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争做弄潮游

2018-12-09姚丽雯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观潮多元化教学策略

摘 要:多元化学习方式强调由以往单一、被动、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渠道、主动、开放式进行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易忽略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生成,造成文本的割裂,为了能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以人教版四上《观潮》一课为例,分别从“发现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开放式学习”四个维度具体展开,结合实际教学,以期探索多元教学策略的可能性。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策略;《观潮》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以“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为线索,描绘了钱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叹之情。进入第二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读懂文章大意,但对于文中的一些生字词仍需借助字典及相关引导,理解其深层含义;班级中68.2%的学生未亲眼目睹过潮水,缺乏一定的生活体验,无形间增加了本课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对于文中所描绘“潮来时”的情景缺乏具体、生动的感知,文本内容的理解流于浅层,进一步阻碍了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从多元学习方式的视角出发,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

一、让学于“发现”——发现式学习

在教学“观”字的具体含义时,笔者采用了发现式教学方式。抓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字词,提供了“发现”的土壤,将“观潮”“天下奇观”两词显现,给予学生直观感受,并要求进行观察发现,促使学生从原本的“接受者”变为“发现者”,在经历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增长,更是学会了分析思考。

【教学片段】(出示“观潮”与“天下奇观”)

师:来看这两个词,发现了什么?

师: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师:能具体说说不一样在哪儿吗?

师:那么“天下奇观”的观又是什么意思?

师:不明白的时候,借助字典也是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两个“观”字,在具体的语境中含义却大相径庭。“观”字不同含义的理解,利用字典释义,让学生分析,进行比较选择,加深对该字的理解。

二、让学于“体验”——体验式学习

《观潮》一课中“闷雷滚动”一词需要学生进行重点感悟体验,因而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教学片段】

师:能具体说说这句话中哪里带给你这种感觉?

师:你注意到了一个很重要的词——闷雷滚动,来听听看,闷雷滚动的声音究竟是怎样的。

师:这闷雷滚动的声音,谁来学学看?

师:对,就是这样,声音比较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设计意图】抓住“闷雷滚动”一词,结合雷声音频资料,还原真实情景,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把握雷声“声音沉闷”这一特点。

从上述片段中不难看出,“说一说”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准奇特点——“闷雷滚动”;听一听播放闷雷的响声,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置身于大自然的情境中,同时也为下一步骤埋下伏笔;“学一学”在结合听的基础上,学生进行雷声语音的模仿训练;最后“读一读”则是迁移运用,学生将所听所学融入自身的朗读之中,对于“悶雷滚动”一词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三、让学于“合作”——合作式学习

“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足以说明合作的重要性,研究表明: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发表自身看法、分享观点的同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片段】

师:钱江潮潮来时为何如此汹涌,或许从课后资料袋中,我们能略知一二(出示资料袋,生默读)

师:课前搜集了相关资料,请你根据“学习路线”上的要求,小组合作,完成相关问题。(学生小组合作)

师:关于钱江潮成因,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设计意图】围绕着一定的主题,采取小组合作形式,交流钱江潮资料,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多边对话,以求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课堂教学时,利用“学习路线”图,围绕着“钱江潮成因”这一主题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合作交流,各抒己见。“学习路线”的设置使合作学习的目的更为明确,伴随着成员之间的合作,信息甄别、概括,个性的发展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让学于“开放”——开放式学习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上述学段目标与本课“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的要求不谋而合。笔者选取了文言版《观潮》中的节选,结合译文,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含义;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古文中描绘的情景与我们课文中的哪一段内容似曾相识?完成了课外向课内的过渡。

【教学片段】

师:这是700年前南宋词人周密《观潮》中的一段话。

师:这段话你觉得在描写什么?

师:来看这段古文中描绘的情景与我们课文中的哪一段内容似曾相识?

师:咱们配合着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以文言文版《观潮》为切入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将古今钱江潮潮来时的情景进行对比,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

古文与现代文对读的体验,更是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积累优秀古文的同时,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熟悉。

本文将小学语文多元化学习方式与《观潮》这一课例相结合,纵观上述案例,本课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以课程的实践性为视角,是否可以在课外组织相关的活动性学习作为对课内知识的补充及完善,拓宽学习的领域。以上,仅是笔者关于多元学习方式的些许思考,不成熟之处,供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姚丽雯(1990.12—),女,浙江杭州人,本科,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观潮多元化教学策略
雨中观潮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观潮
观潮
钱塘江观潮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