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2018-12-05叶珊珊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丝路陕西省陕西

叶珊珊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研究中心,西安710016)

引言

古丝绸之路横贯亚欧,为沟通东西文化、促进商贸往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们留下了经久不衰、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陕西省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在此次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来,陕西省主动融入全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大局,紧锣密鼓出台各项政策并逐条落实,印发了《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制订了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而今,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为这些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要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亚洲旅游资源丰富,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应该发展丝绸之路特色旅游,让旅游合作与互联互通建设相互促进。”陕西是我国的文化旅游大省,文化旅游也是陕西的特色和优势产业,2017年陕西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文化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推进资源整合、项目结合与产业融合,着力构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工作要求,将陕西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科技教育和文化旅游交流的中心。在陕西省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之际,如何利用好已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保持陕西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迈上新台阶的关键之举,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文化旅游产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给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强的增长动力,同时也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愿景的一步步实现。因此,发展“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旅游产业是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民心相通与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

文化旅游产业能够为区域汇聚人气,推动贸易发展,促进交流合作,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带建设初期,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实际发展各异,彼此交流不足,其他产业合作周期长、见效慢的情况下,文化旅游业可作为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以及沿线各国合作的润滑剂,先行发展,通过文化旅游的交流碰撞,让彼此更多地了解对方国家,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促进沿线各国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据国家旅游局预计,“十三五”时期,我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1.5亿人次的游客、2 000亿美元的旅游消费。同时,我们还将吸引沿线国家8 500万人次的游客来华旅游,拉动旅游消费1 100亿美元。陕西省拥有丰富的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应抓住机遇,以文化旅游为抓手,成为丝路经济带建设的先锋,进而促进陕西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旅游产业是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

丝绸之路是世界最精华旅游资源的汇集之路,集中了80%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也是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黄金旅游之路,涉及60多个国家、44亿人口。丝绸之路沿线众多文化旅游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是促进对外经贸往来的有效方式。陕西省旅游业应抓住机遇全力塑造旅游新形象,提升陕西旅游的软实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领略陕西之美、丝路之美,这也是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陕西、认识陕西、投资陕西,提升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三)文化旅游产业是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可达性的良好载体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交通联系密切。旅游系统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目的地系统、客源地系统和旅游出行系统。出行系统是连接目的地系统和客源地系统的纽带。旅游交通可达性是利用特定交通系统从旅游客源地到达旅游目的地的便利程度,它是影响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要素流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区域旅游经济相互联系强度的空间指向,是对出行系统的量化,关系到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高铁的发展将成为丝路旅游的有力保障。在“十三五”末,陕西省或将实现地级市全部通高铁,西安市或将成为全国高铁交汇最多的城市。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将为陕西省开发高铁旅游提供强大支撑,不仅能够增加来陕游客数量,提升出行品质,同时也会促进路网、航空网、能源网和互联网基础网络建设,为陕西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进一步的有力支撑。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陕西省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缔造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灿烂古代文化。陕西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4项,省级441项,市级1 415项,县级4 150项。近些年来,陕西省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在数量增多的同时,质量也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规模稳定增长,2011—2017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80亿元增至900亿元,年均增速15.9%。同时,陕西省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A级旅游景区312家,其中5A级7家、4A级82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5处。“十二五”期间,陕西省旅游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14.14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7万亿元,分别比“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80%和226%。2017年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2 284.3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 005.8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83.74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7.04亿美元,入境游客和国际旅游收入多年保持较高的增速,入境旅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二)文化旅游产业合作日益频繁,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6年,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西治会实现更名并成功举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平台得到空前拓展。2018年第五届丝路旅博会共开展商务洽谈6 000多场,有关陕西省的旅游重点项目共签约131个,合同金额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合同额同比增长252%。多个丝路沿线地区的旅游部门在西安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合作联盟”,合作开发丝路国际旅游产品,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并开通了20多条丝路国际旅游线路及旅游专列。同时,陕西省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的友好交流,新增友城和准友城关系19对,2017年8月实现了对中亚五国友城全覆盖。伴随与中亚及丝路沿线等国友好省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陕西积极探索与友城间的互补性与同共性,积极推进陕西省农业、能源、矿产、建筑材料、纺织等产业海外布局,促进陕西省在丝路沿线国家投资发展和贸易合作。截至2015年,陕西省在中亚国家的重点项目投资额已超6.49亿美元,项目涉及石油化工、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建材等行业,合作项目超过100个,陕煤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的石油炼化厂成为该国最大的投资项目。

(三)深化与沿线国家人文交流,依托民心实现互联互通

近几年陕西省与丝路沿线国家积极开展人文交流活动与合作。跨国联合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顺利,涉及中、哈、吉三国的“长安—天山廊道路网”联合申遗成功,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的团队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寻找大月氏”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丝绸之路网络平台国际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和艺术节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相继举办了“丝路寻梦·人文陕西”中外媒体采访、“‘一带一路’上的陕西”等大型采访,在哈萨克斯坦通讯社网站开办“中国陕西:丝绸之路开始的地方”专栏,使陕西故事传播更远。特别是随着印度总理莫迪、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韩国前总统朴瑾惠访问陕西省,国外元首家乡外交效应持续升温,仅2015年一年就有11位外国元首先后来陕访问。同时,陕西省充分发挥科教人文优势,依托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组建中亚学院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在西安市成立了丝路经济带大学联盟,接纳中亚国家的学生1 200多名。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但同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推进力度不足,缺乏跨区域跨国界的总体规划布局及顶层设计;文化旅游产业外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产业关联效益不高;有关文化旅游金产业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制约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短板,亟须采取相关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丝路旅游不仅是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更是陕西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把握时机、利用好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对陕西省文化旅游业提升发展至关重要,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打造独具特色的丝路旅游精品路线,促进区域间文化旅游资源整合

我国申报成功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一共有22处,陕西拥有7处,成为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点最多的地区。因此,应发挥陕西省资源优势,加快以西安市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等文化旅游产品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避免旅游产品的同质化竞争。同时,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可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宗旨,扩展大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围绕古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积极开展区域间资源的整合,共同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丝路文化旅游共同体。

(二)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丝路旅游游览新方式

陕西省作为丝路起点,在向西开放中具有链接欧亚的区位优势,应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在高速公路、高铁和机场建设等方面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统筹区域旅游通道建设,构建新丝绸之路旅游大通道。同时,要加强陕西区域内部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考虑区域旅游发展需要,加快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的建设进程,完善交通标识,提高所有旅游区的通达性和舒适度。此外,专门设计面向高铁、高速公路、航空游客对接的旅游线路,以热点旅游区为核心,科学布局交通梯度旅游节点,使陕西省成为旅游客源集散地、旅游目的地、交通汇集地“三地合一”的旅游桥头堡。

(三)以多元视角构建陕西省文化旅游形象,以开放态势创造发展空间

陕西省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平台,抓住时机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发挥陕西作为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的优势,做大做强陕西省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丝路起点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等项目,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以更多元化、更积极的形象吸引更多世界游客。陕西省文化旅游的形象也为陕西省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通过多元化的宣传和展示,把秦岭的美丽山水、淳朴勤劳的民风、浓厚的人文气息、包容开放的精神等美好形象宣传到位,完全有机会把来陕旅游的游客变成投资陕西的商客,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向陕西,进而为陕西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加强文化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提供适应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服务

“一带一路”幅员辽阔,消费群体多样,需求差异较大,公共服务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给陕西省“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从中央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来看,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服务的针对性,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解决差异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改革陕西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例如,近年来旅游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游越来越流行,游客出行方式也趋于自驾游、骑游等,旅游景区管理部门应积极适应这些新变化,努力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开发更具吸引力的旅游新项目,如在有条件的景区内规划建设房车营地工程、户外帐篷青旅等。

(五)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文化旅游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相关配套产业的支持与服务,金融服务体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系之一。积极开展金融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互联互通,也是陕西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提升金融等领域的合作层次,积极推动陕西省文化旅游“走出去”。着力构建区域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国际经贸合作能力,搭建“一带一路”国际金融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扩大金融开放合作,争取金砖开发银行、国际复兴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型开发机构来陕西省设立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并积极争取服务“一带一路”文化旅游专项资金。加快金融聚集区建设,推进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示范区和商业金融街区建设,建立“一带一路”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

(六)以文化旅游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治理水平提升

陕西省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应借助丝路旅游的发展契机,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提高来陕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和娱乐消费水平。同时,要以国际高水准的要求促进旅游管理体制和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使景区运行机制更系统化、专业化、国际化,使游客体验更舒适、便利、安心,使城市更美丽、文明、宜居。

猜你喜欢

丝路陕西省陕西
丝路•山海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在敦煌,感受千年丝路的不同开放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