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析

2018-12-09刘义雄

新课程·小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小学数学策略

刘义雄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题一直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并且也成为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对于应用题教学而言,其价值不能仅仅局限于解题知识与技巧的掌握,还需要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了解数学的价值,从而获取解题的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策略

在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应用题的解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叙述中,很多都是利用书面语的方式呈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首先就应该了解题意,也就是做好审题。第一,让学生逐渐培养出边读边想、仔细阅读的审题习惯。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真正地掌握题目是怎么讲的,事情的经过是如何的,我们需要去解决怎样的问题,可以利用哪些数字,而哪些数字是带来干扰的。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在审题之中需要解决的。第二,学生不但要懂得边读边想,并且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通过线段图或者是实物图来进行辅助理解。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题目的真正含义。如,在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鸭的数量是鸡的2倍,试着求出一共有多少只鸡鸭。在审题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好各个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还需要了解到24只,2倍具体代表的是什么。同时,通过简单的线段图就可以进行直观的分析,这样在提升审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为后续的解题奠定基础[1]。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对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而言,如何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也是需要重视的一点。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走入”正确的解题步骤,进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第一,按照审题环节所总结出来的逻辑关系,直接将算式列出来,并且利用计算将最终答案求出来。第二,强调检查验算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解题的正确率。这一点需要教授学生验算方法,如问题条件的转化法、联系实际法等。第三,要求学生可以对答案书写进行规范。答案并非是写出“是多少”就结束了,而是需要有具体的规范格式,如最后的言语表达、答案的单位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帮助学生掌握题目与生活的联系

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很多题目与实际的生活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小学生取得良好的应用题教学效果,所以需要做好生活化教学的合理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直接将题目与实际的生活相互联系起来,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题目,并且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中利用日常的生活常识、实际问题以及数量关系,就可以从心底引起学生的重视[2]。如,在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学习之中,教师就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之中常见的情景来辅助教学,如下述的题目:今天我们在超市中购买了14个橙子,其中,欣欣吃了1个,月月吃了2个,天天吃了3个,请问到最后还剩余了几个橙子?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通过结合实际的生活,就可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從而激发学生开展自主的探究。教师也可以通过另外的方法来进行结果的计算,也就是14-1-2-3=8和14-(1+2+3)=8,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展思维,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样联系实际生活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转变原本被动的学习模式,同时也可以将原本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彻底改变,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这样的方式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增强这一项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需要重点分析应用题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积极帮助学生培养利用数学知识来合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应用题教学,就可以进一步推动小学数学的发展,这对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之中,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开展生活化的实际问题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应用题解决能力,就一定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蔄佳彤,周春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索[J].职业技术,2017(9):92-93,103.

[2]何玉琴.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7(10):69-70.

猜你喜欢

应用题小学数学策略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Passage Four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