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东北部父亲称谓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2018-12-10孙益民

关键词:舅父舅公爹爹

孙益民

摘 要:湖南东北部的父亲称谓主要有“爷”“爹”“伯伯/幺幺”“爸”以及其他等五种类型。“爷”和“爹”是该区域当前较普遍的称谓形式,不过,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爸”大有取代既有的父亲称谓的趋势。

关键词:湖南方言;亲属称谓;地理语言学;父亲

中图分类号:H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098-04

本文所指湖南东北部包括湖南省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娄底、湘潭和株洲(攸县、茶陵、炎陵三县除外)七个市,介于东经110°30′—114°15′,北纬27°11′—30°07′之间。面积74340.55平方公里,占湖南总面积的35.09%;人口3060.16万,占湖南总人口的46.37%。这里不仅是湘、资、沅、澧四水交汇的地方,也是北方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交融的地方。

“父( )”字见于甲骨文,字形像手持某器物。关于手中所持之物,许慎认为是木棒,郭沫若认为是石斧[1],徐子涵[2]和王圣[3]等认为是男性生殖器。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等认为是“主”字,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卷中)等认为是火炬。不管所持之物为何物,学界普遍认为“父”的本义为父辈或男性通称,后来专指生父。从唐代开始,“父”又与表示父母合称的“亲”组合成“父亲”[5],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父亲”一词虽然一直活跃在汉语书面语中,但是,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一定用它面称生父。

笔者将立足于湖南东北部来探讨父亲称谓的面称情况。为绘制父亲称谓的地理分布图,笔者收集了245个方言点的材料,除了十个点的间接材料外,其余235个点的材料均来自笔者的实地调查(因篇幅有限,省略发音人名单)。

一、父亲称谓的类型及其地理分布

先不考虑附加词缀、重叠和语音演变等因素,笔者根据词根的不同将湖南东北部的“父亲”称谓词分为以下五类。见图1。

(一)“爷”类

该类父亲称谓有以下三種语音形式:

1.爷爷[ia·ia]

岳阳、益阳和长沙三市(浏阳与平江除外)用它来面称父亲,娄底、湘潭和株洲三市以及浏阳与平江两县用它来叙称父亲。

2.爷唧[ia·?諬i]

存在于浏阳东部的镇头。

3.爷[ie]

存在于临湘北端的江南与黄盖。

(二)“爹”类

该类父亲称谓有以下四种语音形式:

1.爹爹[tia·tia]

安化中部、涟源、冷水江东部、双峰、湘乡南部、湘潭县西南角、株洲县以及浏阳与平江的东南部用它来面称父亲。

2.爹爹[tie·tie]

桃源、常德市区、汉寿、醴陵以及株洲县的部分地方用它来面称父亲。

3.爹爹[ti·ti]

新化、平江东北部及西南端的部分地方用它来面称父亲,此外,采用“爷爷[ia13·ia]”对称父亲的区域中有少数家庭也用“爹爹[ti33·ti]”面称父亲。

4.爹儿[tir]

存在于石门西北部的太平、维新和皂市。

(三)伯伯[pei·pei]或幺幺[iau55·iau]

主要存在于澧县、临澧和石门这三县的交界地带。这里父亲称谓形式不太确定,有人用称呼伯父的“伯伯[pei·pei]”来面称父亲,有人用称呼叔父的“幺幺[iau·iau]”来面称父亲,也有人称呼父亲为“爹爹[tie·tie]”或“爹儿[tir]”。

(四)“爸”类

该类称谓主要有以下两种构词方式:

1.爸爸[pa51·pa]

几乎遍及整个调查区域,为儿童和部分青少年所用,调值也因地而异。

2.阿爸[a33pa?揲2]

仅存在于浏阳东北部的张坊。

(五)其他

除上述四种父亲称谓类型外,还有以下三种特殊的形式:

1.老倌子[lau21kuan55·?鬗?尢]

仅存在于临澧的陈二。

2.老倌嘚[lau21kuan55·t?藜]

仅存在于津市的新洲。

3.老□伯[lau21tin55pei13]

仅存在于临澧的修梅。

二、父亲称谓“公”

文献中有不少关于父亲称谓“公”的记载。例如:

《战国策·魏策一》:“张仪欲穷陈轸,令魏王召而相之,来将悟之。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曰:‘……夫魏欲绝楚、齐,必重迎公。郢中不善公者,欲公之去也,必劝王多公之车。……。”

《列子·皇帝》:“其往也,舍者迎将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譹?訛

《汉书·江都易王非传》:“子乃与其公争妻。”

《广雅·释亲》:“公,父也。”

图1显示,湖南东北部现在没有父亲称谓“公”。现在没有并不意味着过去没有。我们不妨先考察一下其他男性长辈称谓。

1.舅祖父

“舅祖父”是祖母的兄弟,是祖父的同辈人。在湖南东北部,该称谓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舅+祖父称谓”,例如岳阳、长沙、益阳等地的祖父称谓是“爹爹[tia·tia]”,舅祖父称谓是“舅爹/舅爹爹”。二是“老+舅父称谓”,语素“老”用以区分辈分,例如浏阳的舅父称谓是“舅公[?諬‘i?藜u ku?藜?耷]”,舅祖父称谓是“老舅公”;平江的舅父称谓是“舅爹[?諬‘i?藜u ti]”,平江西部的舅祖父称谓是“老舅爹”。

虽然平江东部(虹桥、木瓜、长寿等地)的舅父称谓与西部一致,都是“舅爹[?諬‘i?藜u ti]”,但是其舅祖父称谓却与浏阳一致,都是“老舅公”。该称谓词中的语素“老”似乎是多余的,根本就不需要用它来区分辈分。结合周边方言来推断,平江东部的舅祖父称谓“老舅公”成词之时,当地的舅父称谓还是“舅公”,与浏阳一致,后来,平江西部的舅父称谓“舅爹[?諬‘i?藜u ti]”逐渐向东部传播,取代了原有的舅父称谓“舅公”。

2.舅父

“舅父”是母亲的兄弟,是父亲的同辈人。在湖南东北部,该称谓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重叠词“舅舅”,存在于常德地区、新化、湘乡、湘潭、长沙、湘阴等地。二是“舅+父亲称谓”,例如岳阳县、临湘、华容、沅江、汉寿、桃江北部和安化西部的父亲称谓是“爷[ia]”,舅父称谓是“舅爷[?諬i?藜u ia]”;平江县的父亲称谓是“爹爹[ti·ti]”,舅父称谓是“舅爹[?諬‘i?藜u ti]”。

虽然浏阳东南角和醴陵大部分地方的父亲称谓“爹爹[tia·tia/tie·tie]”,但是其舅父称谓却是“舅公[?諬‘i?藜u ku?藜?耷]”。结合周边方言来推断,该区域舅父称谓“舅公”成词之时,其父亲称谓还是“公/公公”,后来才演变成“爹爹”。

3.公公

“公公”是已婚妇女对“丈夫的父亲”的叙称,是自己父亲的同辈人。湖南东北部一般称“公公”为“家爷[ka ia]”或“家爷公”。“家爷”的构词方式是“家+父亲称谓”,语素“家”用以区分丈夫的父亲与自己父亲。“家爷公”构词有点特别,语素“公”似乎多余,可它又处在中心位置。从湖南东北部岳父称谓的构词方式来推断,岳父称谓成词之时,父亲称谓还是“公/公公”。当父亲称谓演变成“爷/爷爷”以后,岳父称谓“丈人公”一词中仍旧保留了旧有父亲称谓“公”。

4.岳父

“岳父”是已婚男子对“妻子的父亲”的叙称,是自己父亲的同辈人。在岳阳、长沙、株洲、湘潭和娄底等地的岳父称谓方式是“岳老子”或“丈人公”。“岳老子”中的“老子”实际上是“父亲”的俗称,可见,“岳老子”的构词方式实际上是“岳+父亲称谓”,语素“岳”用以区分“妻子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丈人公”的构词方式也是如此,“丈人”用以区分“妻子的父亲”与“自己的父亲”。从上述地方岳父称谓的构词方式来推断,“丈人公”成词之时,该区域的父亲称谓还是“公/公公”,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爹爹[tia·tia]”和“爷爷[ia·ia]”。

其实,父辈亲属称谓词中含有中心语素“公”的情形广见于其他汉语方言。江西吉安的姨父与舅父称谓分别是姨公、舅公,江西泰和的姑父与姨父称谓分别是姑公、姨公[5],广西北海的姑父、姨父、舅父称谓分别是姑公、姨公、舅公[6]。另外,安徽严州称呼伯父为“伯公[pɑ?鬡5k?蘅m24]”[7],稱呼叔父为“叔公[s?蘅?鬡5k?蘅m24]”。广西玉林称呼伯父为“伯公”,称呼叔父为“叔公”,称呼母亲的弟弟为“舅公”,称呼母亲的妹夫为“姨公”[8]。

三、父亲称谓“爷[ia]”与“爹[tia]”

父亲称谓“爷”与“爹”广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木兰辞》:“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

《玉篇·父部》:“爷,俗为父耶字。”

《北征》(杜甫):“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

《演繁露·父之称呼》(宋·程大昌):“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爷,盖传习已久矣。”

《广雅·释亲》:“翁、公、叟、爸、爹,父也。”

《广韵·麻韵》:“爹,羌人呼父也。”

《广韵·哿韵》:“爹,北方人呼父。”

《鸡肋篇》(宋·庄季裕):“今人呼父曰爹。”

《薛仁贵·楔子》(元·张国宾):“你如今离了村庄,别了乡党,拜辞了年老爹娘。”

《失父零丁》(汉·戴良):“积恶致灾天困我,今年七月失阿奓(即爹)。……我父躯体与众异,脊背佝偻捲如胾。”

《南史·梁·始兴王憺传》:“召征以本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育我?荆土方言谓父为爹,故云。”

光凭历史文献难以确定父亲称谓“爷”与“爹”出现的先后次序。我们不能因为《广雅·释亲》没有收录父亲称谓“爷(爺)”就断定“爹”早于“爷”,实际上父亲称谓“爷(爺)”在六朝时期就是常用语,一般写作“邪/耶”,后来逐渐出现了“爺”,进而简化为“爷”[9]。从图1来看,“爷”主要分布于长沙及其周边地区,“爹”则环绕在“爹”的周围。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运用周圈分布原理断定“爹”早于“爷”。

笔者认为,湖南东北部的父亲称谓“爷”早于“爹”,理由有二:一是平江、浏阳、株洲地区、湘潭地区、娄底地区父亲称谓的面称主要是“爹爹[tia·tia/ti·ti/tie·tie]”,叙称主要是“爷爷[ia·ia]”。一般说来,叙称早于面称,例如,长沙母亲称谓的面称是“姆妈”,叙称是“娘”;湘阴母亲称谓的面称是“妈妈”,叙称是“娘”。后者明显早于前者。二是岳阳地区(平江除外)、长沙地区(浏阳除外)和益阳地区父亲称谓面称与叙称都是“爷爷[ia·ia]”,少数方言点还有较为文雅的“爹爹[ti·ti]”,并且“爹爹[ti·ti]”多见于解放前就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家庭。三是姑父、姨父、舅父和干爹等与父亲相关的亲属称谓普遍含有语素“爷[ia]”,较少含有语素“爹爹[tia]”。

四、父亲称谓“爸爸[pa·pa]”

《广雅·释亲》收录了父亲称谓“爸”字。清人王念孙《广雅·疏证》):“爸者,父声之转也。”郭熙引证黎锦熙的观点,“古无轻唇,‘鱼‘模转‘麻,故‘父为‘爸的说法,‘爸实即‘父之本音。”[10]不过,不能据此认为湖南东北部的父亲称谓“爸”早于“爷”和“爹”,主要原因在于“爸爸”一般只出现在部分儿童及青少年的口语中,成年人一般不会使用。

综上所述,湖南东北部较早出现并且已经消失了的父亲称谓是“公”;“爷”和“爹”是当今极为普遍的父亲称谓,就其出现的先后次序而言,“爷”略早于“爹”。在普通话的大力影响下,新的父亲称谓“爸爸”在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的口语中开始生根,大有取代其他父亲称谓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2〕徐子涵.“父”字别谈[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0,(06):36.

〔3〕王圣.释“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94-98.

〔4〕钟如雄,胡娟.“亲戚”称父母之来源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245-247.

〔5〕刘纶鑫.客赣方言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陈晓锦,陈滔.广西北海市粤方言调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线装书局,2005.

〔7〕孟庆惠.徽州方言[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8〕苏丽红.玉林话亲属称谓词语初探[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06):58-64.

〔9〕张涌泉.说“爷”道“娘”[J].中国语文,2016,(01):93-102.

〔10〕郭熙.对汉语中父亲称谓系列的多角度考察[J].中国语文,2006,(02):166-174.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舅父舅公爹爹
做石匠活
了不起的舅公
老爹日记
哑巴舅公
舅父若飞
舅父若飞
舅父
Water Supply Networks as Cyber-physical Systems and Controllabil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