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解析
2018-12-05林学俊
林学俊
(陆军工程大学政治工作系,南京 2111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回答了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等根本问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质。深入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逻辑,深刻领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方式即实践出发来考察历史,揭示了历史的主体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民,人民的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由此形成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点,得出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主人的结论,要求始终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根本价值取向和目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和服务人民的内在统一,彰显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确证和现实表达。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劳动实践为核心范畴来考察历史发展。人只有生活着,才能创造历史。因此,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而人要生活,首先就得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解决吃、穿、住、行等基本问题。因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前提,决定着政治、宗教、科学、文化、艺术等其他社会活动。人类社会的经济关系,及其派生的政治关系、思想文化关系等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物质生产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并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必须从物质经济基础出发来说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人民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不断总结传播生产经验、发明创造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提出变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客观要求,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代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推翻和淘汰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由此实现社会变革,成为推动历史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2],要求我们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由此承认人民是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坚持和发展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和服务人民的内在统一
人民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服务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保证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使人民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广泛权利和自由,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空前高涨,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更加显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致力于服务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依靠人民共同治理国家和社会、服务人民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统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与要求,为新形势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4]。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
利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根源。人们在生产、经济交往中的合作或斗争无不是围绕物质利益展开的,任何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都可以从利益那里得到解释。因此,利益支配着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对人民创造力的发挥和历史的发展进步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始终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要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6]因而坚持和发展了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并为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追求利益的新趋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了勃勃生机。
二、主要内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观察当代中国的发展形势、破解当代中国的发展难题,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目的、动力和归属进行思考,得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结论,由此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发展为了人民
人民创造了历史,是历史活动的主体,理应是发展的目的,因此,发展必须为了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人民的期待和追求作为发展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党的使命就是要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党推进发展的根本方向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为此,我们要关注人民需求,要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各种平台、利用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回应人民关切,通过着力解决人民反映的现实问题让广大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发展为了人民,意味着发展的目的由物转向了人。西方主流发展观追求物质财富的积累,认为发展的目的主要是GDP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人均收入的提高,忽视普通劳动者的真实情况和感受。这一发展观由于没有立足于满足人的需求,难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导致增长常常被经济危机打断,使得发展不具可持续性。这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曾经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发展实践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7]。在此时代背景下,发展为了人民,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除了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人民是发展的目的,要求发展全方位满足人的真实需要,全方位丰富和提高人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把个人理想追求自觉融入到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事业当中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了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发展依靠人民
人民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为此,发展必须依靠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就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承认“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为此,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要用一些清规戒律来束缚人民群众。与此同时,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自觉做到推动发展向人民问计,改进发展向人民请教,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推动发展的经验和力量。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以物质驱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此时,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力量,充分激发人民的创造智慧,充分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中国实现由大国走向强国的战略转型。
(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根本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因此,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坚持人民是发展成果的享有主体,努力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的各方面权益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就是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下大力气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教育就业机会不均等有违公平正义的突出问题,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发展为了人民,揭示了发展的出发点;发展依靠人民,揭示了发展的动力;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揭示了发展的归属。发展为了人民,使得发展依靠人民有了充分理由;发展依靠人民,决定了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则进一步落实了发展为了人民。
三、价值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其价值追求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共产主义时说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这明确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唯物史观的最高价值追求。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2],明确表达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愿景。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和丰富,主要是指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人的能力的全面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通过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通过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生产力高度发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使人摆脱贫困状态,并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人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从事文化娱乐、科学研究、文学创作等各种各样的有益活动,培养了人多方面的情趣、爱好及能力,使人不仅在物质关系上而且在精神关系上日益丰富,使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在自主活动中得到全面发挥。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带来的物质资料十分充分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幸福作为第一目标,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好的物质生活,还包括好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好的生态环境,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通过社会的全面进步来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人的全面发展,其实质就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更应体现在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内在素质的提高上。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体精神和价值导向的历史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成员的思维结构、道德理念、价值观念、心理模式、行为方式等,对于人的思维、观念、心理、性格、情操、意志等内在素质的塑造和提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精神文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不仅使人境界崇高、行为高尚,而且对培养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在人的各种素质中起主导性作用。当今世界进入到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重要资源,社会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深化科技、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和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在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过程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带动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准备社会条件
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各种条件予以保障,特别是具有充分经济社会意义的物质、文化、制度等方面条件的保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集中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思想感情和价值追求,通过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准备了社会条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仅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强化依法治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促进人的社会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人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既需要厚实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合理公正的社会制度。全面深化改革通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创设和完善更加公平的社会制度,保障整个社会环境的公平正义,最大程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全面依法治国不仅要求人民遵守法律,更要求各级政府切实按照法律办事,运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办好事,从法治层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从严治党通过从严治吏、正风反腐、严明党纪,使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 领导核心,从执政主体上保证了人的全面发展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