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盛夏,人人都是重口味

2018-12-04

食品与生活 2018年8期
关键词:梅干菜口味小龙虾

相比春天的小骚动、秋天的小忧郁、冬天的小慵懒,夏季是热辣而充满活力的。如果仔细盘点,北京的爆肚儿、京酱肉丝,成都的麻婆豆腐、尖椒小炒肉,广州菠萝蜜煲鸡、榴莲炖鸡,哈尔滨的烤串、蚕蛹……哪个不是疯狂刺激味蕾的杰作?

酷暑天,舌头去哪儿了 陈实

正午12点,34℃的上海,灼热的阳光透过我晒得发烫的头发直抵舌根,把最后一点对食物的欲望蒸发殆尽。

这种时候,一瓶高热量辣舌头的冰可乐,或是一根又甜又腻的冰淇淋,绝对比吃饱肚子更令人神往。即便真的为了解决饥饿感,一碗冷面、冷馄饨,也胜过山珍海味——花生酱要浓厚,辣椒油要红艳辛辣,醋一定要酸溜溜的山西老陈醋,豆芽要细,香菜要多,如果加一份海派八寶辣酱浇头就更好了。

夏天,还真的就是一个五昧杂陈的季节。相比春天的小骚动、秋天的小忧郁、冬天的小慵懒,夏季是热辣而充满活力的。满大街弥漫着烤羊肉串的孜然昧、炸鸡排的香味、西北面馆的土豆牛肉盖浇面的甜热味……在这些食物的气息与满大街热裤美女散发的香水味中,还能分辨得出飘过来的香味是麻辣小龙虾还是十三香小龙虾,才是真正的“吃货”。

能让精致优雅的上海人不顾吃相,冒着一身名牌溅满油腻的风险,忘却大蒜入口即散的霸气味道,同时放下亲爱的手机去大快朵颐的夏季食物,恐怕也就是小龙虾了。鲜活的小龙虾颜色没有煮熟后的那么鲜艳,当它们成为食物时,绚烂的红色浸没在各种不同的口味中,让人难以抵御。

最出名的小龙虾昵称“麻小”,其实就是麻辣小龙虾,重油、重辣、重花椒,绝对重口味。如果你近距离观察厨师烧小龙虾,会发现那些佐料炒在一起已经够刺激了——烧一锅热油,姜、蒜片扔进去煸至焦黄,随后放入辣椒、花椒、小茴香、陈皮、白芷、八角、桂皮、甘草等“秘制香料”,一勺子料酒下锅,热气冲天。随着厨师长勺乱舞,一大群小龙虾翻滚跳跃就成了热气腾腾、色彩斑斓的一大盘。戴上手套心急火燎地剥开,喂到嘴里立刻让人以为舌头受了伤,心跳加快,热汗直冒,这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类似吗啡的人体自带麻醉剂——内啡肽,于是你感到很美好,还会爱上这种感觉。

武汉也是一座江滩城市,武汉人喜欢夏天吃火锅。小时候,我常常看到大人光着膀子,坐在火锅店里喝着冰镇啤酒,那种惬意的感觉很令人神往。后来才发现,啤酒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重口味的火锅。红油荡漾的一锅子底料,里面辣椒、花椒各种香料,烧得透红的火炭,铜锅子“噬噬”地冒着白烟,牛、羊肉涮几秒就可以了。麻酱、沙茶、蚝油、芝麻、香菜、辣椒面、麻油、芝麻酱搅和成一碟子蘸料,涮出来的东西蘸上这厚厚的一层,才成为“进口的产品”。配菜必然是糖醋大蒜、蒜泥黄瓜,杀菌、清火、退热。舌头是没知觉的,浑身的负能量和烦心事似乎都随着汗水流出了脑门和脊背,伴随着空调吹来的冷气白烟,喝下一口冰啤,真是有如江上春风,外热内凉,无限舒爽。

中国人的夏天,真的离不开重口味。如果仔细盘点,北京的爆肚儿、京酱肉丝,成都的麻婆豆腐、尖椒小炒肉,广州的菠萝蜜煲鸡、榴莲炖鸡,哈尔滨的烤串、蚕蛹……哪个不是疯狂刺激味蕾的杰作?

盛夏,人人都是重口味。带着一种“舌头去哪儿”的感觉走出餐厅,人们会继续他们的小文艺、小清新或者小繁忙。毕竟吃饱了才能好好奋斗,对生活优越的现代人来说,吃饭再也不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取悦舌头,让它卷进食物的同时取悦自己的心灵。胖也不怕,就告诉朋友们,这个夏天我长的不是肉,是我的血汗钱。

三伏天,怎能缺了那股子臊劲儿? 郭艳文

自从几年前一位朋友的父亲在上海奉贤区开发了一个度假村后,朋友圈里就多了一道每年必不可少的节目。一到入伏时节,恹恹的暑气裹挟着湿气猛烈袭来,他就会唤上一群酒朋诗侣去他那儿吃羊肉宴,排场搞得相当大。

顾名思义,羊肉宴上只吃羊,我们几十个人拥挤地围坐在几张宽大的圆台面上。服务员把一盘盘菜端上来,从冷盘的盐水羊肝到乳羊清汤、地锅羊肉、风味卤羊头、红烧羊腿、碳烤羊腰子、爆炒羊杂、羊肉包子,口味一个比一个重。此时窗外酷暑难耐,农家自留地里土壤被烤得发烫,屋内的空调在和室外的烈日做一场艰难的拔河比赛,尽管冷气已经调至最低温度,但几番羊肉和烧酒下肚后,大家身上还是开始冒汗,吃得酣畅淋漓。空气中,浓郁的羊肉臊劲儿和浓油赤酱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吸附到每个人的毛孔里,这股味儿可以在炎炎夏日里跟随你几天几夜。

我第一次收到羊肉宴邀请时的反应是“大热天里吃这么热的东西,不要喷鼻血吗”,后来才知道,三伏天里吃羊肉的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汉书》中有“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焦羔,斗酒自劳”的记载。每年冬至和大伏是进补的最佳时期,很多慢性病患者若在这两个时节进行食疗,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羊肉味甘性热,乃大补之物,在三伏天适量食用,不但可以促使身体大量排汗,逼出阴寒毒邪,还有助于缓解冬天因寒气引起的病痛。十几年前,“伏羊节”在江苏徐州诞生,并以此为中心往江淮地区乃至全国蔓延,在大伏天吃羊肉便从一种民俗变成了饮食文化。

不过,羊肉这种自带重口味光环的食物就跟榴莲一样,有人爱之深,也有人恨之切。身边不乏不吃羊肉的人,比如我老公自称“食肉者”,却唯独对羊肉敬而远之,每次只要一闻到那股味道他就浑身不舒服。

作为一枚钻石级的日料“吃货”,我也曾不理解羊肉为什么在日本的饮食文化中几乎处于缺席状态。日本人似乎不喜羊肉,从古代中国传入日本的羊羹也被迅速去羊肉化,转变成用赤豆和面粉为原料的甜品,还真有挂羊头卖狗

肉的感觉!莫非这和日本料理注重清淡饮食有关,羊肉那股子臊劲儿让日本人望而却步?

后来询问了在复旦研究日本历史的堂妹才知道,日本曾经因为宗教原因,在长达1000多年的历史中都有着严格的禁肉令,那会儿日本人别说是吃羊肉了,就是猪、牛都不许杀了吃。正因为基因里没有食红肉的特性达千年,到了明治时期,日本成年男子因为营养不良,平均身高跌至1.55米。大概天皇也知道不能再这么折腾下去,他终于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肆鼓励日本人吃红肉、喝牛奶。很快,牛肉开始在日本饮食文化中盛行开来,但羊肉可没那么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日本的气候和环境不适合大范围牧羊,另一方面,羊肉浓郁的臊气也让刚适应红肉不久的日本人闻之逃命,羊肉最终没能走上日本人的餐单。直到今天,日本也只有北海道尚食羊肉,据说铁锅烤羊肉这一吃法还是当年成吉思汗传过去的呢!

浓烈能让人咀嚼出家乡的况味 吕婵

每逢高考时节,被热议最多的便是作文。记得我高考那年,既有大作文又有小作文。小作文题目为《初夏的时令特征》,当时我在文中从衣写到食,有个细节至今仍清晰记得——当写到诱人的油爆子虾时,我忍不住咽起了口水。如今想来,这是否说明小小年纪的我就暴露出“吃货”本质。“民以食为天”,自我安慰下,爱美食其实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体现。你看袁枚,大才子、诗人,不顾“君子远庖厨”定律,对美食情有独钟,把研究吃喝当成生活中的乐趣,写就古代中国烹饪宝典《随园食单》。

再回到那年高考,其实当时在写初夏美味之时,我的脑海中已经浮现出了盛夏时节家中必做的一道菜——梅干菜烧肉。烈日炎炎,蝉呜聒噪的酷暑时节,味蕾也跟着慵懒起来。都说夏季饮食宜清淡,但很多人家的餐桌上都会有重口味菜式闪亮登场,那些口味浓烈的菜肴可是撩拨味蕾的小确幸,它与绿树浓荫、蔷薇飘香的夏日构成了和谐的混搭风。就像吃着麻辣小龙虾,唆着酱爆螺蛳,就着冰啤酒看世界杯,是很多人畅快淋漓、浓墨重彩的夏夜记忆。那一款浓油赤酱的梅干菜烧肉,亦是我记忆中盛夏的味道。

梅干菜是浙江地区传统特色名菜。每当桃红柳绿、蝶舞蜂飞、芥菜抽芽的时节,伴着春的鲜活温润气息,江南的人家便开始腌制梅干菜了。《越中便览》记述:“梅干菜有芥菜干、油菜干、白菜干之别。芥菜味鲜,油菜性平,白菜质嫩,用以烹鸭、烧肉别有风味。”《随园食单》中提及香干菜制备工艺:春芥心风干,取梗淡腌,晒干,加酒、糖、秋油,拌后再蒸之,风干入瓶……

新鲜采摘的芥菜菜心,洗净、切碎、晾晒、装坛、盐渍、揉搓、腌制、脱水、蒸熟、日晒、再蒸,如此数次,装坛、密封……传承了数百年的纯手工工艺,制成香气醇厚、久藏不坏的干菜。而绍兴地区用早春春笋一起腌制的笋干梅干菜,则让梅干菜更加惹味。虽朴实却风味独特,一举使梅干菜跻身为当年江南进贡皇家的“八大贡品”之一,也呈现在鲁迅先生笔下:“在绍兴,每当春回大地,风和日丽之时,便是腌制梅干菜的大好季节……”

将梅干菜用以烧肉,尤为香烈开胃。肉一定要选肥瘦均匀的,能看到三至四层肥瘦相间的五花肉为最佳。夏日里,当一碗闪着浓烈酱色、飘着浓郁鲜香的梅干菜烧肉上桌,会引得人食欲大开,一尝为快。我更偏爱回过锅的梅干菜烧肉,回锅以后的梅干菜呈土褐色,更绵软,饱吸肉汁,越嚼越鲜美,越嚼越有味。五花肉塊也由于回过锅而更咸甜适口,酥香入味,咬一口,鲜香顿时充盈唇齿间。就是这一碗家常风味,它的浓烈能让人咀嚼出家乡的况味,让流转在舌尖的好味道熨帖思乡的胃,抚慰思乡的心。

四川人的夏天,都能水火相容 莎菲

四川口味,素以“麻、辣、烫”著称,到了夏季,更有冰粉、酸汤、雪糕相辅助,几乎每个四川人在夏天都有着“水火相容”的重口味。外地人常常以为四川人喜欢冬天吃火锅,但是只有到了四川,他们才发现,炎炎夏日,四川的火锅店生意更加火爆。室内开着空调吃,室外吹着凉风吃。吃了火锅辣着胃,作为最后一道“甜品”,几乎每家火锅店都会在桌上奉上雪糕,让刚吃完火锅的朋友们添道味蕾的刺激。试想,一辣一甜,一烫一冰,浓重的口味差异从舌尖到口腔,再顺滑进入喉部、胃,几乎每个四川人都会嘴里叫着“好爽!”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口味的四川人自然有着重口味的人生。有人说,四川的烟火味里深藏着佛性人生,这话不假。如今的四川人,在经历过10年地震考验之后,几乎人人佛系。

去年,国内小有名气的作家闺蜜在四川寻了一小楼租下。院坝前是一条大河,夏日洪水来临之前,浅浅河水清澈见底,可以去河坝踩水、寻化石。小楼外院坝里,不时有一种叫黄臀鹎的小鸟闲适地漫步。小楼旁的宅基地上,她和男友修了一个诺大的书房。院坝外面,是邻居村民帮他们种的各种菜蔬。

闺蜜年轻时在广州等大城市闯荡,在报社、杂志社工作过,经历颇为丰富。她外表温润如玉,却抽烟喝酒,骨子里是个豪放熟女。前些日,邀约一干密友驱车前往她家,凉拌土鸡、红烧土鸭、藿香土鱼及各种凉拌拼盘……一顿晚餐,从下午6点吃到晚上9点,又从晚上9点喝到夜里12点,未了,几个酒仙一样的人儿还载歌载舞起来。

“你在城里是看不到傍晚的,开灯就是夜里。在这里,你能看到美丽的夕阳一点一点地铺洒,看到月亮有着太阳一般的光芒,看到星星一颗一颗地挂在树梢……”这里温度比城里低5℃,民风淳朴。这栋小楼背靠民居,独自面向河流,清静可人。在院前麻柳树、冲天岭下,我们边吃美食,边喝美酒,边赏夜色,边谈论闺蜜“重口味”的爱情故事。

“我不会管别人怎么想,人生是自己的,自己开心就对了。”闺蜜在密友们讨论后举杯说,他和她就是前世的孽、今生的缘,合适了就在一起。每周周末,他们驱车到这世外桃源的家,她看书写书,他种地习字,各得其所,共享清乐。

夜里风起,他们拿出羽绒服、围巾给友人们挡风。不能喝酒的我开心地看到,我们越来越惬意的生活,越来越被寻常化的“重口味”。不能不说,这是观念的改变,更是时代的进步。

猜你喜欢

梅干菜口味小龙虾
A Bit of a Pickle
小龙虾不火了?亩赚10000元!快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小龙虾
离家再远,也忘不了外婆制作的梅干菜烧饼
绍兴梅干菜
梅干菜炒四季豆
小龙虾的正确打开方式
小龙虾
口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