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译者角度浅谈翻译的过程
2018-12-07王亚苹
王亚苹
摘 要:翻译是一项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使读者能够理解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翻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作者的双语水平和功底、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了解、意识形态和政治因素等等,但就翻译的过程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理解是翻译的前提,表达是翻译的关键。这两者体现在翻译的各方面,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因此,本文从这两方面浅谈翻译的过程。
关键词:翻译;理解;表达;主观;客观
要想做好翻译,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翻译。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说,“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1]中国著名翻译学家张培基认为,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整体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2]国内外译学界对翻译有不同的定义,但就其实质而言都是把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恰当准确地表达出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就是指翻译的过程。
翻译“过程”一词,是指翻译的动态意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即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语文本的过程,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广义的翻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语言转换过程,它涉及到文本的选择、文本的研究、文本的理解与阐释、文本的生成、文本的接受等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过程。[3]笔者认为,如果把翻译简单分为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过程的话,理解和表达贯穿于其中,至少在前两个过程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理解不仅是翻译的前提,更是表达的前提。理解活动是译者主体性投入的创造性活动,它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它诉诸于阐释者的自由,但这种自由不是任意的,而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4]笔者认为,可以称之为“带着脚拷跳舞”。
译前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作者所处时代、内容大意、文体风格、行文方式等方面的整体把握。从实践中多次感受到,在下笔翻译之前,必须对所译作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笔者曾经译Why the Americans Are so Restless这篇文章时,就其文体风格属于议论性散文,就其作者所表达的态度,褒扬还是批判,则需要从相关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来理解。通读全文,做出理解和判断才不会导致方向性的错误,即restless一词是翻译成“心神不宁”还是“马不停蹄、永不停歇”才能切合整篇文章的态度?题目的翻译和整篇文章的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译前必须对相关背景进行了解。
理解在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文章的句子结构、语法分析、语境分析、语篇内容等方面。分析复合句、长难句,判断句子成分,理清句子逻辑关系,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有助于翻译。当然,要想全面准确的理解原文离不开中英文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理解能力。
二、表达是翻译的关键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表达是翻译的关键。翻译是一个客观性表达和主观性创造的过程,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分离。当然,所谓的“主观创造”也是一种有限制的“自由”,不是无限的遐想。
(一)客观性表达的重要性。客观性表达主要是指翻译的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翻译策略、原则等翻译理论,将理解的内容和领悟到的情感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表达重在真实性,客观性,必须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在科技文献、法律文献等特定语篇语境中,要学会使用工作语言,使表达显得地道,富有科学性和专业性。例如,笔者曾翻译几篇校际合作协议,首先,该类文本的特殊性决定必须谨慎认真处理,如协议条款、数字年限等,切不可随意发挥;其次,必须使用相应的工作语言,符合文本专业性要求。最后,表达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如主语处理、主被动态处理,是否有歧义的词汇等等。
(二)主观性创造的必要性。主观性创造主要指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作用。“重新表达”的质量有赖于译者的目的语水平和執笔的才能。[5]翻译过程中,译者即使在使用相应的翻译理论和原则的前提下,不可避免地会因自身所处的时代、所具有的知识、所接受的教育和意识教化等掺杂自己主观的理解和思想,这种情况要适当处理。切记不能过分添加、修饰、无中生有,更不能违背忠实的原则,也就是说“带着脚铐跳舞”,这和理解过程中不能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处。
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过程,而主观性和客观性构成了表达过程的辨证与统一关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译者作为一个处在特殊地位的读者和阐释者,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中英语言功底,文化知识水平,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也表现了翻译的历史性特点,同时也说明了复译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翻译本质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6.
[2]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6,1.
[3][4]何其莘,翻译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43.
[5]Marianne Lederer:La traduction aujourdhui:le modele interpretatif,Paris,Hachette Livre S. A.,199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