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地区残疾儿童问题研究
2018-12-09范丽娟
范丽娟
摘 要:当前我国特困地区的残疾儿童教育水平较低,这不利于残疾儿童融入社会,对于残疾儿童的人格发展产生了影响。需要认识到残疾儿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他们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义务。针对当前特困地区残疾儿童情况,分析了提升残疾儿童教育水平的策略和意见。
关键词:特困地区;残疾儿童;问题探究
特困地区的残疾儿童是处于特困地区儿童、残疾人群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弱势群体。由于这类儿童在自身状况上存在的特殊性,家长和学校都未重视其教育问题,再加上特困地区的教育设备、制度有待完善,很多已经适龄的残疾儿童经常会面临着不能顺利入学的情况,不论是对其身心发展,还是今后的学习成长都会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必须要给予进一步探究与完善。
一、加强政府重视与支持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中規定了,地方各级政府应为残疾、聋哑等儿童创办特殊教育学校或是班级的相关规定,但是有特困地区经济条件有限,再加上残疾儿童的分布较为零散,所以,要想创办具有完善特殊教育设置、制度的学校还存在很大难度,很多地区都无法达到这一规定,对此,党和政府应着重针对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适当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在残疾儿童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的建立,为广大残疾儿童创设更适合的入学、学习环境。同时,残疾儿童的家庭本身就没有多大收入,在为孩子治病求医上还要花费不少资金,对此,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助,避免出现残疾儿童由于没钱而无法入学的情况。另一方面,应加大特殊教育岗位师资的进一步培养。特困地区残疾儿童教育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显著提升,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外,缺乏师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对此,政府应适当加大培育力度,从而使其能够为特困地区残疾儿童传授更新颖、丰富的知识。
二、积极借鉴西方优秀经验
特困地区的残疾儿童数量往往都是总体残疾儿童数量的一半以上,再加上特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对于残疾儿童来讲,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都无法得到及时、科学的救治,因此,残疾儿童在“上学”这一基本行为上与正常适龄儿童存在一定差异,在教育培养中应给予足够重视。我国特殊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且在具体规划、实施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此,为了能够使得我国特殊教育机制上存在的各类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借鉴西方国家在特殊教育发展上拥有的优秀经验,以及具体发展需求给予科学借鉴,以此来促进我国特困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为该地区残疾儿童的学习、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三、适当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首先,在家长方面。特困地区的残疾儿童家长是否重视教育对孩子能否顺利入学有着直接影响。对此,针对残疾儿童教育重要性,应适当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消除家长一系列消极理念,正确认识到加强残疾儿童教育可能给其今后生活、工作带来的重要影响,从而确保更多残疾儿童能够顺利入学,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其次,对于教育部门来讲,其作为残疾儿童能否顺利入学的最终把关人,教育部是否重视特殊教育对残疾儿童的学习、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教育部门正确认识到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此外,还要要求其严格执行党、政府在特殊教育方面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确保其能够在特困地区得到科学有效落实。
四、增强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帮扶
在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类社会公益团体在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以及帮扶弱势群体方面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特困地区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给当地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残疾儿童的学习成长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社会上的各类公益团体应结合具体情况,适当加大给特殊弱势群体的关注、帮助,不仅要从物质层面来支持残疾儿童学校、家庭的不断改善,还要从精神层面为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以此来帮助广大特困地区早日将特殊学校建立起来,并在社会各类公益群体的帮助下,对教育设施、制度做出不断完善,从而确保特殊地区的残疾儿童能够早日入学,享受到更理想、真正公平的教育培养。在实际工作中,要持续提升残疾儿童基础教育的普及率。首先,需要统筹规划,调整特殊教育的布局。根据残疾儿童的分布状况,设置必要的教学点,这样可以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同时,需要建设残疾儿童随班就读体系,根据他们的情况安排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这样可以满足他们的入学要求。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在实践中建设特殊资源教师,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促进特困地区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得到更理想的教育培养,可以真正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必须要重视起特困地区教育改革,针对残疾儿童构建更科学适合的特殊教育机制,进一步增强家长、学校的重视程度,以此来确保每个残疾儿童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顺利完成学业。
参考文献:
[1]关文军,颜廷睿,邓猛.残疾儿童家长亲职压力的特点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4):411-419.
[2]孟万金,刘在花,刘玉娟.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