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8-12-12陶文武
陶文武
【摘要】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2例,分组依据患者治疗方法差异性为基准。采用保守治疗的31例骨折患者为参照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研究组,最后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经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保守治疗后,比对两组患者的EVOS评分和VAS评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研究组改善较参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96.8%)高于参照组(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不仅可以使其疼痛得以缓解,同时对其活动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价值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2
骨质疏松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加之骨脆性增加,骨密度呈下降趋势,提升了脊柱骨折发生率,若不能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若病情较为严重会致使行动不便,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3]。临床既往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难以达到最佳成效。近年来,椎体后凸成形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临床的高度认可,广泛应用[4-6]。鉴于此,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62例,对其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2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疾病均由临床影像学证实,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另外,需将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排除,将神经功能损伤患者排除,将精神障碍或治疗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排除[2]。分组原则依据患者治疗模式不同均分两组,即研究和参照两组。研究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48~75岁,中位年龄(58.72±6.36)岁,病程1~3 d。其中疼痛性患者18例,原发性患者13例。参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5~76岁,中位年龄(57.22±7.01)岁,病程1~2 d。其中疼痛性患者16例,原发性患者15例。
兩组患者临床资料输入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该组31例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让其保持仰卧位,在骨折处利用垫枕将其垫高10 cm,并向后朝向脊柱伸展。若患者的卧床时间长达1周,需事先对其疼痛症状进行缓解,同时对其实施有效的训练指导,如腰背部肌群的练习,利用平卧5点、4点和3点支撑法,挺起腰背部。在训练期间需遵循患者的实际情况。治疗3个月后,可予以患者腰围,并在其保护下进行适当下床活动,同时配合腰背部肌群的练习,每次训练30 min,2次/d[7-8]。
研究组:该组31例患者以椎体后凸成形术为主,首先让患者保持俯卧位,之后实施全麻,待麻醉反应完全后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观察穿刺针和骨水泥注射位置。下椎的入路方式以外侧或经椎弓根为主,胸椎的入路方式以椎弓根外侧为主,胸腰椎的入路以椎弓根为主。待上述操作完成后需将穿刺针推送到适宜的位置,之后抽出穿刺针内芯,将导针置入。待导针达到椎体前下缘后,需拔出针外套筒,沿着导针置入工作套管和扩张套管,在此期间需将导针退出。注射造影剂,并慢慢扩张球囊,值得注意的是,最大扩张压力需低于300 Pa。若椎体复位效果满意,需撤出球囊和造影剂,并输注骨水泥[9-10]。最后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对其进行监测,沿着工作通道将团状骨水泥注入椎体,这样可以使其固化完全,避免工作通道有逆流的状况出现。
1.3 效果评价标准
经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后,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恢复至正常水平,未出现疼痛感,对日常工作无任何影响,表示治疗效果为优;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有明显改善,偶尔出现疼痛感,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大,表示治疗效果为良;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未见改善,疼痛感显著,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示治疗效果为差[11]。
1.4 观察指标
经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后,对两组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进行统计,同时记录两组骨折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前者依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越显著,后者依据脊柱骨质疏松症问卷评分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活动功能越优[12]。
1.5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恢复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31例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优、良比例分别为58.1%、38.7%,优良率经统计后为96.8%;参照组3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优、良比例分别为38.7%、35.5%,优良率经统计后为74.2%;研究组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
研究组31例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参照组3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比对两组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研究组改善较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和EVOS评分比较
研究组31例患者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参照组31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比对两组骨折患者的VAS评分和EVOS评分,研究组改善较参照组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老龄化的加剧发展致使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群骨质含钙量显著减少,骨微观结构发生改变,加之自身的骨质疏松,会提升骨折发生率[13-14]。就该类患者而言,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同时严重影响自身活动和生活质量。
既往的治疗手段以保守治疗为主,如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药物等,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椎体后凸成形术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该方法在C臂X线机的引导下可以实时监测骨水泥的注射情况,在对患者椎体强化的同时可以促使其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从而使疼痛得以缓解[15-16]。另外,通过球囊的作用可以避免发生渗漏,在一定程度上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将椎体成形术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从而使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研究组,骨折恢复优良率96.8%,明显高于实施保守治疗的74.2%,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和EVOS评分,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不仅可以使其疼痛得以缓解,同时对其活动功能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任飞,王福平,杜向东,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效果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04-905.
[2]陈琛,李大伟,王琦,等.微创保守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评估[J].中国骨伤,2016,29(7):614-618.
[3]周夢雷.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19(35):21-22,25.
[4]高壮松.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9(18):8,10.
[5]雷杰锋.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照[J].医学信息,2014,27(35):373-374.
[6]吴远征,魏东,何健涛,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5):60-61.
[7]杨爱龙.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对比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112-113.
[8]胡波.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9):51.
[9]张平,余灏涛,钟志宏,等.液压输送式椎体成形术与扩张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6):1471-1475.
[10]何伟.改良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5):64,66.
[11]籍剑飞,裴斐,金辉,等.椎间盘镜辅助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2):1242-1244.
[12]戚光乾,沈亮,周海波,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14.
[13]陈建勇,黎秋婵.探析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治疗的效果及疼痛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8):3532-3533.
[14]王振江.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4):25-26.
[15]魏小堂,高文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44.
[16]宋义博,孟昭磊,辛跃,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3):98-100.
(收稿日期: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