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8-12-08张邦文
张邦文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广元 628017)
2014年财政部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新时期管理会计的发展和推广指明方向,也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提出新要求。各企事业单位应清晰认识到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同步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更需要人才的培养和支撑。没有专业人才就没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构建,也不能很好地推进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
一、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管理会计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要求,也是企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切实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需理解管理会计内涵及重要性。
《指导意见》中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工作贯穿在单位整个业务和管理流程中,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进运营流程、精细管理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单位效益,使得会计工作上新的台阶。
根据《指导意见》及系列解读之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赋予新的含义,不再单一会计信息化或者财务软件的应用,要实现从核算向综合管理转变,从单位整体信息化建设规划着手,整合单位内外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的融合,优化流程与配置,利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相关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清晰、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需要,有效推动管理会计建设和应用。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加强管理会计的建设和推进中,必须同步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这些建设最核心的就是人才,没有人才将导致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会计两条线,缺乏整体规划,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形成信息孤岛。过于依赖信息化服务商,不能适应自己需求的建立和应用,投入产出比低,效益不高,导致导致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停滞不前。人才的匮乏,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和推广引用,助推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也培养了一批会计信息化应用专业人才,推动会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许多财务软件应运而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各单位实际应用中,会计人才和信息化人才各自从自身专业技术、业务需求出发思考会计信息化建设,按照自己理解自行规划、设计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管理和实施办法,形成懂信息化的不一定熟悉会计业务流程,懂会计的不一定懂信息化设计模式,两种人才难以沟通、统一、协调。最终领导层、决策层不理解,支持力度不一、建设重点不同、业务流程设计不规范,使得单位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数据冗余、效益低下,这也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
同时,各高校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比较欠缺,更多的侧重培养信息化使用人员,而会计专业信息化规划、设计人员匮乏,培养模式不能满足新形势需求,不能有效实现单位管理业务与会计业务的融合,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
因此,为了适应指导意见需求以及现实需求,根据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加快思考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改变现行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转变观念,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培养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人才的需求。
三、构建复合型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对其人才需求和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培养熟练掌握信息化技术、管理会计、系统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的复合人才,采取依托高校培养为主、继续教育为辅的递进式培养模式。
(一)重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在新时期,各高校根据现行专业设置与开展情况,进行分段交叉培养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从重新设计信息技术类专业培养体系,融入管理会计理论和应用体系,培养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管理会计人才或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信息化人才。改变学会计的人不懂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学信息技术的人不懂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现状,主动适应管理会计推进和信息化需求。
1.选择培养主体专业。根据各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需求和市场人才需求来分析,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化建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前期,人才培养主体专业可以软件工程或软件技术、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开发类为主,选择具有理工类背景学生,利于管理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培养。
2.分阶段明确培养目标。根据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掌握知识规律,可以将人才培养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培养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主,会进行简单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维护等,具有一定信息系统开发和设计能力,明确规划的重要性,理解信息世界数据库与现实世界业务管理数据的关系和管理,能较好地转化信息数据。第二阶段,以培养财务知识、技能为主,理解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掌握常见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会一种财务软件使用,知晓财务业务信息化处理基本流程。第三阶段,培养如何从信息系统有关知识、能力应用中看财务核算、管理、财务软件,包括数据规划、数据采集、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如何从管理会计应用中找到信息技术的融入点,改进单位所有业务流程、设计规程,包括管理体质变革,实现整体规划,解决信息孤岛,最终两学科体系融合。
3.分阶段设置理实结合的主体课程。第一阶段主要可设置计算机基础应用课(以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主,重点培养计算机操作、文档编辑处理、电子数据计算处理、网络信息搜集及处理等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课(掌握常用的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软件,如SQLSERVER、ORACLE等,重点培养现实数据向信息世界数据的转换、用户需求信息分析、数据库建立与维护、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数据安全等基本能力)、管理基础课(重点培养管理学原理和企业常见业务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熟悉企业管理基本流程及技能)、软件基础开发应用课(选择一种现代流行开发语言,以易理解真实管理业务开发设计为例,重点培养现实世界如何转化信息世界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巧)等。第二阶段主要设置会计基础及实务课(以常用制造业的经济业务为主,重点掌握会计核算流程,熟悉账户及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账薄登记、会计报表编制等业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课(选择现行市场与企业应用面的财务软件,如用友或者金蝶财务软件,以真实企业经济业务为主,重点培养财务软件核算流程,知晓日常业务转换电子数据的流程)等。第三阶段主要设置管理会计实务课(重点培养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掌握管理会计在企业单位的具体应用作用等)、财务软件开发案例课(根据数据库、软件开发流程、财务软件使用反思软件设计、实施流程及相关性等,以优化、二次开发案例为主,重点培养财务软件基本功能流程开发)、管理会计信息化实务课(综合前面所学课程和所掌握的技能,重点培养对中小企业、学校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规划、设计、分析,找到信息技术与管理会计的融合点,形成信息共享,提高效益)、系统安全防范基础应用课(重点培养应用系统的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和保密等措施,防止数据丢失与损坏)等。当然,各学校可以根据培养对象的基础,实时对培养目标进行整合、调整课程名称,最终目的是实现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到管理会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4.改进教学方法。所有重点课程以是实际工作案例为主,尽量实现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引用企业真实经济业务及管理业务,让学习者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体会到真实的管理业务中,实现“学练思做”结合,杜绝纯理论和原理讲解,在各阶段要根据管理常识结合信息技术有关知识思考、研究、讨论如何实现工作业务和管理业务信息化,不管改进管理流程和信息化管理方式。不同阶段都要求教学中及实训操作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信息化觉度如何改进,如何实现管理、控制、分析、决策等业务。
5.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维护使用。人才培养的课程、案例需要大量教学资源丰富,需要充分调研人才需求者、培养者等积极性,组织力量,要求高校要建立统一平台资源库,各任课教师牵头建立和维护资源。同时,要选取财务软件公司、有关研究机构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共建,包括教材选用与编写、案例设计与引入、课件制作、学习空间交流等,根据日常工作实际与应用,不断丰富、更新教学资源,逐步实现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便于学习者学习、实践、应用。资源库建立后需要建立考核引导机制,实施动态管理,防止资源库一劳永逸、资源滞后、维护不到位等现象,要让教师管理动起来,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并善于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学习、研讨,丰富学习内容。
6.改革考核方式。管理信息化人才培养重点以应用考核为主,知识理解为辅。考核学习者的会思考、会分析、会设计、会规划、会改进等能力,强调项目考核为主,必须独立开发两个以上实用系统(其中,一个以具体管理业务为主,熟悉管理业务与信息管理相结合;另一个为现行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改进系统),具备管理会计基础应用背景的信息化人才。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实施人才培养的关键,必须建立一批拥有丰富经验、熟悉企业管理、具有财务信息化开发经历的师资队伍。可以让信息化开发和应用的教师应用财务知识,融入会计信息化,也可以从财务信息化服务商选择有经验的工程师,还可以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等参与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立等,构建学科、知识、实践与一体的教学团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的服务。
(二)加强继续教育、社会培训和工程实践,弥补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缺失
管理会计的推进是长久过程,管理会计信息化也要不断适应管理会计需求和发展需要,需要辅以非学历教育,通过短期培训、专题培养、学术研究等模式弥补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1.加强人才需求调研,确立短期培养目标和内容。各单位需要对现行从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员进行分析,根据工作实际和需求,摸清现行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结构,找出不足之处,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课题或项目培养体系。在培养内容中,必须注重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的融合,充分利用两种人才优势,弥补不足之处,从而突破理念、思维不统一,实现互补,信息共享,建立企业大数据中心。培养时间以短期培养为主,对于软件开发能力较强,而会计和管理会计知识、技能欠缺者,应加强管理基础及实务、会计基础及实务、管理会计实务等课程、专题培训,重在培养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于会计应用能力较强者,而软件开发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欠缺者,应加强数据库基础及应用、软件开发基础及应用等课程、专题培训,重在管理会计如何借助信息化技术凸显管理会计应用效果。对于信息化规范不强、手段落后的,要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标准规范、新技术等培养,重在凸显管理会计信息化先进性、适用性。
2.长期坚持专题培训、专项训练,紧跟管理会计发展需求。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训不是阶段的,需要结合管理、会计、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新动态、新趋势,长期做好新技术、新理念培训,利用专题培训、专项训练、专题讲座加强新技术、新观念的培养,改进信息化规范设计,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的需求,使得能参与具体工程项目建设和开发中,不落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开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专题培训,突出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结合点、应用点。
3.建立非学历学习平台,共建共享继续教育资源库。为了给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需要企业、学校、专业团体共同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资源库,给非学历教育提供更多满足学习者的资源。需要建立有关联动机制和管理机制,可由专业团体协会或者高校继续教育中心主导,建立学习平台,充分吸纳管理会计信息化应用较好的个人、机构、企业共同参与,实现专题、内容、项目、资料、讨论等共建共享,充实资源库,适时建立翻转课堂和慕课,提供更多的学习辅导导师(导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答疑),满足不同学习者需要。
4.日常工作和短期培养中,要加强对会计业务熟练人员的信息化素质培养,转变传统观念,主动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对推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具有很好的说服力。不断强化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开发、维护培养,培训用人单位对管理信息化人才的不同需求,推动管理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相融合,充分展示信息化应用的最大效果。
与此同时,除了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外,还需要加强单位管理者、软件服务商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基本知识培训,防止管理会计与信息化“两张皮”,从而有力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
总之,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结合今后时期信息技术发展的未来、管理会计的推进和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培养内容,适应管理会计信息化复合人才培养的需求。
[1]杨国友.多维复合式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J].商业会计,2012,(7):110-112.
[2]王振武.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7):95-98.
[3]王鑫.从信息化视角透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