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大千早中晚期的书法风格嬗变
2018-12-06王洋
王洋
摘 要:文章针对吉林省博物院馆藏张大千作品简介、张大千师承渊源及书法特点,从学习期、沉淀期、升华期三个方面阐述张大千书法的嬗变过程,以期通过馆藏张大千书画作品的赏析,将张大千的书法分为早、中、晚期与同行交流研讨。
关键词:张大千;书法风格;嬗变
1 张大千師承渊源及书法特点
张大千书法的取法启蒙于家学,20岁时拜当时的碑学书法家曾熙、李瑞清为师。在拜师方面也是众说纷纭,笔者更采信于包利民老师著《张大千艺术圈》所记载的。据张大千早期门生刘力上的说法,张大千先拜李瑞清为师,拜师时曾熙也在场,就同时拜师了。但曾熙在回忆中记述,张大千拜曾熙在前,但出于对李瑞清的尊重,曾熙又介绍张大千拜好友李瑞清为师。可见,早年同时拜曾、李为师是存在的,不过顺序为先曾后李。曾熙为其取名爰,字季爰。张大千书法从帖学书风,到拜师后的碑学书风,至“大千体”形成。一般会将其分为李瑞清老师书风影响期,曾熙书风影响期、自成一家“大千体”期。其书法特点集李瑞清、曾熙、石涛、何绍基等各名家之长,渐自成一派。
2 张大千书法嬗变过程
下面以吉林省博物院馆藏张大千作品为例,将张大千早中期作品按照学习期、沉淀期、升华期三个方面阐述其书法嬗变过程。
2.1 1939年以前(40岁)学习期
从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舟中望山图》《新安江行舟图》《山中独步图》《华山图》《严陵秋色图》《新安江秋色图》《白梅山禽图》《寒鸦垂柳图》《赵师侠词意图》《古松栖鸦图》《昆明湖小景图》等作品的题款来分析,张大千学习期书法特点为宽厚方正,而且在隶书中依稀可见金石的味道,似隶书又似行书。尤其字基本都偏大,更有《瘗鹤铭》痕迹。基本风格还是在融各家所长阶段,是将所学的家学、师承、研习的黄庭坚及《瘗鹤铭》所思所感融为一体的最为重要的基础时期。
2.2 1944年以前(45岁)沉淀期
从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江边小景图》《拟陈老莲赏梅图》《白云绕山图》《小蓥华山图》《白头郎图》等作品的题款来分析,张大千学习期的书法经过吸取曾、李二位老师的精华,集南北之灵气,已经渐入佳境。笔法更加娴熟有序,神似隶书、形似行草等写法更加运用自如,克服了过于圆润和挫笔,将字的结构调整得更加疏密有度,字似画般秀美。
2.3 1949年以前(50岁)升华期
从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山中幽居图》《维扬小景图》《峨眉一角图》《黄山文殊院图》《荷花鹡鸰图》等作品的题款来分析,此阶段张大千的书法已经脱略了早期曾熙和李瑞清的影响,加入了黄庭坚、《瘗鹤铭》等元素,自然形成了一种平淡见奇、风格独特的书法特色。尤其是署名中的“爰”字,日臻成熟,独树一帜,具有极强的个人款识特点。“大千体”在升华期更加运用自如、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3 张大千书法师承渊源
3.1 张大千师承曾熙
曾熙书法主要研习魏碑,称“农髯体”,以汉隶、篆书为主,刚柔并济,与明末石溪、八大山人、石涛同一风格,南北浑然一体,虽严谨也不失灵活,是清代碑学的守成者。1919年,曾熙收张大千为门生,他是张大千受益最深的恩师。
张大千的书法很明显留有曾熙言传身教的风格,大气磅礴,柔韧有余。隶书中带有篆书的碑学痕迹,含隶书的柔韧,更有篆书的棱角。张大千的书法虽能看出曾熙老师的风骨,也能发现逐渐更多的还是其自己的独立特点。较之曾熙老师书法柔美的特点,其更加流畅自如。张大千师承曾熙老师的书法特点很明显,但由于自身天赋秉性,已经逐渐吸取精华自成一体。
3.2 张大千师承李瑞清
李瑞清偏爱北碑,以篆隶笔法入北碑,书法特点生涩、拙辣、有金石味道。
张大千师承李瑞清的书法且受益匪浅,看似李瑞清老师的一波三挫,也有了自我的方正。虽有李瑞清老师的金石味道,亦保持随性的柔美劲道。兼顾南北两位老师之学,融于一身,形成了自己更多变、古朴、劲道的书法风格。
3.3 张大千研习黄庭坚及《瘗鹤铭》
黄庭坚,宋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书法特点比较瘦、倾斜,长横竖大撇捺,结构特别,和谐俊美。
张大千认真研习黄庭坚书法特点,从中受益。笔势纵横,随心而动,去留收放自如。形似有理有据,神似入禅近道,其和谐统一的书法独树一帜。
提起黄庭坚,一定会想到《瘗鹤铭》和其大字理论,这些已经深入张大千的笔法,影响着张大千书法的研习方向。《瘗鹤铭》的90字内容不足为奇,书法却堪当典范。《瘗鹤铭》摩崖石刻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之山崖上,唐代时坠落江中,宋时被发现,被黄庭坚认为是“大字之祖”,研究价值极高,其艺术性、影响力都是具有坐标意义的。张大千研习《瘗鹤铭》,在其书法作品中表现明显。其书法似隶书般圆润藏锋,也有灵动飘逸之笔,而又不失其大气稳重。
张大千承曾、李两位老师亲身教诲,自我潜心研习,结合自身特点,逐渐形成其笔意随心、气势恢宏、似隶书之圆美、似碑文之灵秀,看之有师承和《石门铭》渊源痕迹,已经升华为自我特色一派,即“大千体”书法艺术。
4 吉林省博物院馆藏张大千书画作品赏析
现关于张大千书法有人分为三个时期:拜师前为早期,拜师期间为学习时期,20世纪30年代后为“大千体”时期。而笔者以馆藏张大千作品为主线,将其书法简要分为三个阶段:1939年以前(40岁)学习期,1944年以前(45岁)沉淀期,1949年以前(50岁)升华期。
其学习期的临学,使其具有极其坚实的基础;沉淀期间的研学,为其融入了更加可贵的元素;升华期的超然,体现出一代大师的脱俗。张大千的书法似隶书、似草书、又似楷不像楷,依然做到了字画合一,字为其画点睛,更体现了张大千的风骨。张大千先生具有传奇的一生,他不但精通绘画,在书法、鉴赏方面也是学有所成。张大千先生随着绘画历程研习古画,上溯宋元,遍临诸家,后仿石涛,到亲赴敦煌临摹,书法风格也是随之变得精巧大气,气势恢宏,独具特色,开创了一代艺术风范。通过对馆藏品的研究,总结出其早晚期特点,不但对馆藏品有较为细致的总结,对其后期作品的鉴定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钱芳.吉林省博物院藏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收藏与研究[J].中国书画,2013(11).
[2]包立天.张大千艺术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