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洗浴方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及对EPO水平的影响

2018-12-11马圆圆冯伟伟王宇军邹祥阳阮为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35期
关键词:黄染黄疸胆红素

马圆圆,冯伟伟,苏 婕,王宇军,邹祥阳,阮为勇

(1.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8;2.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是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的黄染。西医学认为新生儿黄疸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血浆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差、肠肝循环等有关[1-2]。过高的血游离胆红素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称为核黄疸,可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3],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生命质量。该病属中医学“胎黄”“胎疸”等范畴,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黄相似》称:“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认为新生儿黄疸病因病机是孕母内蕴湿热,传于胎儿,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阳虚弱,感受湿邪,郁结于内,熏蒸肝胆,致胆液外泄,溢于皮肤面目而发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一直被认为是由肾脏分泌的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蛋白质,其在各个系统疾病中均有作用靶点,可保护神经、修复心肌损害等。在黄疸新生儿体内,EPO值也有所改变。本研究观察了中药洗浴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EPO水平的影响,旨在探讨治疗新生儿黄疸更简便有效的方法。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2017年6月因病理性黄疸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NICU住院治疗的90例足月新生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1]关于新生儿黄疸干预方案的西医诊断标准,且参照《中医儿科学》[4]中“胎黄”标准辨证为湿热郁蒸型。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西医治疗组、茵栀黄组、中药洗浴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生理产24例,剖宫产6例;胎龄(38.80±0.98)周;出生体质量(3 290.67±344.96)g。茵栀黄组男14例,女16例;生理产22例,剖宫产8例;胎龄(38.75±0.95)周;出生体质量(3 267.33±360.80)g。中药洗浴组男16例,女14例;生理产23例,剖宫产7例;胎龄(38.85±0.99)周;出生体质量(3 281.67±362.34)g。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新生儿加强喂养,及时补充液体量及能量,给予监护、保暖等常规护理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予以新生儿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箱,浙江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12 h,口服益生菌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04)0.5 g/次3次/d,苯巴比妥钠(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928)5 mg/(kg·d)。茵栀黄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服用茵栀黄口服液3.3 mL 每日3次。中药洗浴组在西医治疗组基础上予自拟中药洗浴方(茵陈蒿20 g、栀子10 g、大黄2 g、野菊花10 g、桑叶10 g、鸡内金8 g、枳壳8 g)洗浴,上药加水500 mL煮沸30 min后过滤倒入药浴池中,加洁净水适量,控制水温37~39 ℃,每日洗浴2次,洗浴结束后做常规脐部护理。

1.3观察指标 每天2次监测患儿经皮黄疸值 (黄疸仪型号JH20-1B,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开发公司生产)。治疗第5天,抽取患儿全血送检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EPO水平。出院后随访15 d,随访期间停用其他干预黄疸的药物及措施,以胆红素小于 102 μmol/L 为黄疸消退。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黄疸明显消退,外观皮肤无明显黄染,精神、吃奶好,胆红素值下降>75%或血清胆红素水平<119.7 μmol/L。有效:皮肤黄染大部分消退,黄疸消退至仅面部有轻微黄染,精神良好,吃奶较好,胆红素值下降 50%~75%或血清胆红素水平< 171 μmol/L。无效:皮肤黄染消退不明显,或有所加重,精神差,吃奶不佳,胆红素值下降<50%且血清胆红素水平>171 μmol/L。

2 结 果

2.13组临床疗效比较 中药洗浴组和茵栀黄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茵栀黄组和中药洗浴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西医治疗组比较,P<0.05。

2.23组治疗第3天经皮黄疸值比较 治疗第3天中药洗浴组、茵栀黄组、西医治疗组经皮胆红素值分别为(11.14±1.06)mg/dL、(11.21±1.07)mg/dL、(12.49±0.83)mg/dL。中药洗浴组经皮黄疸值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而茵栀黄组和中药洗浴组经皮黄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3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中药洗浴组和茵桅黄组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而茵栀黄组和中药洗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治疗前后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西医治疗组比较,P<0.05。

2.43组黄疸完全消退时间比较 中药洗浴组黄疸完全消退时间为(8.45±1.60)d,茵栀黄组为(8.58±1.32)d,西医治疗组为(10.07±1.73)d。中药洗浴组和茵栀黄组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均显著短于西医治疗组(P均<0.05),而中药洗浴组和茵栀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3组治疗前后EPO水平比较 治疗前3组E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3组EP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EPO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 论

近年来中西医联合治疗黄疸展现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很早就对新生儿黄疸有所认识。《诸病源候论·胎疸候》云: “小儿在胎,其母脏气有湿热,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儿体皆黄,谓之胎疸也,或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外邪内侵,脾为邪困,失健运之功,移湿热于肝胆,肝失条达,胆失疏泄,胆液外溢于肌肤而发黄。”中医多认为其发生与湿、热、新生儿先天禀赋最为相关[5],病在脾、胃,与肝、胆相关[6],故而治疗应当以清利湿热、泻下退黄为主。以往中医强调该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茵栀黄口服液、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较好的疗效,但新生儿口服中药制剂困难,易引发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7]。因小儿肌表娇嫩,汤药洗浴后药物易于吸收,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较好,故中医外治法的地位逐渐提高[8-9]。本研究所用中药洗浴方由茵陈蒿汤加味化裁而出,方中茵陈为传统的利胆退黄药,具有清利湿热之功; 栀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的作用;大黄则具有润肠滑便之功,可调节新生儿体内钠钾平衡,使水分滞留于肠腔而促进排便[10]。三种经典药联合,共奏清热利湿退黄之效。野菊花清热解毒;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鸡内金能消食去积;枳壳散结消胀。中药通过泡浴水疗,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脾胃功能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和促进胆汁排泄,达到清热利胆、解毒、退黄的目的。用泡浴水疗的方式,还可以促进肠蠕动,加快胎粪排泄,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11]。

EPO是体内一种酸性糖蛋白质,和它的受体结合后产生作用,可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血管生成,抑制红系祖细胞凋亡[12],目前已经是治疗肾性贫血的常规药物。研究发现,神经系统也存在 EPO及其受体的表达,EPO能透过血脑屏障,且如果神经损伤,这种通透性会增加,从而加强神经保护作用[13]。因此,临床上EPO现已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以促进病情早期恢复,减少脑性瘫痪等后遗症的发生[14]。本临床研究发现,3组治疗后EP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EPO水平差异不明显。推测其原因为黄疸发病后,红细胞破坏导致新生儿贫血,EPO反应性上升;且过高的胆红素进入透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神经,EPO随之上升且进入大脑加强神经保护作用。高胆红素血症、感染等因素导致一部分患儿心肌损害,EPO此时升高可起到保护心脏作用。而黄疸经治疗后,红细胞破坏减少,胆红素对脑神经的损伤减少,经对症处理后心肌损害改善,故而EPO亦随之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中药洗浴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疗效好、新生儿及家长接受度高、易操作、价格低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但本研究尚未明确黄疸患儿治疗之后EPO水平下降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猜你喜欢

黄染黄疸胆红素
猪黄脂病的原因分析及鉴别预防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1例
识别宝宝生病信号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不同消毒液对手术室塑胶地板黄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