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威宁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2018-12-05贺菊莲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28期
关键词:威宁洋芋种薯

贺菊莲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 550025)

马铃薯产业既是“饱肚农业”又是“赚钱农业”,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黔西北高原,盛产马铃薯,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近年来,威宁培育马铃薯产业为全县第一大主导产业,在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威宁马铃薯产业既是威宁实现农村稳定,解决温饱奔小康的必然选择,又是加快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腾飞的必由之路。

SWOT分析法通过分析区域经济活动自身所具备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所处环境中的机遇(Opportunity)、挑战(Threat),为制定提升经济活动竞争力战略提供系统判断。笔者借用该方法对贵州省威宁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

一、威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威宁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1750年前,威宁就已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是最早引进马铃薯种植的地方之一。马铃薯是该县适宜范围最广、群众接受程度最高的种植品种。

威宁土地肥沃,地处高寒,光、热、水、土、气等自然条件适宜优质马铃薯生长。威宁地处亚热带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区域,冬暖夏凉,雨热同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日照时间较长,为全省之冠。

威宁马铃薯拥有独特品质优势,产量高,品质好,绿色无公害,加工周期长达8个月,质优味美,食用口感好,无论是烤着吃、炒菜吃,还是煮着吃,都有一股特有的山地鲜香口感。马铃薯亩产平均高出全国20%,是全国马铃薯种薯的首选地,其淀粉及干物质含量较高,是较好的淀粉加工原料。

威宁以马铃薯种植为主业,马铃薯种植规模大,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威宁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据报道,马铃薯种植遍布全县39个乡镇(街道),常年种植面积165万亩,总产量达280万吨以上,总产值超过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马铃薯产业的收入达 1 700多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1]。

威宁马铃薯已有一定知名度,威宁有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美誉。联合国将2008年命名为“国际马铃薯年”,同年4月,中食协马铃薯专业委员会正式命名贵州威宁为“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贵州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也于同年2月将威宁命名为“马铃薯加工示范基地”,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首届马铃薯文化节。2015年中国南方马铃薯产业发展论坛在威宁举行,2017年全国马铃薯大会在毕节召开,这些会议均提高了威宁马铃薯的知名度。

(二)劣势

李怀奎先生曾指出,制约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系列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产业化投入不足,思想认识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二是优质专用品种还比较缺乏;三是科研推广工作滞后;四是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五是销售渠道不畅;六是贮藏保鲜技术落后[2]。威宁县是马铃薯生产大县,但与先进省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马铃薯产业仍处在一个较粗放、不成系统的散发状态,生产水平有待于进一提高、品种结构尚需进一步合理化,科技研发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规模、种薯组培和扩繁规模尚需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组织化程度、马铃薯加工能力及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良种良法推广普及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总体收益,加强营销流通能力,提升深加工转换程度及市场竞争力等[3]。

(三)机遇

首先,政府重视及政策支持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农业部正式提出将马铃薯发展为主粮,马铃薯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西部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贵州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意见》为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支撑。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威宁的传统马铃薯产业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升级。除了常规的资金投入,还大力注入科技要素,全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015年,威宁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就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快优质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强化种薯质量及市场监管,强化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创建推广,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发展模式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4]。

其次,威宁马铃薯拥有广阔的需求市场。马铃薯号称“世界第二面包”,它不仅曾经是农村居民的重要口粮,如今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所钟爱,使其市场身价倍增,前景光明。目前在贵州省,马铃薯已经成为贵州饮食文化中重要的原材料。油炸薯条、油炸薯片、干煸洋芋丝、青椒洋芋丝、洋芋鸡等等,琳琅满目,口味各异。贵州小吃中有些百吃不厌的经典小吃,如洋芋粑、现炸麻辣洋芋片、土豆片等,就是用马铃薯做的。

(四)挑战

虽然贵州省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但省内马铃薯产业发展面临如山东、甘肃等马铃薯大省的强势竞争。马铃薯产业是甘肃作为全省重点培育的区域性特色优势产业。甘肃定西市早把马铃薯产业列为全市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之首,后又进一步着力打造“中国薯都”的战略构想[5]。不过,应辩证看待这些挑战,有压力就有动力,有竞争才能有提升。即使把视线局限在省内,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亦面临竞争,如水城打造全国马铃薯商品重点基地。早在2010年,水城县就将马铃薯列为全县“七大农业产业”,重点规划、重点布局。2011年该县加大投入,着力打造全国马铃薯商品重点基地县[6]。

二、威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对策

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有助于威宁脱贫攻坚,促进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总结其发展经验,思考其发展的主要措施具有必要性。

(一)政府继续支持马铃薯产业化

政府的扶持和投入,是后进地区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条件。政府要组织协调管理销售大户、种薯龙头企业、各种加工企业、科研机构、马铃薯协会及马铃薯大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转;大型先进加工企业的创办,建设马铃薯基地、改善马铃薯投资、融资环境,均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扶持,为威宁的马铃薯种薯基地及市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如贵州省财政厅、省农委联合下发《关于下达2016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马铃薯发展资金)的通知》,其中,下达给威宁自治县马铃薯现代种业发展资金550万元,该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等[7]。另如在省财政厅、省农委联合下发的2017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补助资金中,下达给威宁农业生产发展(马铃薯主食开发试点)补助资金200 万元[8]。

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应深入调研,走访群众,从威宁马铃薯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符合该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政策。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鼓励经销商为马铃薯的销售献计献策,并做出实际性的努力,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同时,从人民利益出发,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如面对经销商压级压价,一定要采取打压政策,避免出现市贱伤农的局面。政府主要运用政策和行政手段为马铃薯种植农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提供政策服务,组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马铃薯专业协会,配备专门人员抓马铃薯产业链条,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宣传发展马铃薯产业优势和致富典型等。

(二)科技助力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重视发挥科技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科研推广工作,加强推广宣传与技术培训。加强科研对接,培育优势品种。在种植上,要加大科技投入,农技部门要多培育口感好,薯型光滑的品种,大力开发优质专用品种,引进、鉴选、组培快繁马铃薯新品种,依靠现代农业新技术嫁接传统栽培方式,创新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及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种植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能破解高寒山区冬季不能种植喜温农作物的种植难题。为打造优质马铃薯品牌,贵州威宁农牧局免费发放5 100吨“荷兰15号”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给全县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种植农户。为给农民提供高效实用的技术,该局还组织农技人员对农户进行三膜覆盖早熟马铃薯生产栽植技术指导,以此规范马铃薯种植技术[9]。

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省农科院还在威宁建立了马铃薯科技园区,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省农科院马铃薯所主持马铃薯产业化集成技术服务威宁马铃薯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自2016年开展以来,通过该所的技术支撑,园区单位面积最高亩产量9千斤,平均产量都在4千斤以上,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每亩将至少增加500元。该所还在威宁开展高产高效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水平,促进威宁马铃薯产业标准化进程[10]。

(三)扶持专业合作社引领产业发展

发展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逐步改变马铃薯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局面。建立以合作社为主体的产业组织模式,组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有助于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一般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分散种植的马铃薯,组织外销。合作社还可吸收政府和企业的投资,并运用这些资金帮助农户提高马铃薯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和创新技术。贵州省第一家县级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是威宁自治县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以提供脱毒种薯为核心,以统一品种、做大品牌、规模种植、服务于农为标准,大大推动了威宁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政府应多扶持农民成立类似的专业合作社,为专业合作社搭建平台。

组建马铃薯产业协会,建成马铃薯交易市场,形成“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网络模式,逐步形成订单农业的发展模式,政府制定保护价收购政策,促使品种优质化、布局区域化、加工系列化、销售订单化,争创云贵高原马铃薯优势品牌,使马铃薯产业真正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依托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和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要想真正把农业产业做大,必须走深加工的路子,马铃薯加工要形成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依托和发挥规模化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做支撑,威宁以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积极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企业,发展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及马铃薯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提高马铃薯产业的加工水平和利用效率。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加工生产马铃薯面条、马铃薯精粉、变性淀粉、速冻薯条、膨化休闲食品等,并培植相关龙头企业。

威宁马铃薯淀粉含量高,适宜于马铃薯淀粉的加工。由于威宁县马铃薯非常适合加工,并且品牌效益好、产量大,吸引了不少加工企业在威宁入驻,比如威力淀粉集团公司、贵州玖圣集团淀粉加工企业等。这些企业直接收购当地洋芋,在当地制作成淀粉,再销往各地,大大节约了产品的运输成本,也极大地发展了当地的农业加工业,并提高了马铃薯产业经济效益。

(五)确定外向型发展战略以提升知名度

首先,打造“威宁洋芋”知名品牌,是威宁自治县壮大“洋芋经济”的战略决策。2009年,威宁县注册了“威宁洋芋”商标。2011年,威宁马铃薯合作社再次注册“南方薯宝”商标。此后,又陆续注册了“威雪牌”“黔海洋芋”“威宝牌”等马铃薯商标。商标注册确立了威宁县马铃薯品牌优势,并提高了马铃薯商品化率。该自治县先后荣获“中国南方马铃薯之乡”、国家工商总局“威宁洋芋”地理证明商标,“威宁洋芋”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其次,继续提升威宁马铃薯的知名度,在竞争中创名牌,保名牌,确立优势。提升“威宁洋芋”品牌知名度,全面宣传和展示威宁马铃薯的品质和生态优势。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应多多举办马铃薯文化节,扩大影响。应继续强化品牌创建推广,着力培育“威宁马铃薯”区域公共品牌,创建更多的名优产品。

最后,突出自身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随着全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脱毒种薯需求量进一步增大,根据市场需求,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将威宁建成“中国南方最大的脱毒种薯基地”。种植马铃薯因地制宜,种植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扬长避短,以自己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去参与市场竞争,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度,严格执行农产品生产质量和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

(六)着力构建马铃薯销售渠道

首先,狠抓市场营销,扩大销售市场,利用网络平台,开辟多种马铃薯销售渠道。近年来,威宁县县采取“政府引导、协会(合作社)运作、企业销售”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小洋芋”对接大市场销售之路,但尚需进一步努力。种植户应在合作社的帮助和引导下,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就地解决马铃薯的销售问题。公路、铁路是往外运输马铃薯的重要通道,铁路运输环节杂费多,必然会导致运输成本增大。针对此类营销困难,政府应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局着想,多与铁路部门协调,尽量减少多余的费用,开通洋芋专列。同时,要在马铃薯种植重点乡镇建立起马铃薯交易市场,在收购环节上严格把好质量关。

积极参加国内各种形式的马铃薯生产、科研及商品交流会,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借助贵州大数据发展之东方,积极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大力发展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拓展销售渠道,打响威宁马铃薯名气。

(七)整合威宁其他资源助推土豆走出大山

威宁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威宁草海闻名天下,应整合资源,借助民族资源、黑颈鹤之乡等资源推助威宁马铃薯走出大山。高原马铃薯种植风光是高原观光的重要内容,应尝试走马铃薯产业化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创新之路。

三、结语

总之,威宁马铃薯产业发展应遵循农业部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总体要求,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延伸产业链,使马铃薯产业能向规模化、集约化和规范化发展,使威宁逐步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精加工基地、马铃薯生产基地、脱毒种薯基地。

猜你喜欢

威宁洋芋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贵州威宁一次雹暴过程的雷达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自大的马谡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应用及发展思考
脱毒马铃薯技术要领
盘县老年门球队在协作赛上获第一名
永远的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