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析反映安源革命的经典油画《秋收起义》

2018-12-06黄婷黄领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
关键词:安源油画赏析

黄婷 黄领

摘 要: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于1955年筹建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四大直属馆之一,主要介绍1921—1930年安源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肖劲光、高君宇、毛泽民、蒋先云、贺昌、林育英、林育南、夏明翰、江华、李求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建馆至今,收藏和宣传了许多反映安源革命斗争的经典油画,这些油画不仅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反映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经典油画《秋收起义》的创作背景、丰富内涵和秋收起义精神及历史意义等,一起重温油画里的红色情怀,一起共赏璀璨的艺术之作,一起回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起义之一秋收起义重大历史事件,一起回顾我们伟大祖国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关键词:油画《秋收起义》;赏析;秋收起义;安源

1 油画《秋收起义》创作背景

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江西安源,在张家湾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会议确定了起义的日期、宣传口号、进军路线、军旗式样,确立了部队的建制和名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共计5000余人。其中安源工人纠察团和我党掌握的安源煤矿矿警队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县的部分农军共计1400余人,编为第二团。9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部队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敌人发起进攻。三团会师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湖南文家市出发,经萍乡上栗、萍乡芦溪、萍乡莲花、永新三湾,向井冈山进军,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人和农民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2 油画《秋收起义》赏析

油画名称:秋收起义;作者:何孔德、高泉、冀晓秋、陈玉先;创作年代:1973年;油画尺寸:画长230厘米、宽174厘米;材质:布上油画;收藏单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文物级别:国家一级文物。油画《秋收起义》历史地再现了在大革命失败全国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面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血腥屠杀,毅然高举共产党的革命大旗,组织和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的战斗英姿。作品采用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秋收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画面中人物的造型、色彩的搭配与运用拥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当年典型的时代作品的风格特色,将艺术与审美完美融合,场面盛大,气势磅礴,雄伟壮大,画面突显主题人物高大形象,带有象征意义;人物造型带有戏剧特色,色彩浓郁,画面丰盈明亮,富有真实感,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特征。画面充分突出了毛泽东作为一位军事统帅的伟人风采:他左手拿一个斗笠,右手紧握拳头微微抬起,正迈开矫健的步伐,阔步向前,仰首挺胸,意气风发,神情豪情万丈;高昂不屈的头颅、深邃有力的眼神、意志坚定的表情,显得高瞻远瞩;蔚蓝的天空约一半被一大片白云覆盖着,毛泽东紧握的拳头预示着起义必胜、走向光明的前进道路;左侧一组行军的战士,表情充满信心,表达出他们对领袖的信赖;中间是肩扛梭镖的儿童、头戴白色毛巾的农民自卫军、身穿黑色铁路服的安源铁路工人紧随主席身后以及右侧头戴矿帽的安源煤矿工人,表明部队为工农青年团员相结合,象征着大家紧密围绕领袖;画面中儿童和农民自卫军回望领袖的欣喜神情,充满景仰之情;左侧齐步向前的两名赤卫队员,肩扛土炮,身背大刀,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远处崇山峻岭的萍乡罗霄山脉,近处山上、人物脚下为南方特有的植被草花树木,表明秋收起义爆发在湘赣边界特定地域和起义后向罗霄山脉的井冈山进军。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大家都是怀着一种朝拜的心理去博物馆或纪念馆欣赏油画《秋收起义》,这幅画家笔下不朽的传奇之作,对于怀有艺术梦想的画家和老百姓来说都是珍宝,非常珍贵,它将被载入历史和艺术的史册。

3 秋收起义精神与历史意义

震惊中外的秋收起义和“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坚定理想、矢志不渝”的秋收起义精神,在探索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关键时刻,上承接并融会贯通于南昌八一起义精神,后开创、启迪井冈山精神,为井冈山精神的形成注入了强大的思想与灵魂,把中华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具体体现在救国救民、全心全意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无私奉献、不怕牺牲、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精神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重大法宝。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特殊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武装相结合的、具有独立番号的人民军队;设计制作并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面军旗,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开创了革命斗争新的纪元,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的全新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4 油画《秋收起义》作者介绍

何孔德(1925—2005),四川西充人。1949年毕业于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曾任总政治部创作室美术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主任、艺术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擅长油画、水彩画,主要作品有《古田会议》《井冈山会师》《出击之前》《军委全会》等,主持创作半景画《七·七事变》。

高泉(1936—2014),安徽蚌埠人,国家一级美术师。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61年以满分成绩毕业于中国著名油画家董希文教授工作室。曾任海军政治部美术员、总政治部画报社美术编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教员、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主任、威海海洋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等,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擅长油画,主要作品有《支部建在连上》《过草地》《北上》等,领导绘制了我国第一幅半景画《卢沟桥的战斗》和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錦州》。

冀晓秋(1931—),女,辽宁大连人,画家,舞台美术设计师。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曾任总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文工团舞美设计、话剧团舞美队副队长等。参与了话剧《转战陕北》《冲破黎明的黑暗》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等舞美设计。主要作品有《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整风报告》《海欧》《落叶归根》等。

陈玉先(1944—),安徽淮南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解放军报》美术组长、副主编、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等,是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擅长中国画,专攻水墨人物画,主要作品有《老列兵》《延安整风》《秋收暴动》《首战平型关》《开国元勋》等。

猜你喜欢

安源油画赏析
中共安源支部的创建和发展
油画去哪了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校
安源党校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