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初探

2018-12-09黄国乐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留守儿童农村

黄国乐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据统计,2016学年我镇小学入学留守儿童有301人,超过全镇小学入学人数的20%,其中我校有176人,占全校学生数的23%。通过调查了解,60%以上的在校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表现和学习表现都处于学生所在班级的平均水平以下,令人忧虑。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自卑心理

笔者一直以来都特别关注性格孤僻、自卑类留守儿童的表现,并试图走进这类孩子的内心,寻找背后的原因,寻求关爱的思路。

一、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表现

自卑是一种不能自助和软弱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这样导致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失去和人交往的勇气和信心。同时,自卑往往伴随着冷血、无法自控等矛盾情绪,容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在最需要父母陪伴的心理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与指引,家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伯叔辈代养代管。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才算一个完整的家,没有这个完整的家,孩子缺乏感情依靠,对周围人群缺乏信任感,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这些孩子表面上看可能会很乖,实际上是在压抑自我,什么都不争、什么都不感兴趣,只会躲在角落里,但其实内心是渴望爱与关怀的。陈某同学就是这样一位比较特殊的少年。他父母都在珠三角工作,家里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平时在家要干的家务不少。这孩子在班里话很少,也不太和同学交流,下课经常一个人在座位上待着,偶尔有同学开他的玩笑显得很不适应,容易发怒。学习成绩差,写字潦草,读书几乎听不清字音。课后老师找他谈心,他站着不回应不争辩。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感到头痛不已。

二、自卑心理的成因

1.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留守儿童在思想上困惑,言行上偏常

留守儿童的父母无法亲自照顾子女,无法亲自监护孩子,让年老体弱的老人代管,造成正处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出现诸多心理偏常现象。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孩子的家庭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相比起来,我关注的学生陈某,只是在班里几乎不和同学交流,老师找他谈心也是躲躲闪闪,没多大反应——这已经是程度比较轻的了。

2.学校教育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和引导

学校生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因为农村义务教育理念落后、师资薄弱和管理思路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没能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足够重视,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谈不上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即使教师和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关注,却少有切实有效的行动,忽视这些儿童独特的心理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的性格和心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干预。追究起陈某同学目前状态的成因,学校的教育是有责任的。我们只关注了班級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教育引导;只关注了班级整体的表现情况,忽视了班级内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对陈某同学当时可能出现的胆怯、内向、寡言少语缺乏关心,没有鼓励他、引导他,给他机会表现自己,久而久之导致他更加沉默。当然,事实真相已经无法查清,但我们不能否认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是缺位的。可喜的是,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有意识地指导班主任加强了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希望在师资力量上也能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3.社会不良氛围对留守儿童的认知产生错误的引导

现实生活中的坑蒙拐骗等不良现象,电视、网络上经常出现的暴力游戏等负能量信息,让留守儿童无法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动摇着孩子尚未形成的品德认知,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三、改善留守儿童自卑心理的措施

1.全社会共同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文明氛围和法治环境

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强烈希望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宣传、政法、教育等部门统一思想,联合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管住媒体,管住网络,管住市场,还孩子们一个绿色、洁净的生长环境和空间。

2.完善学校教育的短板,重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

(1)为各级各类学校按比例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校本课程中每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放心理辅导室,心理教师主动对接有明显自卑心理的学生,耐心与之沟通交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隐私,开化孩子封闭的内心。(2)定期开展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多方面展示自己;特殊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六一儿童节”之际创造条件争取留守儿童与父母进行视频通话。(3)平时的学习中,科任老师要态度温和,对有自卑心理的留守儿童优先照顾,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暂时放下或淡化分数要求,着重从行为习惯入手、从品德养成入手,努力打开他们自卑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健全的人格。

3.做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要求他们切实履行做父母的养育责任

学校老师要多与孩子的父母联系,提醒他们不但要“养”更重在“育”;提醒他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有赖于一个完整的家庭的影响;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常与孩子聊聊、常带孩子走走。

参考文献:

[1]宁海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2014(10).

[2]穆玉芳,何英姿.浅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26).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留守儿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