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措施
2018-12-08韩菲
韩 菲
(沈阳医学院,沈阳 110034)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质,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具体来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取得或购建时按实际成本记账,同时增加固定基金;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因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不仅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还能提高单位的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保证单位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运行。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方面反映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者磨损等原因导致的价值损耗,另一方面也反映固定资产投资后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补偿,是弥补成本损失的方法。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规定具体的使用年限,不计提折旧,而是把固定资产购置成本直接列入当期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就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不利于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按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基础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此制度在制定初期是满足会计核算需求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的会计制度逐步与国际会计接轨,收付实现制的弊端也逐渐地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收付实现制很难体现在一个会计期间收入与支出相配比的原则,混淆了收入与支出概念的不同内涵。同时,违背了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这样就很难真实地计算实际的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实际财务状况,更不能使相关部门全面、准确地了解固定资产占有和使用的实际情况,不利于国家的实物管理。
2.固定资产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意识谈薄,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长期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理念。一般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财政直接拨款购置,这就造成单位盲目购置,闲置购置,导致部分资金长期闲置,造成浪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而有些地方政府和单位只注重面子工程,只抓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而缺乏对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思想上缺乏重视程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有些单位甚至是兼职人员,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培训,对购入的固定资产不建账或者漏建账的现象也时有出现,年底不能反映真实的固定资产持有情况。二是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统一的监管机制。单位在购建固定资产时,出现违规操作行为,尤其是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上都出现了违反财政性资金的使用规范,并且采购限额本身不够明确,在筹资过程中存在筹资计划不足,购建工程的预决算不真实,招投标存在暗箱操作等现象,而且本单位领导人员和采购人员谋取私利,缺乏来源于单位外的约束,相应的监督管理手段滞后,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价值失真,腐败现象蔓延。三是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报废、处置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经常遇到账目与实物不符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有的固定资产购入时财务部门及时入账了,但是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国资部没建立卡片式的账务管理体系。有的虽然登记了,但是登记不详细,人力手工记账耗时费力,盘点中容易出错,查找起来也较为复杂。事业单位对不能使用、陈旧的固定资产需要进行更新换代,财务部门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核销处理,而固定资产的报废都有明确的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流程。部分事业单位对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清理并上报废审批,例如,有些固定资产还有利用价值,但因为上报报废后进行搁置,造成浪费,而有些固定资产因为已经达到报废条件,但缺乏相应的报废手续,所以还在使用中,而且在月末和年底也没有定期清点固定资产。这样因为国有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给事业单位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1.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事业单位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成本,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有必要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事业单位除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和档案、名义金额计量资产以外的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其次,考虑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包括原始价值和使用年限。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年限。值得注意的是,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再次,折旧要遵循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按月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无论是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应当继续使用。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与自有固定资产一样计提折旧。最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折旧主要采取两种方法,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所谓年限平均法,就是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普遍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总工作量,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2.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权责发生制的基础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发生,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者费用,这样能更好地实现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有利于进行成本核算,能够全面反映单位的负债情况,防范财务风险,真实地反映对外投资情况。会计核算科目中也应该设置应收及预付款项、应付及预收款项。由此可见,债权债务引入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
3.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业务培训,增强管理手段。管理意识对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具有全局性和掌控性的作用。单位内部可以定期开展加强思想宣传和教育的活动。树立保护爱护公共财产意识,增强责任意识。还可以举行座谈会,畅所欲言,谈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看法,提出科学的合理化建议。定期举行业务人员培训,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范围、功能、使用状况、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各单位还应该根据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结合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降低风险,防止国有资产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4.固定资产管理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单位相关部门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每半年或者一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并对盘盈、盘亏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原因并予以解决。推行责任人负责制度,一旦查出账、卡、物不相符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方案进行解决。在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报废时建立内部监督制度。各单位要根据需要制订购置计划,建立严格的资产采购及付款的审批手续,并建立验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与财务监督在固定资产中的作用,并配合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
5.固定资产购进要及时入账,报废处置要按照流程规范进行。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财务部门要进行账务处理,之后国资处要进行卡片式的账簿登记,它是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档案记录,即固定资产从进入企业到退出企业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实行固定资产软件管理系统,由于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信息量大,操作上有很多不便,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而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能够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及时登记固定资产信息及增减变动和库存情况,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分析,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系统化地管理体系,便于计划、财务、审计部门监督和检查。对于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审查报废手续,完善报废管理制度,建立报废管理小组,审核固定资产残值和变价收入,杜绝固定资产报废中以权谋私及工作疏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1]王喜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90-91.
[2]黄晓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5):180.
[3]潘云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0):5-6.
[4]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S].2006.
[5]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S].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