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

2018-12-11刘逸

黑河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园本课程民族精神

刘逸

[摘要]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园本课程的宝贵资源。民俗文化是沟通广大民众物质和精神生活,反映社区和集体的人群意愿,并主要通过人作为载体进行世代相习和传承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将民俗文化传承下来,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活动,结合民间游戏开展体育活动,将民间美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活动中,将童谣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进而将民俗文化渗透在幼儿园的活动中。

[关键词]民俗文化;园本课程;传承创新;民族精神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缩影,是园本课程的宝贵素材之一。目前,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民俗文化传承受到严重的挑战。作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幼儿园教育有必要将民俗文化渗透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以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将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实践活动

每年我园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清明节带领大班幼儿进行扫墓活动,端午节带领幼儿制作和品尝粽子,中秋节带领幼儿到蛋糕店进行月饼制作等。这样一来,幼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润幼儿的心灵,效果是单纯的说教所达不到的。

2.布置有关节日民俗的环境

例如:在春节来临之前在背影墙上粘贴一些包饺子、放鞭炮的照片,在窗户上粘贴由幼儿或教师剪的窗花,元宵节在班里挂灯笼、设灯谜等。

3.结合民俗节日开展教育活动

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是传统文化中最艳丽的一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以节日为媒介开展教育活动,既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喜悦与祥和,也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例如,在小班开展“喜气洋洋过新年”主题活动,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认识、了解新年,知道新年的象征意义,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能够向同伴或家人大胆地说出祝福的话语。在中班开展“开开心心过端午”“欢欢喜喜闹元宵”主题活动,让幼儿知道并了解端午节、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在大班开展“重阳敬老人”“清明祭祖先”等主题活动,使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由来有所了解,会讲与这些节日相关的故事,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结合民间游戏开展体育活动

1.将民间游戏活动运用于体育活动中

教师应利用多种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将民间游戏运用于幼儿体育活动中,如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巧妙地将民间游戏渗透到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动作的协調性。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民间体育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身心发展规律不同。教师要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间体育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由于小班幼儿大小肌肉、身体协调力等发展较弱,可以开展一些技能简单、规则单一、形象具体、趣味性强的民间体育游戏,如木头人、跳房子、老鹰捉小鸡等,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学习自我控制的优秀品质。中大班幼儿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发展较好,可以开展一些动作难度较大的体育游戏,如撞拐、炒黄豆、花式踢毽子等民间游戏,提高幼儿的动作技巧,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在游戏中愉悦幼儿的身心。

3.对民间游戏的组织指导

对于3~6岁幼儿来说,尽管对周围世界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游戏也有着天然的喜好,但依赖性较强,处处离不开成人的指导。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密切留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如果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矛盾,要积极进行疏导,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该怎么做,从游戏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改编民间游戏

在体育活动中,适当地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既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教师首先唱儿歌:“大哥哥,大姐姐,小弟弟,小妹妹,开开心心玩游戏呀玩游戏。”紧接着,扮演母鸡与小鸡的幼儿唱:“小鸡小鸡叽叽叽,快快乐乐来吃米。”扮演老鹰的幼儿唱:“我是一只老老鹰,转个圈圈抓住你。”说着,马上向小鸡们冲过去,鸡妈妈则奋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在游戏中,教师担当猎人角色,如果老鹰一连捉住了好几只小鸡,教师扮演的猎人要假装端起猎枪,将老鹰击倒在地。为了让幼儿喜欢上游戏,可以反复调换角色,重新游戏。

三、把民间美术文化渗透到幼儿园活动中

1.探寻最适合幼儿的民间美术

要充分发挥出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积极寻找最合适的民间美术内容。如开始水墨画《小蝌蚪》活动时,带领幼儿进行模仿小蝌蚪的游戏来引入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然后通过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接着通过拟人的语言让幼儿以更大的兴趣投入到作画中;最后及时将幼儿的作品整理好,把它们张贴在活动墙上。幼儿在欣赏其他小伙伴作品的同时,能学习他人的长处,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审美能力。

2.运用多种形式丰富民间美术教学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民间美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传承断档现象十分严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要将民间美术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真真切切地感受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带领幼儿参与地方性民俗文化活动,走访民间艺人,使幼儿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各民族的风俗特色有所了解。此外,也可以立足于地域特色,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既可以体验到动手、动脑的快乐,也能增进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启发他们对美的认识。

3.把乡土资源融入到民间美术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家乡的自然资源进行民间美术的教学活动。每年我园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秋季的采摘节,让幼儿动手体验摘白菜、拔萝卜的乐趣。回园后,开展有趣的“白菜粘贴画”“画萝卜”“萝卜变变变”等乡土资源活动。再如春季的风筝节,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收集好看的树叶和石头,捡拾垃圾,让幼儿从小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第二天,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石头拼摆画”“树叶粘贴画”等活动。

4.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评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能使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得到弥补。在幼儿成长的道路上,鼓励与赞赏是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帮幼儿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当然,这也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幼儿进行鼓励时应注意细节,不能笼统地只用简单的“你真棒、画的真好等词来鼓励幼儿,而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肯定幼儿作品的有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如“娜娜这么棒!红艳艳的,就像过新年一样,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如果再多一点颜色,教师觉得会更好看!”“西西的画让我想起了美丽的大海,大海里还有什么呢?”“月月畫的花真美呀,我好像都闻到花的香味了,如果你再添加一些其它的花,教师觉得会更香。”通过教师积极性的评语,可以调动幼儿绘画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大胆地绘画出心中美好的图画。

四、将童谣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1.集体活动

为了增加学习童谣的趣味性,可以把童谣的学习内容融到游戏情境中。如在学习《尾巴歌》时,教师提前布置教室,把教室变成了小森林;再请来家长扮演小动物,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教师适度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很快学会《尾巴歌》。

2.游戏活动

如玩《炒黄豆》民间游戏,将传统童谣《炒黄豆》融入到游戏中,当幼儿熟练掌握动作时,把炒黄豆改成炒黑豆、炒绿豆、炒大米、炒小米等。同时,在儿歌中设置问答环节,提醒幼儿根据答案来完成侧身翻。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锻炼了身体的协调性,从而将游戏变成一种挑战。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民俗节日、经典的民间游戏、优秀的童谣、历史悠久的民间美术等宝贵的教育资源。在幼儿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能让幼儿在感受和体验中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民俗文化精华,初步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将“亲民俗”课程引入幼儿园课程,能在幼儿心中种下民俗文化的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行为,从而使民俗文化课程得以传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敏娟.节日民俗文化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渗透[J].成功教育,2012,(01).

[3]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园本课程民族精神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