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玩引思,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深浅程度

2018-12-09史瑞娣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动力

史瑞娣

摘 要:探究性的玩耍能帮助一年级孩子把科学课上经历到的各种生活要素都编织在一起。它既能使孩子消化课本知识、创造自己的生活,又能使孩子产生旺盛的创造力,更是孩子们童年记忆的核心部分。科学课堂中,孩子们创造性的玩耍,能让孩子们茁壮成长。一年级的科学教师要从一年级探究目标的设立、把握探究的重点和深广度,以及如何把握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深浅程度出发,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让科学这门学科在起始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玩耍;学习动力;有意注意

课堂活动时,教师无论是从环节、步骤到要素,还是从核心到倡导,从指导到逐步自主,都应该体现在“儿童在哪儿?我们就在哪儿?”的观念。要让孩子们始终觉得教师就在我们身边,教师的想法和我们一样,教师也会和我们一样做。在科学课堂中,应该着重注意用玩引思,把握探究式学习的深浅程度。

一、保护孩子们创造性玩耍能力

尤其要注意保护低年级孩子的创造性玩耍能力。玩耍能力(play)也可以翻译为游戏能力。玩耍能力是心智(mental)健康的主要评判标准之一。——Ashley Montagu阿什利·蒙塔古在她的文章《科学文摘》中指出,玩耍能力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能建立自己的个人社区。低年级儿童生活在一个以自我为主的世界里,他们的“三心”——“好奇心、好胜心、好善心”“二意”——“有意思、有意义”是评判一个健康孩子生活的核心活动。探究性的玩耍能帮助孩子把亲身经历到的各种生活要素都编织在一起。它既容许孩子自己去消化生活,也允许孩子创造自己的生活。它是孩子旺盛创造力的宣泄渠道,它是孩子童年的核心部分。伴随着创造性的玩耍,孩子们茁壮成长;缺失了它,孩子们的童年将会严重衰弱。到底自己是在干活还是玩耍?童年阶段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孩子们也许会觉得“玩起来就好像一刻不停地在干活。”孩子对学习和玩耍的热爱是内在联系一起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认为玩耍的本质就犹如泉水的喷涌,来自孩子的内心深处,它清新而富有活力,是每位健康孩子的天然组成部分。它对孩子十分重要,以致在课堂中很难把玩耍和学习明显分开的。

以一年级科学《玩影子》为例,儿童玩影子游戏,首先让孩子们到日光下观看自己的影子,让他们想办法,能不能让影子与自己的身体分开?接着,《我们的影子戏》《我和我的影子朋友》《我们的影子朋友》各种各样的影子剧本就应运而生了,加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什么理解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迎刃而解了。经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了,能力也就自然形成了,儿童良好的思维能力也就形成了。在教的过程中,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在循序渐进的运用中,能力也在慢慢地形成了。

二、尊重孩子们内在学习的动力

显而易见,孩子一生下来就充满着生长和学习的神奇动力,如果成人能给予少许帮助,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以玩耍和不知疲倦的方式来探索、做事情,他们会不断地发展新的技巧和能力。遗憾的是,有些科学教师对待孩子,就好像孩子的学习只能靠成人来教,没有尊重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孩子们的思维真是神奇,一发不可收拾。允许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来探索,学习的动力也就滚滚而来了,探究的过程也就充满了童趣和童真!

三、吸引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力

在短短两个月的科学课堂里,笔者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在刚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如果没有课前准备活动,孩子们很难集中注意力,有的做小动作,有的说话,很难进行教学,如果课前有一个互动,孩子们会跟着老师做互动,这样,互动结束后,孩子们就会坐得非常端正,等待上课,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不需要老师无数次的强调。另外,制作新颖直观的教具,在颜色、形状、大小上做夸张一点,也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无意注意。

例如《树叶变黄了》,我就自己制作了一张大树叶扛着上场了,孩子们睁着圆圆的大眼睛好奇地问我:老师,这树叶是哪里摘来的呀?我把树叶往教室里一竖,说:从铁扇公主哪里借来的?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都被调动起来了。所以,一切新颖、直观、具体、形象和不变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孩子们的有意注意力。

四、用好孩子们的活动手册

《活动手册》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记录手册。作为培养学生记录习惯的重要手段,促進学生细致观察、真实记录,培养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作为评价学生过程性学习的主要载体,每一节科学课都要及时使用。让孩子们从简单的图示记录开始训练,把活动记录变成学生自己编写的科学书。

例如《小小科学家》,我让孩子们及时记录自己喜欢的科学家的名字,在记录表上及时记载。教完《小小工程师》,又让孩子们记录下想当一名什么行业的工程师,从而发现孩子们的个性特长,发现了孩子的与众不同的特点。

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既要当好科学启蒙的启蒙者,又要当好科学素养的领路人,任重而道远。你对一年级的孩子理解有多少呢?作为一年级的科学老师,什么是教?也许你认为:你讲了,孩子们就会了,就是教。如果你反过来想:你授课了,孩子们就懂了吗?你都授过了课,所有的孩子都懂了吗?你所有授的课,孩子全都懂了吗?假如,你授过了,而孩子却没有弄懂?请问,你教过了吗?你教会了吗?同样相同的行动,却在追求着不一样的结果。

参考文献:

阿什利·蒙塔古.科学文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学习动力
激发国防生学员学习动力的思考
激发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动力的技巧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普通二本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调查分析
关注学生学习物理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