.徒手压迫与Perclose缝合器对介入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比较[J].上海医学,2017,35(17):31.
(收稿日期: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