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德课堂返璞归真
2018-12-09张立
摘 要:新课改浪潮下,品德课堂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师生交流、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贴合我们的教学。但部分教师还存在片面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现象,品德教学应在新课标思想下继承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不应为了改革而改革,而应该正本清源,让品德课堂返璞归真,用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使每一个孩子的品德素养厚实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真实;朴实;扎实
贯彻新课标思想,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品德教学经验,觉得品德课堂应该做到“三实”。
一、品德课堂要真实
立足实际是一切研究的起点,不管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老师的教,抑或是学生的学,都应求真务实。作为一名品德教师,还原品德学科的“庐山真面目”,把联系生活体现在每一节课里是我们的职责。比如说教学目标的制定。只有教师真正根据所学文本的语言特点,图片以及编者的意图等因素,并紧密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基础,巧妙找取品德教学落脚点,才能设计出真实、合理、有效的品德课程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够开展得实实在在,课堂教学才更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
记得在教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我的家人》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孝敬长辈”,这时,从教室的某处传来学生的声音:“我妈妈叫我不要搭理奶奶。”声音虽小,但引起了我的关注。我马上让其他同学停止了讨论:“你刚才的话老师听到了,为什么,能告诉老师吗?”这位学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跟奶奶吵过架,所以妈妈就不让我理奶奶。”“那你是怎么想的?”“其实奶奶一直挺疼我,我也想关心奶奶,可妈妈不让。”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马上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其实他是个孝顺的孩子,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让他能够继续关心奶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你告诉妈妈,大人的事与小孩无关,奶奶对你好你就应该孝敬她。”还有的说:“我妈妈也和奶奶吵过架,姥姥知道后批评了她,你不妨让姥姥给妈妈做做思想工作,他们和好了你也就不用为难了。”
虽然这并不是我预设的活动,然而,学生在课堂上说出的一些想法是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而这种资源又是学生的真实想法,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品德课堂要朴实
有句名言说得好:“真正能打动人心的东西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教育不需要浮华,课堂教学更是如此,不搞花架子,不修饰,不做作,真正以学生为本。近几年,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支持下,经常见到一些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在观摩课上,一会展示五颜六色的图片,一会儿播放一段精彩视频,看上去眼花缭乱,很是热闹,试想:连听课的老师都觉得目不暇接,学生又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听课呢?我不是否定信息技術的特殊作用,只是必须用在刀刃上。
还有的时候看到上课教师激情四射,甚至于表情过于夸张,以此想渲染气氛,打动学生。但这种不自然、不真切的情绪外露,又能让学生想些什么呢?再者,如果一节课里讲得最多的是老师,最有激情的是老师,勤于表演的是老师,善于总结的是老师……老师在课堂上太强势,学生还会有强大的自信和展示的空间吗?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室应是学生的舞台;我们要学会放手,学生的发展空间就会越大,越广阔。学生需要有自己学习内化的时间,我们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对学生的尊重,为了赶任务、赶时间,多少学生深刻的思考、观点没时间展现。这是学生需要的课堂吗?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优秀的老师都能做到,且最难能可贵的一点:不压抑学生、不限制学生的发展,时刻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品德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这样的课堂朴实无华,但却有着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以常态打造每一节课,一步步扎实有效,看到学生真正的成长和进步,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品德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
三、品德课堂要扎实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可以说稍纵即逝。最近我们学校开展听评课活动,有好几位老师上完课都不好意思地说:“不知怎的,一正式上课就觉得内容太多,上不完!”“这节课,没完成任务。”分析原因:一是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过多或过高,一节课根本完不成;二是教学环节华而不实,注重形式化、表演化,浪费了很多时间;三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有待提高。一旦出现了自己预期以外的问题,有的老师乱了阵脚,不能因情而变,顺学而导。这样的课堂,学生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学得凌乱、肤浅、不扎实。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精简教学目标,甚至一节课只完成一项目标,一般只要让学生依次经历个体学习、练习巩固、迁移运用的完整的亲历过程就是成功的。而要落实好某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给足学生学习时间。在学生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巧妙借助学生的生成资源达成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迁移性学习,把知识积累和技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堂上只有教师把教学活动做细致,做扎实了,学生才会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
最后,让我们以“简简单单教品德,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这句话共勉,让我们的品德课堂返璞归真,用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使每一个孩子的品德素养厚实起来。
参考文献:
[1]刘德文.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开放式教学: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探究[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5(4):200.
[2]乌洁.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质量[J].新课程(小学),2015(7):211.
作者简介:张立(1984.10.16—),女,汉族,山东肥城人,任职于山东肥城市河西小学,二级教师,研究学科:品德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