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苏式课堂”,从“数学理解”走向“核心素养”
2018-12-09朱徐秋
朱徐秋
摘 要:现代小学教育理念的发展与推进,提升了对于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要求,同时更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要求。主要以“苏式课堂”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紧扣“苏式课堂”的特点,根据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着重讨论课堂提问、课堂游戏、课堂实践三方面,从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苏式课堂”;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华灯初上,河中泛舟,两岸的人家已经点起了灯,晕黄的灯光洒在河面伴着圈圈涟漪,站立在舟上,仿佛能听到那寒山寺的钟声,伴着历史的尘埃使人们陷入了久久不愿醒的苏州古梦……这就是世人眼中的苏州古韵。苏州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别具一格的人文风格,这孕育了其独特的“苏式文化”,苏州就像是个温文尔雅的女子,温婉而内敛。说到“苏式”就能想到“精工”“细作”“雅致”三词,“苏式课堂”亦有如此特点。在探讨如何在“苏式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之前,我们要先弄清何为数学的核心素养,以学生为本,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又为“苏式课堂”教学赋予了哪些新内涵。
一、“苏式课堂”教学的新内涵
“苏式教学”是以苏州传统文化为基础,是苏州教育的教学形式和课堂风格的产品,具有典型的苏州风格和特色,是苏州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外延,它也是苏州教育现代化教学中最突出的亮点。“苏式教学”是苏州教育教学的独特表现,是苏州教育的传统和实践的基础,对苏州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引领其发展。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一)“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有三项辨别标准,其一,体现这门学科的本质特性;其二,对于每一个人都适合,具有普适性;其三,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育人意义[1][2]。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是指需要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逻辑思想和数学意识,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数学以后,不管他从事与数学相关的工作与否,他都会不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会用数学的逻辑去审度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述世界。通过对义務教育数学新课标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小学的数学核心素养分成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三类:数学抽象即是数学符号意识以及数感;数学推理即是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学模型即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3]。
(二)“数学核心素养”基本特征
1.阶段性
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一样的发展目标、重点和特征,且后一段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前一段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这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2.不平衡性
学生的发展并不会完全以均匀的速度直线前进,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一时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低年级的重点在于图形直观,高年级的重点在于逻辑思维以及数据分析能力。
3.综合性
数学并不是单一的学科,它是由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几大板块组成的。虽然解题时大多用的是某一知识点,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发展中不仅需要应用数学知识的某一方面,更多时候需要综合两个板块以上的知识点[4]。
三、在“苏式课堂”中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关键
(一)课堂提问要简洁且有力
“苏式”的一大特点就是精致,小而精,同样,在“苏式课堂”中的课堂提问也要简洁且有力。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我想用一次切身经历来阐述,第二学年中听过一节课,其名称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这个知识点出现在二年级上册的课本中,但是课堂下坐的都是一年级的学生,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我很好奇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二年级的知识会是一种怎样的学习状态。在学生来之前,老师先在黑板上用彩色的多边形纸片拼成了一所房子,并用布遮盖着,老师用这所房子创设了引人入胜的情境:小明在美术课上用彩色的纸片拼了一所房子,老师慢慢地把遮布揭开,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多边形拼成的房子深深吸引。这堂课的开头很完美,情境创设得非常自然,并且用彩纸、拼图、小房子这些元素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一个个聚精会神地探着脑袋观察着彩色小房子。教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认识房子里藏着的图形吗?谁愿意上来把你认识的图形拿出来并大声地告诉同学们它的名字?”孩子们踊跃上台发言,图形被一一拿下来排成了一行,没被介绍的图形放在了最后。讲到这里,老师通过多边形彩色纸片帮助孩子们回忆了一年级学习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知识点。接下来教师提的一个问题却让这节课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教师问道:“你们可以把这些图形分一分类吗?”乍一听,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妥,可是孩子的表现却暴露了这个问题的弊端,第一位孩子上台,把图形按颜色进行了分类,老师摇了摇头说:“颜色分类是一年级上学期的最简单的方法了,谁可以按难度高一点的分类方法分一分呢?”第二位孩子上台,他把这些图形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学习过的,一类是没有学习过的,这时候老师有点急了,说:“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仔细观察!”第三位孩子上台,他把图形分成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不认识图形这四类,老师有点不知所措了。其实,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孩子按照边的数量进行分类,但是他的提问过于宽泛。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排除一些其他分类标准,例如:“你们可以把这些图形分一分类吗?注意不要按颜色来分。”这样就把按颜色分类这一种分类方式排除了,第一轮先让孩子尝试思考并分类,第二轮可以慢慢将视线转移到边的数量上来。提问过程应当循序渐进,做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孩子们引领到正确答案上。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的主要渠道。课堂上的问题应该是清楚的,以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另外,这个问题应该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以集中精力解决难点。
(二)课堂游戏要生动且有深意
“苏式”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灵动,每一处的设计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们在课堂中可以穿插小游戏,但这些小游戏要紧扣主题,不能华而不实。作为青年教师,如果将教学与游戏融为一体,让孩子们能在学中取乐,乐中得知,相信孩子们会爱上数学课,将学习数学作为自己的兴趣,这样成绩的提高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学期“8以内的加减法”中,一个“开火车游戏”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在新课开始之前,我用硬纸片剪了火车头和火车厢小头饰,在上课前分给每组第一位孩子火车头头饰,让他作为小火车头,上课时孩子们戴上头饰后一个个兴奋极了,准备开始游戏,我迅速举起写着算式的卡片,小火车一个接一个回答,比一比哪一辆小火车最先回答完问题,孩子们一个个积极性非常高,强烈的胜负欲以及新奇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觉得与老师一起做游戏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情,这很好地激发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8以内加减法的技巧。
还比如,我在教学“9的加减法”时,让孩子们做了一个猜数字的游戏。出示课件,“今天是小白兔妈妈的生日,小白兔想亲手给妈妈做一个草莓蛋糕,可是家里没有草莓了,小白兔挎着篮筐去买了9个大草莓,可是小白兔太粗心了,她没有发现这个篮筐底下其实有个大洞,草莓边走边掉,你们说说小白兔到了家里,兔妈妈一看篮子还剩多少颗草莓了呢?课堂一下子炸开了锅,孩子们迅速讨论了起来,有的说还剩1个,因为掉了8个,还剩一个没掉下来,所以1+8=9,9-8=1。有的说还剩下0个,因为小白兔非常得意,它边走边想着蛋糕,草莓都掉光了,它却没发觉,所以0+9=9,9-9=0……新课的引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既符合了孩子的性格特征,又开拓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计算9的加减法的技巧。
总之,让数学小游戏融入数学课堂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使得孩子更加积极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三)课堂实践要质朴且有效
“苏式”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质朴清简,我们要将教学中众语喧哗、花里胡哨、故作神秘的地方剔除。返璞归真,这就是苏式教学,它是用最质朴的教学本真激发孩子最纯真的思维。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这一课教授24+6时,我先请学生用小棒摆出数字24:两捆加四根小棒;数字6:六根小棒。接着让他们独立思考如何表示出加法?他们之前已经对加法的概念非常熟悉了,加法就是把这两个部分合起来,孩子们毫不犹豫地把刚刚表示的小棒合在了一起,这时我又提出了问题:“你们接下来还能不能做什么?”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心想:“加法,我已经把小棒都合起来了,还要做什么呢?”这个问题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让学生理解24+6与之前的加法有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层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10根小棒可以变成一捆,这一捆表示1个十。这时候思维活跃的孩子已经发现了,24里面的4和6合起来变成了10,10根小棒为一捆在之前的学习中出现过。“那你们自己试着捆一捆,看把它们捆起来有什么好处呢?”“变得更加清楚,不那么乱。”接着我再引入计数器的方法加深孩子对于满十进一的理解。这节课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操作24+6,理解满十进一。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的理解程度比老师直接摆出要好得多,毕竟自己动手得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效果更好。
建构“苏式课堂”并不是营造一个与常规截然不同的课堂,其真正的意义是在于寻求课堂教学的本质,把握其内涵,凸显其本质,以独特的个性化教学体现符合当地文化的教育方式,进而克服当下教学中的同质化现象。“苏式课堂”温文尔雅、精巧灵动、质朴扎实,苏州这座清丽秀美城市孕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而我们这一代人也会共同努力打造属于苏州特有的“苏式课堂”。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2):74-79.
[2]曹培英.小学数学课程核心词演变的回顧、反思与展望[J].小学数学教师,2015(11):4-9,57.
[3]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35-37.
[4]胡敏.如何强化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实践性[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