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行走在语言文字的世界里
2018-12-09王晓燕徐杨琼
王晓燕 徐杨琼
摘 要: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精彩词语,这些词、句、段的精彩之处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
关键词:文字;引导;阅读教学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在当时语境中的所思所想,使学生有亲身经历,好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一样,让学生能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亲”,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到入情入境,更好地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在《四季》一文中,体会四季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执教“冬天”这个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出示文字及图片: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孩子们,雪人可爱吗?哪里可爱?”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雪人的肚子圆圆的”“雪人的肚子鼓鼓的”。我接着引导:“你有这样圆滚滚的大肚子吗?”有的孩子立刻腆着肚子,小脸涨得红红的。我故意指出:“唉,你那是鼓着腮帮子!雪人不光可爱,还很调皮,他在跟我们做自我介绍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动作,谁能找出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挺着大肚子!”我接着说:“对,雪人是冬天的吉祥物,从他说话的神态语气中,我们就能看出他很自豪,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就是。”
时机成熟了!我接着启发:“谁来演一演雪人呀?自豪的雪人在哪里呀?”一片“小树林”高高举起,看着孩子们各有特点的表演朗读,真是忍俊不禁。
正所谓“感悟有多深,朗读就有多真!”当学生准确理解“大肚子、挺、就是”等词句时,读起课文就声情并茂了。
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有些语句孩子们理解不了,这时,我会用播放视频动画的方式,调用视觉感官帮助学生理解。
又如,教学《我为你骄傲》一课时,用这种方法来理解下面的句话:
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
我提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用这种修辞方法?学生都能回答出比喻,但是说不出为什么把石头比作子弹和流星。我接着引导:当石头被扔出去的时候快不快?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快!”“对,就像子弹射出枪膛一样快!用力很猛,可是为什么又像流星一样降落呢?你们见过流星吗?想不想看流星?”我故作玄虚,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小腰板坐得很直,小眼睛闪烁着亮光,在他们的注视下,我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流星视频,教室里此起彼伏地响起赞叹声:“哇,好美呀!”
我接着问:看到这美丽的流星,你们高兴吗?句子中的“我”看着石头被扔出去,落到老奶奶家的房顶,他高兴吗?当“我”看着扔出去的石头像这漂亮的流星完美地落到对面老奶奶家的房顶上,除了高兴,你还能读出什么样的心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播放流星视频,让学生对流星降落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再在此基础上谈谈看到流星的心情,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效体会了“我”当时玩耍时的兴奋和刺激,无需老师多余解释,达到学生对这一比喻句理解的水到渠成。
在阅读教学中,贴近生活想象理解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执教《乌鸦喝水》一课时,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中的“到处”是一个关键词,我是这样处理的:
孩子们,乌鸦为了喝到水,它可能去过哪些地方呀?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说一说吧。
“它可能去过工厂。”
“我觉得,它还可能去过沙漠。”
我抓住契机小结:是呀,乌鸦为了喝到水,它可能穿过茂密的森林,可能掠过荒芜的沙漠,也可能飞过高山峻岭……它克服种种困难到过许多——(地方)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就接上了。
我接着问:“你能用‘到处说句话吗?”
“下雨了,地上到处都是水。”
“我的铅笔盒掉地上了,铅笔散落得到处都是。”
对孩子来说,“到处”是一个似懂非懂的词语,我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乌鸦可能去过的地方,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了孩子的想象,并把他们的想象进行汇总。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理解了“到处”的意思,进而说出生动形象的句子,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增多,通过比较近义词来理解辨别词语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我在执教《两只鸟蛋》一课时,理解鸟妈妈的“焦急不安”一词,我就用了这种方法。
大屏幕:妈妈看见了,说: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鸟妈妈这会儿一定焦急不安!
我问:“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学生立刻举起小手回答:十分着急、特别着急、非常着急。
我又问:如果“着急”的指数是3颗星的话,你觉得“焦急不安”会是几颗星?同学们纷纷伸出手指示意:5颗、8颗、10颗。
我又问:生活中你有没有“焦急不安”的时候呀?你能不能用“焦急不安”说个句子呀?
在这一環节中,我引导学生说说“焦急不安”的意思,孩子们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毕竟有限,如果照本宣科地告诉他们是“着急烦躁,心神不定”的意思,他们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而用近义词比较这种方法,孰轻孰重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立刻变得清晰起来。
小学低年级孩子的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因此,老师一定要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寻求到最佳的落脚点,积极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学生感悟课文散发出的语言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