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
2018-12-04于佳
于佳
摘 要: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艺术设计领域得到迅速发展,由此推动了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规模逐步增大。本文结合应用型工科院校的优势,基于当前办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分析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提高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为我国培育艺术专业人才。
关键词: 工科院校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引言
在应用型工科院校,教学模式及教学管理已相对成熟和完善,工科类专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存在极大的差异,所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应有所不同。为此,在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校方要明确工科专业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区别,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管理策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概况
(一)关于专业设置情况。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艺术设计学生数量明显增多。1998年,教育部在高校专业新目录中,将艺术设计这一专业术语收录在内。经过多年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逐步扩大,并实现了有效结合,如一些高校将广告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科学联合起来。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予以高度关注,由此促进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也带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
(二)关于专业培养特点。
在应用型工科院校中,绝大多数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时间略短,在设立本专业之初,参考和学习了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有利于促进本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从师资力量上说,一些担任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为年轻研究生、博士,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素养,但缺乏工作经验。从课程设置上说,开设了造型技术、三大构成课程,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教学方式上说,科学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进行市场调研之后,完善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专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此外,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应高度关注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在人才竞争中的竞争实力。
(三)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中的不足。
纵观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相较专业的艺术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并不是这类院校的强项,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高校投入,均存在一些不足,应用型工科院校必须正视这一问题。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需要学学科带头人,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步完善教师队伍建设,为有效提高艺术设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此外,工科院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在师资力量上的投入力度,为推动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当前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队伍构成情况,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师资力量上存在不足,部分任课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艺术设计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艺术设计类的实际工作经验,在教学经验上略微缺乏,使得艺术教学设计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践应用方面略显不足。
(四)当前艺术设计学科课程规划。
一些工科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完善和成熟,相对合理健全,但仍存在部分不足之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课程设置结构较为单一,将教学重点集中在专业技能课程之上,对其他学科不够重视,为重视实践课程的必要性,使得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健全完善,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从课程设置上看,一些高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设置的课程相似,存在趋同化现象,不利于彰显本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优势,难以彰显本校学生的优势。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每年均有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若学生存在趋同化现象,则难以显示学生的优势,进而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完善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调整教学理念,完善教学管理模式。
在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中,高校要加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将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高校要秉承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进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并选择适宜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确保高校教学活动与社会人才需求相符,增强学生的就业实力及优势,尽快进入工作岗位。除此之外,在教学环节,高校还要科学运用项目实践教学法,利用具体的设计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具体设计项目,了解本行业的工作需求,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并丰富工作经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参与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交流沟通,增加知识储备,并熟悉具体工作的各个工作环节,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工作节奏。高校既要完善实践课程设置,又要科学运用工作室,切实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在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高校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以改进艺术设计类人才培養策略。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高校教师可以科学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展示适宜的图片、视频等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点直观化和具体化,从而丰富课堂内容,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专注课堂教学。艺术设计类专业具有极强的艺术气息,相较工科类学科,在教学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高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基于教学条例,结合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征,对教学内容、课教学进度、课程设置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将具体项目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保障教学质量。
受艺术设计类专业特点的影响,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在针对本专业开展检查和监督工作時要将教学要求及特点纳入考虑范围内,不能生搬硬套应用于工科类专业的相关制度及措施。为彰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高校要注重提升教学质量,并完善教学质量评测体系,采用科学适宜的监督措施,切实保障高校教学质量。将教学质量与教师绩效考核等有效结合起来,并将学生评价、教师自评、院系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有效结合起来,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此外,在教学环节,各级院校还要加大合作力度,深入研究有效完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对策,并针对教学运行状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调整,彰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让教学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并遵守教学管理制度,让教学质量评测工作落到实处。教学质量监督涵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学生成绩评定等多方向内容,完善该体系,有利于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四)构建全面教学质量评价制度,调节学习氛围。
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高校要注重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在艺术设计专业中,高校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措施,如调查问卷、学生自评及互评等。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将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方式科学结合起来,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从而切实提升评价质量的有效性。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艺术设计类作品展示,供全校师生欣赏,将教学成果以另类的方式展示出来,提升校园内的艺术气息,并设置适宜的奖励措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专注本专业学习,并通过参观其他作品,学习和借鉴优质部分,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总之,高校还要科学运用奖励机制,完善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语
应用型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涉及多方面内容,颇为复杂烦琐。工科院校本身具备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制度,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完善教学管理措施,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方式及理念,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科学调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所占比重,注重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优势,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贯彻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妍.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3-4.
[2]佟强,于巍巍.如何提高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0):25-26.
[3]朱铁军,郭兴众,黄凯.地方工科院校设计类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实例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5,30(06):82-86.
[4]于文龙.四面一体的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定位和能力培养探究[J].大众文艺,2011(14):254-255.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度高教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7D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