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国家与市场关系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8-12-07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竞争国家

张 蕾

(西安邮电大学,西安 710121)

一、马克思主义中的市场理论

要想正确认识和理解市场,就必须搞清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主要通过价值规律来体现的,其基本动力是追求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的基本作用是获取垄断价值。

第一,价值规律理论。价值规律理是市场作用的最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想要获得商品的价值,而顾客想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又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的这条线上下波动。市场就是通过这些机制发挥作用的。

第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就是劳动者在商品生产中创造出的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力的压榨程度。资本家的最终目的是赚钱,因此他们必须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就是获得最大利润,这也就是推动市场机制的基本动力。

第三,垄断利润理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必不可少的,资本家通过竞争来获得利润。竞争的最终结果会导致垄断,一群资本家聚集在一起,将某商品的价格垄断,以获得垄断利润。在这个过程中,资本家获得了高于平均市场利润的垄断利润。

二、市场自由竞争必然走向垄断

第一,竞争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竞争导致垄断。企业竞争方式是通过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体现的。其包括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的竞争。企业内部通过改进技术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该企业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获得利润。另一种是指企业间的竞争。必须明确的是,这里的企业间的竞争是生产不同商品的企业。企业通过合并等方式,将不同行业资金转移到一起,这样就形成平均利润率。企业间的竞争使资源在全社会中重新分配。

第二,竞争必将形成垄断。竞争使企业聚集在一起,最终必将形成垄断。根据内容,垄断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技术型垄断和市场型垄断。技术型垄断,顾名思义,就是有企业通过创新或引进新的技术,独占该技术使之不外流,从而使该企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产生差额,即超出其他企业额外获得的利润。市场型垄断就是垄断市场的一部分资源,企业控制资源的自由流通以获得超额利润。在自由市场中,能够自由进出的资源产生的是平均利润,而被控制的部分也能获得利润,但是这部分被垄断企业独占了,垄断企业拥有该部分多出的利润。

三、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国家与经济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先有社会才有国家,国家经济必须要适合社会的实际情况。马克思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理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是市民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形成国家,反过来,国家就要服务于社会经济;三是国家掌握了社会的大部分经济,管理资本国家的各种事务。通过这一理论,不难理解在国家与市场的关系中,市场在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

(一)国家与国内市场的关系

1.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的关系。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国家通过暴力疯狂地掠夺财产,压榨剩余劳动力,例如国家殖民掠夺等。国家还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各种补助政策,保护私人资本。到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国家甚至直接全面地干预经济生活。

2.国家与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的关系。土地所有权是指一部分对土地具有随意支配的权利。土地所有者通过地租获取超额利润。国家规定了土地所有权,也通过土地所有权来发展国家经济。实现土地所有,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3.国家与雇佣劳动的关系。资本主义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产生雇佣关系,而国家在一些关系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雇佣劳动的产生就是离开土地,为资本家生产提供劳动力,资本家并给予一定的报酬,即形成了雇佣关系。国家一方面促进雇佣工人的产生,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制度和政策为资本主义提供需要的劳动力,或对其生产进行监督等。

(二)国家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1.国家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国家主要通过殖民制度来实现对外贸易。早期的机器生产使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于是他们通过商业战争、奴隶买卖、抢占殖民地等方式获取国外市场。在19世纪,许多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制定保护关税制度。通过废除和减少关税的方式加大原材料的输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出现各种信用危机,这时国家通过信用制度来缓解信用危机。

2.国家与世界市场的关系。随着科技进步,国家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世界市场。国际上,市场使资源在全球内重新分配。国家参与分工,使本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经济制度也越来越国际化。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的目的还是要发展本国的经济,其过程中更要维护本国的利益。

四、处理好市场与国家的关系

第一,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首先,国家不能过分干预市场经济,应解除对市场的禁锢,遵循价值规律,由市场自主形成价格。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产权,形成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市场经济自由有序地发展。最后,反垄断,防止生产要素、企业、国家的垄断等,通过国家政策,鼓励社会公平竞争,经济共同发展。

第二,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不能过多干预,应建立一种市场型政府,弱化一部分权利,政府应激励经济的发展,但要注意激励经济发展的力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政府应该是服务于市民社会的,其经济上要遵循市民经济规律,政治上应受到市民监督。其次,政府的经济制度改革应将市场配置资源放在首位,而不是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政府与市场应各司其职。关于公共资源的配置机制,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干预,这样才能使社会公平。

第三,维护民族利益。经济全球化给国家经济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样的趋势下,仅靠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作用是不够的,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打破国际贸易中不利格局,维护本国的利益,这样才能在竞争洪流中屹立而不被淹没。

[1]张国昀,巩军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的国家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罗伯特·吉.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M].杨宇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竞争国家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含扩散项Lotka-Volterra竞争模型的数值模拟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你的爱情竞争指数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感谢竞争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