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林新版《英语》Sound time去模式化教学的策略
2018-12-05李英
李 英
语言知识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而语音作为语言基础知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地发音,能正确地听懂别人的谈话并通过说话来传情达意(教育部,2012)。为达成课标中提出的语音教学目标,译林新版《英语》教材在三(下)到六(下)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精心设计Sound time板块,以小诗、配图及发音例词的形式呈现语音学习内容。
但由于广大教师长期受“知识本位”教学思想的影响,加之对语音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当前的语音教学目标停留在辨音的层面,且主要以呈现、朗读、操练和辨音练习等单一、模式化的样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一、Sound time模式化教学现状与分析
(一)禁锢于应试思想,教学目标知识化
当前小学英语试卷中语音(主要指单词辨音)依然占有一定的分值,一般占整张试卷的5%-6%不等。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译林新版Sound time板块的教学目标即在呈现语音小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辨析同一字母或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Sound time板块时,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采用如下表述:
1.了解字母u在单词中的发音。
2.借助图片理解语音小诗并有感情地念诵小诗。
3.学生举例说出含有u发音的单词。
4.能准确辨别u在单词中的不同发音并完成辨音练习。
受教学目标的驱使,这位教师在语音教学的输出环节设计了如下内容: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将语音教学目标同语言学习目标割裂开来,语音教学停留在以语音归纳、辨音为目标的浅表层面,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目标定位很显然有悖于课标中提出的能力要求。
(二)桎梏于板块格局,教学地位边缘化
译林新版《英语》每个单元均由Story time,Fun time,Grammar time,Letter time /Sound time,Rhyme time/Song time/Culture time,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等板块组成,其中Story time,Cartoon time,Fun time,Grammar time,Checkout time占据书本大块版面,一般被视作教学的主要板块。教师不仅给予上述板块充分的教学时间,对其教法研究也注入了更多的精力。而Sound time就如它在教材每个单元中所占的版面一样,被诸多教师视作边缘内容,一般以语音渗透或是课堂热身等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
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各课时教学板块划分:
Period 1 Story time
Period 2 Story time;Fun time
Period 3 Story time; Cartoon time; Sound time
Period 4 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
在上述单元课时的划分中我们可以看出,Sound time板块在单元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为课时中的1/6,而类似的课时划分几乎也成为一种模板被众多教师复制,语音教学往往成为走过场的可有可无的内容。
(三)束缚于教材内容,教学活动程序化
由于教师们对语音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缺少对教学内容的深入思考及再构重组意识,在实施Sound time板块教学时,很多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教材提供的小诗和例词进行程序化的教学。
教学片断如下: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8 At Christmas Sound time
Step 1.Look and guess
教师 (出示Sound time板块中小男孩的部分图片提问)
T:Look!What does the boy wear?
S:A blue jacket.
T:What does this boy do on Christmas Day?
S:He has a party/plays with his friends...
T:(出示男孩完整图片)He gives a magic show to the animal friends.
Step 2.Look and say
T:Who comes to the show?
S:Some animal friends.
T:What is the cat/dog doing?
S:It’s jumping.
T:Why are they jumping?
S:Maybe they jump for some cakes/bread/ice cream...
Step 3.Watch and answer
T:Why do they jump?
S:They jump for some juice.
T:Can they jump?Why?
S:No,they can’t jump.They will get juice on the boy’s jacket./They will get wet.
引出语音小诗并教说:“‘You’ll get juice on my jacket.You’ll get yourself wet. ”
Step 4.Read and think
Read the words:jump,juice,jacket(归纳 j的发音//)
Get Ss to say more words which has//
Step 5.Read and imitate
Read after the tape.
Read the rhyme together.
Read the rhyme in roles.
观察上述案例,图文并茂的语音学习资料被误作为微语篇,师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讨论小诗的内容,用极少的时间关注语音,教学目标跟语音教学严重偏离。
二、Sound time去模式化教学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提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发音不准确,就不能把单词的音和意联系起来。听力考查的是单词的听觉形象,而语音正好就是决定单词在脑海中形成听觉形象的关键,会造成听觉理解上的偏差和误解,进而阻碍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而在实际的交流中,如果学生在英语语音的感知上存在缺陷,缺少对语音、意群、语句在语音特征上的感知,不清楚如何划分音节,不懂如何连读、弱读,没有掌握失去爆破、同化、浊化等基本的语音知识,读出来的英语语言生硬、别扭,与英美人士交流,就会让听者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并且,一定的语音意识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建立起书面语和口语的对应关系,如果在读语句时不能正确断句,缺乏意群停顿和节奏感,阅读时就可能会引起误解,阅读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影响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切实改变以“知识为本位”的语音教学现状,笔者带领区域内英语教师仔细研读新颁布的《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对照阅读标准重新定位译林新版Sound time板块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优化语音教学活动等途径,强化学生对于英语中的元音、辅音、相应的字母组合发音的辨别,使学生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快速解码能力,增强阅读的精确度和流利度,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及提升综合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
译林新版《英语》Sound time板块的设计重在体现常见元音和辅音的发音归纳和重音、连读的训练,但对于课标中提出的“知道字母名称的读音;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这一要求无从体现。基于当前教育界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改变原有的归纳语音的单一目标,逐步确立以培养学生语音意识、音素意识、拼读能力、阅读流畅度为目的的多元化的语音培养目标。
1.引进拼读概念,整体架构学段语音教学目标
当前教材中对于语音教学只限于辅音b,p,r,d,s,t,m,n,g,h,l,f,k,x,v,z,dr,tr,sh,ch,qu,tch,th的发音感知,而对于五个元音字母开、闭音节及元音组合ar,ear,er,ir,oo,or,ou,ow,air,oy的发音规则在教材中尚未提及,对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存在空缺。根据现有教材内容并参考王蔷老师在《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中提出的对自然拼读的要求,我们就现有的语音培养体系做合理补充和调整。如下表:
上述语音教学序列培养目标有机地将课本内容跟当前语音教学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设计Letter name—Letter sound—单音图(ab,eb,ib,ob,ub/ba,be,bi,bo,bu)--CVC 拼读(t-a-p,t-a-p-e)—韵句阅读—故事阅读的进阶式培养目标的整体设计,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拼读能力,在快速解码单词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自主阅读,为英语综合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2.渗透语音意识,整体设计单元语音教学目标
在以往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均在每单元第三或第四课时进行集中式的语音学习,学生收获的只是碎片化的零散的语音知识,他们可能了解某个字母的发音,但是在新的语篇中遇到新单词则不会运用规则进行解码。根据这种现象,我们所做的第一项改革是将集中式语音学习改为分散式学习,将语音教学目标按能力发展依次设计在课时学习中。
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Sound time(the sound of U)单元各课时的整体目标设计
从图中可以看出,遵循学生能力发展、逐步递进式的语音教学目标使原本在一个课时中占时不多的语音学习如一颗颗珍珠串联在每个单元的不同课时中,不仅避免学生对零散知识的遗忘,更凸显了对音素识别、首尾音混合、音素混合、音素删除、音素分割、音素添加和音素替换等语音能力在各课时的落实,真正体现语音为语言表达服务的功能。
(二)教学方式从固化单一走向灵活生动
在模式化的语音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对教材中的发音做一个归纳,然后念诵小诗,最后开展语音辨别,学习方式程序化且无从体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改进教学中的教师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语音教学渗透在各个课时,各种类型的语言学习过程中,使语音学习成为撬动学生英语能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元素。
1.嵌入学习,强化语音意识
嵌入式语音教学方式即在各种课型,各类语法教学项目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具备强烈的语音教学意识,将语音教学嵌入到语音板块之外的其他日常板块教学活动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开展语音教学。
(1)在字母教学中建立音素概念
教师在教学字母名称音及书写字母的同时,及时向学生介绍Letter sound概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初始阶段尽早建立语音意识,明确26个字母除了本身的名称音之外,使用更多的是它们的发音。如:a-apple,b-bear,c-cat,d-dog等。教师一般通过韵句、歌谣、微语篇等活泼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形成Letter sound概念。
(2)在词汇教学中嵌入语音信号
在各课时教学环节中,词汇教学是不可避免的中间一环,教师应不断强化语音意识,逐步培养拼读概念。例如:在教学park时,教师借助已学单词car,采用音素替换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整体朗读单词时,教师采用音素标识法,如:p-ar-k或是park,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音形对应的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向学生强化音素意识及拼读概念。如:食指代表辅音p,中指代表元音ar,无名指代表辅音k,先根据音素分开朗读,拼读音节的时候将三指并拢:p-ar-k,park。在念诵发音组合时,教师还可以创新多种形式,如将左手代表辅音,右手代表一个元+辅音,组合音节时击掌,以形象的方式加深音节的概念。
(3)在语篇朗读中强化拼读能力
阅读的深层结构是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力,这是阅读的高层次目标。单词识别和阅读流利度是阅读的表层结构,是对文本本身的观察。为了到达深层结构,我们通常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冲破表层结构,即帮助学生实现准确地、轻松自如地、富有韵律地流利阅读(刘宝胤,2015)。
在朗读语篇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重音、连读等朗读技巧的指导,还应加强单词中基本发音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语音的辨识,提高解码能力。如教师在指导译林新版《英语》三(上)Unit 8 Happy New Year朗读时将a,e i o,u的发音用横线标注。
如第一遍朗读时特别关注含有a的单词:
Happynew year,UncleJohn! Happynew year! This is for you Helen.Thank you,Uncle John.What’s this?It’s a doll.What’s that?It’s a ball.What’s this?It’s a robot.It’s for Tim.
第二遍特别关注含有i的单词:
Happynew year,UncleJohn! Happynew year! This is for you Helen.Thank you,Uncle John.What’s this?It’s a doll.What’s that?It’s a ball.What’s this?It’s a robot.It’s for Tim.等。
其他元音亦是如此。经过音节凸显法,学生强化了音素意识,加深了单词拼读规律的印象,提高了朗读的流畅度和精确度。
2.整体式语音教学
语音意识和拼读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日积月累的浸润中逐步形成。因此我们带领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时,在整体设计的理念下将语音教学内容逐步渗透在各个课时。如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第一课时:日常会话交流—初步感知语音
欣赏一首关于ch的歌曲进行热身,然后在充满温情的互动中逐步揭开教师的个人信息。在此环节,教师巧妙地将个人信息都围绕ch展开,既让学生们觉得趣味横生,又适时地渗透了本单元的语音知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及时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念诵韵律诗文——强化字母发音
基于第一课时对于ch发音的初步了解,本课时着重对书本内容开展深入学习。在此案例中,教师将众多含有ch发音的单词巧妙地串联在节奏欢快的rap中,通过说唱加深对ch的发音感知。然后从rap歌词中抽取含有ch发音的单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ch的发音。之后,教师播放ch的发音视频并指导发音技巧,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Sound time板块的图片和语音缺空小诗,学生依据图片信息将相应的单词填入小诗中,在韵律小诗中理解词义,并进一步深化ch的发音。
第三课时:辅元拼读训练—培养拼读能力
语音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运用发音规则,在阅读故事或语篇时借助这些规则朗读新单词,能有效避免出现阅读时一遇到新单词就翻阅词典或畏惧阅读的现象,有助于学生阅读流畅度的形成。在本课时中,教师基于语音小诗念诵形成的语音意识,将ch跟以往所学的单元音a,e,i,o,u进行单音训练,在牢固掌握拼读规则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大量的新单词让学生练兵,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第四课时:语音故事阅读—提高阅读流畅度
刘宝胤老师提到:“自然拼读是开启英语阅读大门的钥匙,是英语阅读的工具。学生学会了自然拼读,就获得了对陌生单词解码和拼读的能力。再结合以前积累的听说词汇,通过图片和上下文,就能理解阅读内容的意思。”第四课时,是培养学生运用自然拼读这一阅读工具开展阅读的最佳时机,在本课时中,教师从课外精心选择含有ch的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借助拼读规则和图片的提示理解朗读故事。学生基于前几节课奠定的拼读能力,自信地朗读,并发出会心的笑。
语音感知—拼读训练—故事阅读,整体设计理念下的Sound time板块在四个课时中以不同的面貌呈现在学生面前,潜移默化地将语音知识渗透在语言学习的全过程,成为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能力,也为英语学习打开一扇新的窗户。
(三)学习资源从教材文本走向多元丰富
对照课标对小学生二级语音目标,现行译林教材的语音学习内容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如语音歌曲歌谣“Phonics kids”,“Little Fox”等拼读视频,绘本拼读故事或flash等。除了上述资源,教师还设计拼读日历卡,拼读词卡、游戏卡等多样化的教学用具丰富语音板块的教学。
1.动感视频强化语音意识。
教师依托“Phonics song”“Little Fox Phonic kids”等拼读学习资源,在律动中让学生感知字母及字母组合的发音,在视听欣赏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领会发音规则,从视觉上建立音形的联系。
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Sound time板块时,教师借助“Little fox”音频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感知“U”在闭音节中的发音,通过视频的强化刺激,学生不仅对U的发音有深刻的印象,在无意注意中也领会了U的发音。
2.拼读教具练就拼读能力
学生在初步掌握拼读规则之后,需要大量听说练习强化随之形成能力。教师可以制作操作便捷的教学用具来引导学生开展练习。如:在教学基本发音之后,在每节课前利用几分钟时间快速翻动拼读日历本,训练学生从音素到音节的拼读能力,如ab,eb,ib,ob,ub或ba,be,bi,bo,bu—bat,bid,bud,dot,tub。又如教师可以制作字母及字母组合flash cards,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强化语音意识。教师也可以制作语音puzzle、转盘、陀螺等,帮助学生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3.绘本故事深化拼读能力
学生借助拼读基础进行大量认词,能大大激发其学习拼读的积极性。而在识词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提供趣味故事阅读的机会,学生借助拼读基础自主开展阅读,能进一步深化拼读能力,并让学生体验熟练拼读带来的成功感。
如教师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五(上)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 Sound time板块时,继拼词训练之后,教师以“Little Fox”的Flash故事为载体,将大量含有U的CVC单词以趣味故事的形式整体呈现,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大胆地运用拼读规则开展自主阅读,既体验了自主阅读的乐趣,更体验了拼读带来的成功感,有利于学生阅读流畅度的提高和产生故事阅读的兴趣。
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的理性认识阶段。教师要站在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深入钻研译林Sound time板块的教学策略,打破原有的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快速解码的能力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语音学习的途径,使语音学习真正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力,形成核心素养的有效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