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对分易软件的对分课堂在高校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18-12-04边玮玮戚明颖綦慧敏郑爱丽孔雨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微课

边玮玮 戚明颖 綦慧敏 郑爱丽 孔雨佳

摘 要 针对现在高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化学课程教学中进行基于对分易软件平台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探讨实施的策略和实例,对对分课堂改革的结果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显示,对分课堂有机结合了讲授式授课与讨论式授课的优点,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改革成效。

关键词 对分课堂;对分易软件;微课;高校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0026-03

Application of Pad Class based on Split Easy Software in College Chemistry//BIAN Weiwei, QI Mingying, QI Huimin, ZHENG Aili, KONG Yuji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che-

mistry in colleges,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based on peer to peer

software platform is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of chemistry. The strategies and examples of implement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lassroom reformation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with the classes, which are welcomed by the stu-

dents and have received good results in the reform.

Key words pad class; split easy software; micro-class; college chemistry

1 前言

化学是医学院校、理工院校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临床、药学、化学、生物、检验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课程的重要基础。现代医学和化学的联系日渐紧密,医学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化学讲授与医学相关的现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

2 高校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大一新生入学后,学习环境和学习节奏与高中有明显差别,没有了高中时教师和家长的高强度管理,有较多的自由安排的时间,他们对大学各种社團活动充满热情,而对于学校中最重要的事情——学习普遍有懈怠感,缺课、旷课时有发生,上课时“人在心不在”的现象很普遍。

现在在高校授课中,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在多元性、趣味性的各种网络资源的对比下,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基础知识繁杂,公式多,抽象难懂,而现在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日渐严重,没有吸引力的课堂很难吸引学生抬头。

在各高校的课程安排中,一般为2~4节课程连上,但是学生很难长时间保持高度注意力。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教师授课方式倾向于表演性,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过度强调表演式的授课风格也加重了教师的授课负担。

现在各高校的硬件及网络条件参差不齐,视频的制作、存储、播放等对学校的硬件和网络条件都有一定要求,很多学校大面积推广网络课程或微课还有难度。而且微课、网络课程等新的教学形式虽然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素材的制作会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因此,视频素材很难覆盖到全部课程内容。

高校教师普遍科研、教学双肩挑,工作压力大,而且一些教师往往经过简单培训就开始走上讲台授课,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还需锻炼。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对分课堂

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为教师在课上讲授,学生课后做作业,受学时少、教学进度紧张等因素所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度低。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生生及师生之间的讨论式学习,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量的讨论使教师难以较好掌握课堂、时间及教学进度,而且有时候学生缺乏准备,还会出现没什么可讨论、为了讨论而讨论的情况。

“对分课堂”由我国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提出[1]。对分课堂保留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将这两种教学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留给教师,做传统式讲授;另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做讨论式教学。可以隔堂对分,也可以在一次课内对分,具体形式可以根据授课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分课堂把整个教学流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阶段,因此,对分课堂又称为PAD课堂[2-4]。对分课堂先讲授后讨论,而且讲授的时间和讨论的时间错开,给学生充分的消化知识、吸收知识和准备讨论内容的时间,鼓励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讨论中注重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对分课堂可以解决现有高校教学中的不足,很多高校也开展了关于对分课堂的实践探索[5-6],为化学课程实施对分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基础。

4 对分课堂的网络平台——对分易软件

对分易是针对对分课堂而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有在线网站及手机软件版,板块包括分组、成绩册、课程资源、在线练习、微信消息、学生列表、考勤、作业、讨论区。

通过作业板块,免去了教师收发作业的麻烦,教师可通过对分易平台直接布置作业,学生可以一键上传作业;教师可在线完成作业的批改、打分,并直接将批改结果发送给学生。通过微信消息,师生无须互加好友,就可以进行交流和资料发送。通过分组板块,教师可以通过软件自动分组,也可以手工分组,并将分组结果发送给学生。在线练习板块可以让学生实时在线练习,而且可以对答题结果自动进行统计分析,让教师实时掌握讲解效果,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及内容。

对分易软件设计涵盖了课上及课后讲解、练习、分组、讨论、作业等各个环节,板块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减轻了教师的授课负担,是对分课堂的有力辅助手段。

5 基于对分易的对分课堂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及科研基础。

化学课程共45学时,教学进度安排为每周一次,一次三节课,每节课50分钟。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最后的成绩考核中,采用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上课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对学生每次上课的出勤率和每次上课的材料准备、讨论表现进行打分,分数作为平时表现分计入最后期末考试成绩。以化学中的“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这一章的对分课堂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第一次授课 第一次课开始学习一章全新的内容,学生尚无自学基础,因此,三节课都以教师讲授为主。首先通过对分易让学生输系统随机给出的出勤码进行考勤。教师授课内容包括酸碱质子理论,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平衡常数,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缓冲溶液的基本概念,缓冲机制,缓冲容量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缓冲溶液pH的计算。教师的讲授涵盖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本章的绝大部分教学任务,为学生自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对分易的作业板块,教师发布本次课后作业为“酸碱溶液及缓冲溶液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教师在分组区手动或者自动将全班分为不同小组,每组5~6人,并将分组结果发送给学生。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汇报材料。各小组课下自由讨论和组织材料,在下次课可采用板书、PPT讲解等多种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次授课 第一节课,学生汇报讨论。各小组自主推选代表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小组的材料。因为中间已经隔了一周时间,学生准备材料的时间比较充分,已经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查阅等方法搜集到大量素材。为了不加重学生的课外负担,各小组课自由选择讲解形式。在讲解中,有的小组采用PPT汇报的形式,图文并茂,讲解生动;有的小组为板书的形式,通过公式计算说明现象的产生及原理。因为有了教师讲解的基础,学生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各小组汇报内容丰富,如人体血液中的缓冲溶液及其作用,酶起活性需要合适的pH范围,土壤pH的重要性,土壤如何维持pH范围,土壤酸化、碱化的危害,水体污染与pH的关系,缓冲溶液在化学、化工、生化反应中的作用,等等。汇报内容涵盖了生产、生活、生物、环境、科研等多个方面。各小组汇报完成后,由其余组的学生就汇报内容进行提问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做总结点评。

第二、三节课,教师讲授。教师讲授下一章内容“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知识,待讲解完成后,布置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的作业及讨论任务。

6 讨论

对分课堂在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通过课堂出勤及表现计入最后期末成绩,使学生更重视平时的学习,而不只是临考搞突击,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成绩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化学是一门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学科。作业的布置除了传统的练习,还采用课题型作业,着重培养学生的文献调研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使学生明白看似枯燥的知识和公式在实际中都有重要应用,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课题型作业具有更好的拓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有畏难情绪及懒惰思想,在课前准备材料及小组讨论中“出工不出力”。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采用随机点名的方式督促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对分课堂先教师讲授,后学生自学,降低了学生自学的难度;一周的时间间隔,给了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避免了讲完直接讨论或者完全依赖讨论造成的无可讨论或者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弊端,增加了师生互动,受到学生的欢迎,收到良好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J].遼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653-658.

[3]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71-74.

[4]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5]李欣.对分课堂:有中国特色的大学教学新方法[J].学周刊,2016,10(10):16-17.

[6]宋建平,王红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文山学院学报,2016,29(3):83-85.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英语课外作业设置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