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策略”提高计算能力
2018-12-09唐其梅
唐其梅
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居于重要位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里明确规定了各学段计算教学的要求,其中第一学段要求“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简单的估算”;第二学段要求“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纵观小学数学教材,计算教学贯穿始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在不同年级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教师如能准确地把握课标要求,掌握好一定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计算指导,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策略一: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
我们常说,不仅要让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算理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算法是主要解决“怎样计算”的问题;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是算法的基础,而算法则是依据算理提炼出来的计算方法和规则,它是算理的具体体现。但很多学生会算法却说不清楚算理。
1.明白算理与算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算法往往就蕴含在算理之中。如120÷3=40,算理是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算法先用被除数前两位12÷3=4,再把个位上的0补上去得40。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借助主题图和直观图理解算理,提炼算法。教材中对计算信息的呈现往往借助一定的情景,但是在教学中常常有教师一旦从情景中提炼出了信息和问题就把主题图放到一边,脱离情景学习算理和算法,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渐渐对计算失去兴趣。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联系问题情景就能找到答案。
算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教学中还要借助直观教具如小棒、圆片、计数器,画示意图、线段图、点子图、数轴图等帮助理解,教材上也有很多地方利用小棒图呈现算理过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学习100以内加减法时,几乎都用小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既直观便于学生操作,又能形象呈现思维过程,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策略二:增强“内功”,熟记口诀
1.加强口算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正确性和速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计算水平。20以内加减,整十整百数加减整十整百数,表内乘除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等每天坚持口算,大脑就会越来越灵活,计算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2.熟记口诀、定律。学习重在积累,计算也不例外。对一些常用的口诀、数据也要做到烂熟于心,为我所用,这样会大大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策略三:坚持练习,及时反馈
1.每日一练。坚持每天3分钟口算练习,课前、课中、课后均可。可以视算,也可以听算;可以开火车式训练,也可以抢答式训练,还可以直接运用计算题卡或口算本进行练习等等。练习数量不宜过多,根据学生情况而定。
2.每周一小测。通过一周的练习内容进行一次小测验,题量不宜太多,适可而止,可以是自己班级进行,也可以全校同年级一起进行。
3.每月一大测。每月一次大测验最好是同年级同时进行,内容要稍微多一些,测验后同年级老师在一起分析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还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当场作业,当场批改,一个一个过关,题量不要过多,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辅导。
策略四:培养习惯,坚持不懈
“一个好习惯能终身受益。”从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是教师功德无量的事,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常抓不懈。计算教学中主要培养好学生“五个”习惯。
1.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不仅字迹要工整,还要注意各种题型的书写要求,如递等式和方程“=”要对齐,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等。
2.打草稿的习惯。现在信息技术发达,计算工具多,学生平时计算时爱依赖计算工具,口算能力不强,很少动笔计算,更不用说打草稿了。因此,平时教师要多强调,无法进行口算、心算的计算题,一定要在草稿本上计算。
3.认真审题的习惯。常看到有学生看一步做一步,一会儿又发现自己的运算顺序错了,涂改掉重来,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无法做到卷面整洁。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一要注意运算顺序或简便方法,二要注意数字不要抄错,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查”。
4.简算的习惯。有的学生在计算中看到题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或“能简算要简算”时才去思考用简便方法进行运算。没有简算的意识,也没有体会到简算的优势,只把它当做是一种解题的要求,看成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多出一些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尝到简算的甜头,从而树立简算的意识。
5.估算的习惯。估算和简算一样学生都不知道意义何在,题目中有“估算”或“大约”字样时学生就知道这题要进行估算。其实正确进行估算可以大大减少错误,特别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由于数较大,学生计算错误多。
策略五:多元评价,激发兴趣
长期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倦怠感,如果不采取一些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慢慢会对计算失去兴趣,达不到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因此激发兴趣尤为重要。
1.分层设计练习题。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统一要求,否则后进生找不到成就感,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
2.设计各种趣味练习。如“找朋友”“夺红旗”“计算接力赛”,争当“计算小能手”“纠错大王”“计算小竞赛”等等,开展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的计算兴趣,有利于提高计算能力。
3.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设一些奖励机制,比如评选“最称职的组长”“进步最大的小组”“进步最大的个人”“最热心助人的同学”“计算之星”“计算能手”“计算大王”等等,奖品不在多,重点是荣誉感和自豪感。
总之,教师要用好“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发掘他们的潜能,方能提高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