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观察
2018-12-12陈文泽唐树晶
陈文泽 唐树晶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脑卒中后肩痛诊治的102例患者资料,将入选对象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结果: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43%,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16%,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FM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肩关节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感并可加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
【关键词】 针灸; 推拿; 康复疗法; 脑卒中后肩痛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3
作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肩痛会对患者的上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患者治疗及康复难度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对患者采取治疗方式和康复训练对于改善其预后和生存品质可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此次研究特就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脑卒中后肩痛诊治的102例患者资料,所纳入对象病情均经MRI或者CT确诊,排除发病前由于关节疾病引发运动障碍及丘脑病变引发疼痛的患者[1]。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组51例患者,女18例,男33例;年龄32~77岁,平均(53.7±4.8)岁;12例脑出血患者,39例脑梗死患者;患者肩部疼痛时间为5 d~8个月,平均(79.7±10.2)d。综合治疗组51例患者,女16例,男35例;年龄34~79岁,平均(51.7±4.2)岁;14例脑出血患者,37例脑梗死患者;患者肩部疼痛时间为9 d~7个月,平均(81.6±10.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肩部疼痛时间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营养脑神经、血压及血糖控制、调脂等常规治疗并接受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常规药物治疗[2]。常规治疗组患者同时应用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组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具体如下:
1.2.1 针灸疗法 取患侧合谷穴、中渚穴、外关穴、曲池穴、肩贞穴、肩前穴肩髃穴、阿是穴,取0.25 mm×40.00 mm一次性無菌针灸针进针[3]。得气后应用电针治疗仪分别对两组穴位进行交替疏密波电针刺激,刺激量不得超出患者耐受度,持续治疗30 min/次,1次/d,5次/周,4周为1个疗程[4]。
1.2.2 推拿疗法 对患者患侧上肢选用理法、拿法、揉法及推法进行往返施术,首先采用一指禅对患处进行重点操作然后对穴位进行针刺,同时配合肩关节后伸、内收、外展等扳法及肩关节摇法,不得超出患者耐受度[5]。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反应可将被动手法的活动范围适当扩大,在患者疼痛部位可采用擦法透热,对上肢采用搓抖操作后结束治疗。持续治疗时间为15~20 min/次,1次/d,5次/周,4周为1个疗程[6]。
1.2.3 康复治疗 采用常规康复疗法,主要包括上肢自主运动、躯干活动、关节松动术及体位摆放等,40 min/次,1次/d,5次/周,4周为1个疗程[7]。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共计6个大项,18个小项,观察项目完全不能进行,0分;可部分完成,1分;充分完成,2分。总分为36分,FMA得分越高则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理想。应用VAS评分法对患肩疼痛强度进行评定,无痛,0分;轻微疼痛,0~3分;疼痛较强,4~6分;疼痛感强烈超出患者耐受度,7~10分[8]。
1.4 疗效评定标准
基本治愈:患者生活能够自理,肩关节能够自如活动且没有痛感;显效:肩关节可自如活动,伴随轻微疼痛;有效:患者肩关节轻微受限,有较强痛感;无效: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且伴随强烈痛感;总有效=基本治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常规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8.43%(40/51),11例患者治疗无效,综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16%(47/51),4例患者治疗无效,综合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FM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肩关节FM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治疗组患者肩关节FMA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脑卒中肩痛的引发原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引发因素包括粘连性关节炎、肌痉挛、解剖因素、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等。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体位疗法及物理治疗等。肩关节松动术能够对不平衡肌张力及肩关节周围异常产生抑制作用,可使肩胛骨后缩和下沉得到改善,可有效缓解肩关节内收、外旋痉挛状态[9]。
中医认为,患者发生脑卒中后由于气血逆乱阻碍气血正常运行,气血瘀滞、经气不畅、经脉不通、关节痹阻等影响肢体正常活动而引发偏瘫等症状。针灸推拿通过对穴位进行针刺及手法操作等可取得局部经气通畅的效果,推动气血运行恢复正常,实现通则不痛、阴阳平衡和调和气血的治疗目标[10-12]。此次研究中,单纯接受康复疗法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8.43%,接受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16%,且患者肩关节FMA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后肩痛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感并加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从而对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均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志宇.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22):162-163.
[2]温元强,陈立,温伯平.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评价[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9):67-68.
[3] Gold P M,Albright B,Anani S,et al.Straiht Back Syndrome:positive response to spinal manipulation and adjunctive therapy-A case report[J].Can Chiropr Assoc,2013,57(2):143-149.
[4]蔣学义.脑卒中后遗症之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2(8):272.
[5]王晓丹,冯晓东,刘承梅,等.改良铺灸对脑卒中后偏侧肢体痉挛的康复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2):199-201.
[6] Wang X W,Zheng J J,Yu Z W,et al.A meta-analysis of core stability exercise versus general exercise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J].Plos One,2012,7(12):e52082 .
[7]何晓娜.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康复新进展[J/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82):45-46.
[8]朱明跃,徐俊峰,杨丽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发病机制分析和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45-747,751.
[9] Reed C A,Ford K R,Myer G D,et al.The effects of isolated and integrated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measures:a systematic review[J].Sports Med,2012,42(8):697-706.
[10] Russell B S,Muhlenkamp K A,Hoiriis K T,et al.Measurement of lumbar lordosis in static standing posture with and without high-heeled shoes[J].J Chiroper Med,2012,11(3):145-143.
[11]谢洪波.针灸推拿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疗效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5):41-42.
[12]曾慧玲.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诊疗现状[J].光明中医,2016,31(2):292-295.
(收稿日期:2018-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