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契丹文钱币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8-12-10隋志刚

关键词:辽代钱币

隋志刚

摘 要:方孔铜钱是中国古代使用最为广泛的货币之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契丹文钱币的出土表现了契丹民族在与中原民族文化上进行交流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在古钱币制作形制上的趋同性与创新性,币文中的契丹大字便是体现出了契丹民族特有的制币特色。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始,众多学者便对币文中的契丹大字进行研究、释读,但对其始铸年代、铸造方式、钱币功用等却鲜有提及。笔者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考古资料和币文释读情况,从另一侧面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辽代;钱币;契丹大字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011-03

契丹民族,曾经是一个驰骋于中国广袤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契丹族部落领袖耶律阿保机于公元916年统一契丹八部,唐代末年仿照中原汉族封建王朝体制,建立起了一个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国家——辽。其强盛之时,雄霸中国半壁江山,是为军事强国,边境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南到河北、山西北部,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辽国雄踞北方五京,幅员万里,统治历时210余年。与此同时,辽代承继了我国古代优秀的货币文化遗产,所铸钱币保持了中原传统的铸造方法、以“方孔圆钱”为主的形制特征和以纯文字为钱文标志等根本特性,采用了唐代的宝文币制,同时又加入了契丹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辽代钱币。由于辽代钱币铸币量较少,流通的区间范围也多局限于北方地区,所以一直以来被古泉研究者重点关注,并且辽代钱币也是中国古泉五十珍中数量最多的钱币。本文将主要与诸位讲述辽代钱币大珍——“ ”钱币的发现与研究,并从其钱币本身的形制特征、币文内容、始铸年代、用途寓意、存世数量、研究与市场价值等进行探讨。

一、契丹文钱币“ ”的记载与发现

既然我们要谈到这种在当今古泉界被奉为珍品的契丹文钱币,那么就要从它的出土现世说起。1934年5月号《艺林》月刊第4页上,曾刊登过一枚直径61毫米的契丹大字币文铜钱拓片(图一)。?譹?訛出土时间和地点及原钱下落均不明。民国年间,周肇祥先生以三十银元购自古玩商手中,直径6.1厘米,合金制,绿锈红斑。1936年,该枚铜钱被著名钱币专家丁福保列入其所编著的《古钱大辞典》五十钱宝名录中;1977年5月15日,考古工作者在辽上京城遗址发掘出土了一枚正面铸有四个契丹文大字的银币(图二)。?譺?訛20世纪90年代,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先后出土了金银制“ ”契丹文钱币各一枚,仅穿下、左两字币文顺序相反。?譻?訛我们从中可以得知,“ ”契丹文錢币不仅仅有铜制,还有金银制。就从这时起,国内的研究学者开始纷纷将目光投在了这个已经消失停用了七个世纪之久的契丹文字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杨鲁安、卫月望、贾敬颜、刘凤翥等诸多学者的考证,这枚钱币上的文字初步判定为辽代契丹文大字,能够将将币文以上下左右的次序解读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抑或是“天禄通宝”。

二、有关契丹文钱币“ ”的币文考证

在契丹大字钱币币文“ ”研究中,关于这四个契丹大字的解读中,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说:

刘凤翥先生、王晴先生认为是:“天朝万顺”;?譼?訛

贾敬颜先生认为是:“天禄通宝”;?譽?訛

卫望月先生认为是:“天朝万岁”。?譾?訛

对于以上诸家论说,曾任内蒙古语言学会会长的陈乃雄先生提出:把“ ”释作“天”,这是诸家的共同意见,但是对于其他三字的解释议论纷纷,各执己见。根据已经发现的实物资料,契丹大字的解读顺序均是依照上下左右的顺序来释读。这样一来,释读为“天朝万顺”或者是“天朝万岁”违背了契丹大字的行款。这是其中一个令人不解的地方,贾敬颜先生根据女真字“ ”释读为乳汁的“乳”,根据同音字原理,可以假设“乳”从“禄”借用而来。因此可以将“ ”释读为“禄”,即是辽世宗的年号“天禄”。可刘凤翥先生从契丹大字碑刻中却将“ ”释读为“赞”字。所以若按年号解,“ ”到底应该释读成“天赞”还是“天禄”或者是目前还没有被契丹大字研究学者们释读出来的“天显”“天庆”,目前都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对于“ ”两字,释读为“五万”,贾敬颜先生释读为“通宝”,如果按“通宝”讲,这样便与中国古代历来沿用的“宝文币制”相吻合。但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另一种钱上“ ”两字却变成了“ ”,两个契丹大字互换了位置。如果当作“五万”讲,其疑点在于,如此一枚小小的方孔钱币为何会赋予它如此之大的面值,如此之大的面值甚至比王莽朝发行的“一刀平五千”还要夸张。更值得一说的是,“五”字在目前出土的契丹大字碑刻中的书写与汉字“五”完全一致,所以将“ ”释读成“五”显然是有偏差的。

成增耀先生认为,“大样币或者银币应为压胜钱,其币文‘ 就可释读为‘千秋万岁或者是‘应历万岁。当中也有作为普通流通用的硬通货,应不全是压胜钱。贾敬颜根据女真语读音,论述‘ 确实应该为‘通宝的读音。所以将普通流通的钱币币文‘ 释读为‘应历通宝更为适宜。但是用钱币级别高低来区别读法的关系,恐怕是不能存在的。否则文字就不能执行它的交际功能。”?譿?訛

综合以上各位学者的论说,我个人认为目前学术界对于币文“ ”的研究论据依旧不够充分,也没有严谨的解读方式。由于目前对于契丹大字的释读,尚处于资料短缺和解读极为贫乏的现状,个人也不敢对“ ”进行妄自揣测,但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依旧可以对其始铸年代和功用进行另一侧面的探析。

三、契丹文钱币“ ”的始铸年代与铸造方式初探

契丹民族原本无文字,以“刻木为契”和“结绳记事”来记录。契丹民族在其繁衍生息的同时广泛向汉族学习其先进的经济、文化与制度,广泛吸纳汉族的文人学士。与此同时契丹民族在长时间接触汉字的基础上创制出了契丹文字。契丹文字分为大字和小字。契丹大字是由耶律吕突不等人在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受命创制,其形制与汉字一样是方块字,是将汉字的部分加以简化或者加以增添、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以隶书之半增损之”制作而成的一种表意文字,然而有的却直接借用汉字,如契丹大字中的“五”与汉语中的“五”意义完全一致。

关于此种钱币的始铸年代,当下学术研究界有辽初期和辽中期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此种钱币是辽太祖所铸的开国纪念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套以少数民族文字作为币文的市场流通用钱币。第二种说法有力的反驳了第一种说法的观点,第二种说法认为此种钱币始铸于辽圣宗统和年间,原因有二,一是辽圣宗统和元年(公元983年),辽将国名恢复为契丹,辽钱自统和年间开始铸有年号大钱,按其形制分析此钱应铸于此时。二是钱面文字使用的是契丹文大字,契丹文大字创制于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而辽太祖开国元年是公元916年,时间不符。

关于此种钱币的铸造方式,在中国古代,除去晚清的机制法铸币,大多数朝代采用的是范铸法、翻砂法铸造。范铸法是中国最早的古钱币铸造方式,它的灵感来自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工艺,使以锐物刻硬质钱模(如石范、铜范等),用钱模作为翻制钱范的工具,以钱范作为模具,最后加以铜液浇铸而成。根据目前已经出土的钱范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即是最早的范铸法钱币。由于范铸法在铸造钱币上的诸多不便,到隋唐时期便已出现了翻砂法来制造钱币,翻砂法不再以硬质的范体为制造型腔的依靠,而是使用土陶末或型砂等软质载体成范。隋唐以后的考古发现中基本不再出土硬质钱范,取而代之的是样钱、母钱等模具。在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冶铸·第八·钱》就有关于翻砂铸钱之法的记载“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木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土炭末筛令极细……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挫,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就目前的出土材料来看,唐代货币中顺天元宝、乾元重宝、开元通宝等都曾经发现了母钱,然而出土存世数量不多,说明此时翻砂法铸造钱币推广的还不是特别广泛;自宋朝开始,海量的翻砂法铸币使得母钱大批涌现,同一种钱币因为母钱存在差异,版式也十分丰富。大约与此同时的西夏、辽、金、元在与宋朝进行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中,也借鑒了汉族的铸币方法,用母钱翻砂来制造钱币,目前考古发现的辽朝大安元宝母钱便是契丹学习汉族翻砂法铸币的典范。使用翻砂法制造出的钱币,同一币文就有着字符的大小、字体和位置上的差异。依据目前出土的大安元宝母钱,结合我推断出的“ ”契丹文钱币的始铸年代,与辽道宗大安元宝的发行时间大体相符,再根据目前仅有的4枚“ ”契丹文钱币的考证资料且未曾有硬质钱范出土,认为其通过使用范铸法生产的可能性不大,故认为“ ”契丹文钱币应为使用翻砂法铸造而成。

四、契丹文钱币“ ”的功用探析

关于此钱币的用途,当下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该钱币是参与市场流通的普通货币,但是从出土数量和存世数量上来看,此钱币参与市场流通的可能性并不大。第二种说法是此钱币是一种压胜钱或者是赏赐钱,属于辽代皇帝为某种喜庆的场景,颁赏给臣下的赏赐品,而非市场流通用钱。

综上所述,结合第二部分我们讨论过的各家对于币文的释读,我个人认为以契丹大字“ ”来用作币文的钱币,在它的币文意义上,应该表明此种钱币并非是实际参与流通的货币,而应该是一种赏赐钱或者是压胜钱,从一个方面可以反映出,辽代皇帝对于有功之士或者臣属抑或是寺庙道观给予的一种赏赐钱或者供养钱,并没有可以直接参与流通的货币属性。在辽朝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这种辽钱不存在,也不应该有如此之大面值的通货价值和流通现象。但是根据它在钱币直径大小和不同金属质地上的不同,应该是在作为赏赐用钱时的不同赏赐等级。

“天朝万顺”方孔钱币的研究与收藏价值极大,从存世数量来看,“天朝万顺”系列方孔钱币有金、银、铜三种材质,金制钱币早已遗失,银制钱币仅见一枚,现收藏于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目前世界上也仅仅现世了三枚铜制“天朝万顺”,一枚流传到国外(新加坡),还有一枚现在是天津博物馆的馆藏品,最后一件是在国内私人收藏家手中。在拍卖市场上,“天朝万顺”契丹文钱币也成为了古泉收藏界的一匹黑马。早在2006年6月4日的“中国嘉德2006年春季拍卖会”上,“天朝万顺”铜币就被拍出了52万8千元人民币的高价。由此可以看出,“天朝万顺”契丹文钱币无论在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上还是经济市场价值上都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辽代钱币
钱币翻倍
组合钱币
巧算钱币
中国古代琥珀艺术
辽代中京道城市群发展特点评析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认识钱币
钱币保存各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