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茶馆的经济功能
2018-12-07付喜凤
付喜凤
(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 030006)
茶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而由饮茶商品化衍生的茶馆,随着茶叶的发展而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茶馆作为一个营业场所,为招揽更多的顾客,经营方式逐渐多样化,因而其功能也在不断完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馆作为饮茶消费场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其中进行他们的日常社交或经济交易活动,使得茶馆产生不少功能。茶馆在中唐时确立,功能主要为解渴。到宋时,茶馆的经营方式不断改善,成为饮茶、消闲、娱乐、社交、信息交流的平台。元至清期间,茶馆形制延续宋朝,其功能也无多大变化。到了民国,茶馆的受众更广,被称为“大茶馆,小社会”,其功能深化且衍生出一新功能——“吃讲茶”[1]。
随着学术界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茶馆作为传统社会中与民众联系紧密的消费场所,引起了学者们的研讨。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茶馆功能进行了总结,认为及至民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近代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茶馆的需求愈加旺盛,茶馆和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茶馆日益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信息传播、商业交易、纠纷调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消费空间。陶德臣将传统茶馆功能细分为休闲娱乐、止渴充饥、信息传播、展示传承、社会交友、行业会聚、市场交换、吸纳就业、仲裁审判、人才市场[2]。学术界对茶馆功能的探讨已经取得不少成果,其中,有从茶馆功能的发展演变来研究的,以刘清荣《中国茶馆形制、功能的演变与前瞻》和赵甜甜《茶馆功能的演变》为代表,两篇文章都对茶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茶客需求不断更新引起茶馆形制不断完善,进而其功能不断延伸。而沈冬梅、米雨等人从社会文化角度对茶馆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茶馆功能有休闲娱乐、排解调和、联络应酬、信息集散等。从公共空间角度对茶馆功能的梳理也有不少,如陈永华《作为市民公共空间的存在与发展——近代杭州茶馆功能研究》将茶馆作为公共空间,来研究其在实际运作中具有的集商业空间与日常生活空间为一体的功能;练娟和顾辰的硕士论文也是从公共空间分析茶馆的功能的。纵观以上,对茶馆功能的研究,多为史料描述性阐释,对茶馆作为经济单位而产生的经济功能的阐述不成系统。在前人对茶馆功能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笔者认为茶馆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信息沟通功能
在信息相对闭塞的传统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总是渴求的,而茶馆满足了这一渴求。茶馆俨然是一个信息中心,成为聆听市面行情、探听消息、获取地方新闻源头的最佳场所。而对商业信息敏感的商人或手工业者,把茶馆作为一信息基地而来此消费。1859年,英国宝顺洋行买办容闳在上海一茶馆饮茶,与众茶商交谈中得到一重要信息,即:“安徽太平县茶,或谓该处有绿茶百余万,已装箱准备出口,不幸尽落太平军之手,此时设有人能冒险,向彼军取回,钜富可致。”容闳抓住此商机,经周密安排调查,果然发现“太平县全境计之,当不下百五十万箱”茶,他在两星期内就购得绿茶28船,6个月内共计购绿茶6.5万箱(每箱约60磅),从而赢得了洋行的信任[3]。这种行业内商人相互交流信息的情况在民国更是普遍,甚至形成了专门的行业茶馆。如解放前的苏州市吴江县平望镇,先后有大乐园、莺湖楼、文乐园、先得月、月春楼、瑞隆、芳园、长乐、东园、新平安等18家茶馆,各种行业如绸布、烟酒、南货、竹木、行贩等都在各自固定的茶馆聚会,交流市场行情,相互探听消息[4]。
二、交易磋商功能
茶馆中涵盖人群的丰富,使得商人们把茶馆当作售卖物品的好去处,俨然把茶馆当成了一个小市场。小贩们直接把商品带进来进行兜售,如卖瓜子、香烟、报纸等。而那些交易额大的商人,则是先在茶馆谈好价钱。而在茶馆洽谈生意,容易成功,双方同坐一张茶桌,一边喝着茶,一边朋友式地交流,气氛友好轻松,将激烈的讨价还价变成心平气和的洽谈,即使谈不成也算交了个朋友。据吴承联《旧上海茶馆酒楼》[5]记载,到解放前夕,上海的家27茶楼内就有70多个行会的茶会市场,经常参加茶会活动的,约有5 600人,其中坐商1 000余人,小商贩500余人,其余都是掮客。各个茶会都有不同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如青莲阁茶楼,二楼上午有麻袋业、新衣服装业茶会,下午有砖灰业茶会,并在茶楼设来货登记;三楼上午有颜料、印染业茶会,下午有飞花业、建筑材料、营造业茶会,这些茶会均是交易的好地方。春风得意楼竭力招徕一批商家贾客,为他们晤谈应酬、交易记市提供方便,一时布业、豆业、钱业、糖业等各式商贾,进出络绎不绝。
三、纠纷处理功能
民国茶馆常常成为调解纠纷的“公堂”,即所谓的“吃讲茶”。如发生了房屋、土地、水利、山林、婚姻、债务等纠纷,双方又都认为不值得去“打官司”,就到茶馆里去解决,请有名望、双方信得过的尊长做评判。先各自分别向茶客陈述纠纷的前因后果和各自的态度,一个时辰下来,尊长发话,一是一、二是二,评定是非,做出结论。当事人表示拥护,握手言和[6]。这其中关于经济纠纷的审判,使得茶馆中的“吃讲茶”行为,带有一定的经济色彩。可以说,茶馆的仲裁审判功能也是茶馆经济功能的表现。
四、结语
茶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在日益向普通民众渗透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人们在茶馆中的各种活动,使得茶馆的社会功能完备;而由经济活动衍生的茶馆经济功能,更表现出茶馆的经济作用。
民国时期有作家对茶馆的繁盛程度做过这样的描述:倘使说苏州有百家茶馆,每家平均容纳了300个茶客[7]。那么,每天有3万苏州人踏进了茶馆,把他们的韶华,在螺春与雨前交织的香味里溜跑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以及咖啡馆、电影院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出现,使现代茶馆的发展再不复往日光彩。但传统茶馆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那么亲密,且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不少助力,若现代茶馆弘扬这种茶馆文化和精髓,也不失为一个亮点。
[1]刘清荣.中国茶馆形制、功能的演变与前瞻[J].农业考古,2009,(6).
[2]陶德臣.清代民国时期的茶馆[J].农业考古,2009,(2).
[3][清]容闳.西学东浙记:第十二章,太平县产茶地之旅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
[4]杭州市茶馆业同业公会历史沿革概述[C]//杭州市档案馆藏.杭州市茶叶、茶馆业同业公会档案资料选编,1996.
[5]吴承联.旧上海茶馆酒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6]赵甜甜.茶馆功能的演变[J].中国茶叶,2009,(7).
[7]“天堂”的幽逸生活:苏州的茶馆[N].一四七画报,1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