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慎监管框架下的外汇管理实践与探讨
2018-12-10宋杰
宋杰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水平逐渐提升下,我国的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不断增长,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条件,也维护了经济金融的安全性。基于此,在我国跨境流动资金监管工作中,文章针对其现状的分析,提出国际监管工作中可以借鉴的实践启示,以确保我国外汇管理框架的完善化发展。
关键词:审慎;监管;外汇管理;实践
一、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现状
我国在早期就已经实现了兑换,其中的资本项目可兑换也已经进入了扩展阶段,其跨境的收支差异较大,跨境资金内的流动现象更为明显。对于跨境资金的流出渠道。直接投资,是在现有的管理政策下,实施股权转让工作,并根据商业原则对其自主约定,以达到股权转让的批复。同时,税务部门还需要根据其征税自主对价,但是,其缺乏外部约束机制,各个方面虚增对价款,将使跨境资金流出。对于境外直接投资汇出,当前,直接投资登记手续都比较简单,外汇能对境内的企业规模、投资可行性、境外的投资项目等实时监测。同时,在对资金的汇出环节办理后,银行在没有具体的操作标准下,无法详细分析资金流动的真实,一些企业仅通过境外投资方式进行跨境套利。对于境外放款汇出,发现当前的政策没有为境外放款提出一定要求,企业通过该业务的使用,将资金变相汇出。对于外方利润汇出,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良好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将利润放在境内使用。但是,当产生的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是多年累积产生的,给跨境收支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跨境资金的流动监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当前的外汇管理政策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一些到期没有偿还的外债、外方转股、清算等,都滞留在境内,但缺乏一定的监管和预警工作,其产生一些风险隐患。对于转股收入工作,将股权转让,其中的交易价格还无法实现有序管理,同时,随着税收管理职能的弱化,将给异常资金、资本交易流动等带来很大影响。
第二、缺乏本外币协调机制。目前,本外币账户执行的是的分别管理工作,在对本币跨境收支管理的时候,通过我国银行法以及相关的外汇管理条例作为依据。这些政策在市场的准入、业务实施、监测审查等方面,其存在的体系都具备独立性,其差异性也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尺度不统一,管理部门之前为多头账户,各个体制被割裂,无法保证内部联系的紧密性。在该情况下,不仅无法准确判定企业跨境关联交易,也达不到可疑线索的跟踪和检查。
第三、银行对真实性的审查具备薄弱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下,由于项目资金兑换的逐渐推进,基于原有的外汇审核,一些业务逐渐到银行办理。但是,基于对银行自身情况,还无法对客戶的业务作出真实考核,降低实际的监管职能,对于其存在的异常资金流动现象,也无法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对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在整体上还无法形成。当前,外汇管理政策仅为微观管理功能,在宏观上实施的调控存在很大限制。尤其是在我国开放发展下,基于微观管理政策的应用,将降低市场主体。因此,可以使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达到跨境资金总量和结构的调整。但是,我国的宏观审管理框架还没有完全实现,其确定的调控目标也不合理,从而导致整体框架不合理。
二、国际宏观审慎监管的经验
(一)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是在工作中利用政策工具,对当前金融体系下存在的系统风险进行防范和消除,保证能达到稳定的金融。对于宏观审慎工作的目标,在实际研究中,不仅要保证其降低和避免金融不稳定引起的宏观经济成本,也要促进金融的稳定性。在具体操作工作中,分析宏观审慎目标,其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如: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对于其存在的空间维度,主要是在某个时间内,对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进行控制,避免引起风险的系统化。对于时间维度,主要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其风险也会增加。对于宏观审慎监管工作工具,其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是相同的。整体上,主要包括资本监管、审慎信贷指标等。尽管使用工具相同,但出发点不同。对于微观审慎监管,主要是面对系统风险,根据金融状况,为其提出附加要求。对于宏观审慎尽管工具,对其提出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逆周期资本要求,是在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为其增加资金。如:监管部门还需要通过关注系统的重要性,掌握审慎监管的规则,还应关注微观市场主体,并在银行的层面上做出研究,保证系统性风险的严格控制。
(二)审慎监管经验
在国际上,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政策为两种,不仅是审慎监管政策,还有资本管制。资金管制,是某监管机构对存在的跨境资金流动方向、金额等实施严格控制,促进资金的有效划分,以达到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的合理监管。在这些资本管制措施下,将价格作为基础,通过审慎监管工作机构自身,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的完善性,以保证资金管理体制的完善化。
(三)获得的启示
第一、处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利用价格手段,对跨境资金流动进行调节,能保证其作用的发挥和实现,也能对市场上的利率、汇率等进行变革,保证价格都能符合市场上的发展需要。同时,在该基础条件下,维护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使监管部门加大力度对其范围实施监测,将达到金融风险的优化控制。
第二、促进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结合。在两者结合应用下,可以为其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跨境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基于主体进行监管。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形式,对存在的监管指标做出调整,确保其适应我国的资金流动趋势。还要对微观的管理工作实施改进,从事前期审查,调整等工作,都确保其符合一定的形式需求。在微观管理工作中,也能对其重点风险予以控制,以达到政策工具、银行监管工作的完善性。
第三、加大力度进行监管和执法。仅依靠外汇管理部门度对数据充分分析,还无法在整体上掌握主体跨境资金得实际流向,其具备的监管效率也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为其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加强外汇部门和多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将达到信息的共享化,禁止违法乱纪现象的产生。
(四)完善的政策体系
在新时期发展下,我国已经构建了完善的一体化监管机制,将其作为主体,促使各个细节的有效化,保证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政策体系的科学性。
第一、对负面清单进行管理。将负面清单模式作为主体,为其重新构造外汇管理法规框架,并在政府和市场配置下,发挥其功能。还要根据管理工作中的主要思路,对外汇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文件提出禁止项目,以促使整个方面的规范发展。
第二、对本外币一体化监管模式进行推广。短期内,可以保证跨境人民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完善性,通过一定的监管思路,促进工作的一体化发展,为外币统一数据确定适合的范围和口径,保证监管系统的一体化发展。在中长内,还要对本外币跨境资金流动政策法律法规构建出全面、一体化本外币政策管理体系,避免重复性监管工作的产生。同时,在大数据发展下,还要为其构建监管数据库,在各个部门监管下,对其存在的主体信息、中介机构数据等进行收集,保证能利用相关手段,促进外汇管理部门社会服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提升,也能发挥资源共享化,也达到管理效率的稳步提升。
三、總结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在我国,随着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金融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很大保障。但是,在各个方面受主要要素的影响,也制约了金融效率的提升,资金外流现象也严重存在。所以,在产业化发展下,需要完善整体结构,保证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也能在根本意义上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保障。
参考文献:
[1]朱林,董玉婷.新形势下经常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模式构建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7(09).
[2]齐杰.经常项目下“将银行挺在一线”的调查与思考[J].北方金融,2017(10).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经常项目管理处课题组.当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J].金融与经济,2017(10).
[4]郭冰.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视角的外汇银行监管机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31).
[5]郭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企业集团外汇业务监管研究[J].商业经济,2017(08).
[6]贺坤.新常态下银行主体监管综合评估及分类管理措施探讨[J].消费导刊,2017(2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