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

2018-12-04卢倩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天籁小鸡战机

卢倩

清晨,我走在校園。一个二年级小男孩笑盈盈地从操场迎面向我奔来,冲我嚷嚷着:“我吃到了霜!我吃到了霜!”原来,操场的假草坪上凝结了一层薄霜,想必孩子对于这新鲜事物内心的惊喜让他勇“尝一口”,进而大呼。但这种合乎心性的天真浪漫在后天斧劈刀砍的雕琢中已越来越鲜见,恰应了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到的:天籁不来,人力亦无如何!

袁枚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这与语文写作教学中推崇的个性表达十分契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低段写话教学目标的首要定位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在我看来,其用意就在于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呵护孩子的“天籁”。如何引导孩子写话的个性表达呢?我结合正在从事的低段语文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儿童视角的独特理解

小学语文课本从封面到内容的安排都别具匠心,翻阅语文课本就是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温暖洗涤。低学段现在普遍采用的统编语文教材尤其如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文字的精妙和文本蕴蓄的美育价值,在不偏离道德良知的基础上尊重孩子的感悟与体验,因为别具一格的观点常常会烂熟于心之后的某个瞬间迸发。

我在教授二年级上册最后一课《风娃娃》时,班上一个叫涵俊的小朋友皱眉举手问道:“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为什么不说‘吹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这个问题提得真不简单,说明孩子已经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对文字有了敏锐的感知。我顺势将问题抛给班上其他孩子。淳懿说:“这是把风娃娃当做人呀,人才会用手折断。”我点头赞许。沛萱说:“前面才说‘吹,后面又用‘吹,重复啦!”我对她竖起大拇指,周围孩子也为她鼓掌。泓睿小朋友补充道:“‘折断需要用到更大的力气。”他边说还边用手比画着。这就是孩子的独到体会,语言不可及处还辅以动作。

作为从入学以来一直陪伴他们的语文老师,我清楚地看到一旦有大量阅读开启了孩子的慧根,激发了他们的“性灵”,他们的思考能力常常令人侧目。由此,教师只有不急于给定整齐划一的答案,不吝啬给予儿童视角的独特理解以赞美与肯定,孩子才有可能从口头到书面呈现不一般的表达。

二、点化儿童体验的溢美诗心

孔子当年编完《诗经》感叹:“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什么是最无邪的?当然是孩子的童真。呵护孩子充溢美感的诗心并加以适当点化,是引导他们个性写话的重要一环。

虽然刚跨入二年级,但班上陈泓睿小朋友练习足球已有三年之久,有一次他这样写道:

小战机

踢完球了,头上有许多“小战机”在飞。

“小战机”是什么呢?

是蚊子。

为什么它在我们的头上飞?

因为我们头上有汗。

为什么有汗?

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踢足球。

为什么我们放学不回家玩?

因为我们喜欢足球、热爱足球!

把嗡嗡叫的蚊子看做小战机,由小战机步步设问,引到对足球运动的热爱。无任何雕饰做作,只是以孩子最喜欢问的“为什么”自然牵引,自然倾吐,这种基于他自身生活体验的诗心便跃然纸上。

必须承认,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有自由奔放的心灵,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内隐于心的节奏,能看到成人不曾关注的东西和事物间难以觉察的神秘联系。《教你写出会呼吸的作文》的作者丁丁老师认为“诗,是最具童真的那颗糖”,教师不要随意否定孩子品尝“糖”那美妙滋味的权利,反而应该善于发现这颗“糖”,并鼓励孩子尽情享用这颗“糖”带来的快乐与不同,孩子的个性表达才有实现的土壤。

三、提倡儿童表达的新奇有趣

追求“有意思”还是“有意义”?这个问题往往在写作教学中因所处立场、评判标准不同而造成争论。在低段写话中,我认为“有意思”远比“有意义”重要,因为“有意思”更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天性和本真。倡导新奇有趣应是引导孩子写话个性表达的着力点。

班上易泓璋小朋友的妈妈带他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孵出一窝小鸡。孩子对这窝小鸡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心,写了一系列观察日记。其中有段文字特别有意思:

近几天,我发现小鸡一直在门缝旁待着。这是为什么呢?我的推测是这样的:前几天,有一只小鸡通过门缝钻出去了。那只小鸡回来后给同伴讲了外面奇奇怪怪的东西,弄得其他小鸡也想出去看看,所以都聚集在门口。要是哪天把它们带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就好了。

孩子的想象多么新奇!小鸡居然越笼而出,对外面的世界一探究竟,回来还和同伴交头接耳,差点引发大伙儿的“集体出逃”。有意思吗?当然有意思!能够发现生活中这些有意思的镜头、场景并运用想象有意思地表达出来,那他一定是个热爱生活、能源源不断发掘写作素材的孩子。

四、把握儿童认知的整体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以整体感知的方式认识世界的。在写话评改中,我们也宜从整体原则入手来评判,不必过于苛求细节的完美。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曾指出:“改文时应注意他的思路清不清、组织对不对,字句不妥当不大要紧。教人作文当以结构为主。”对中学生来说作文评改都要偏重整体,弱化细节,对小学低学段的孩子更应如此。低年级孩子积累有限,思维能力尚在发展,过度关注其写话中的细节,容易败坏他写话的胃口,泯灭他个性表达的兴致,是不可取的。

有个小朋友这样写道: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

“阿姨是女的”在成人眼中是常识,如果这样认为,教师在评改时很可能就会划去这一句。可在孩子眼中,他觉得有必要强调给读者听。这种细节问题我们不必急于纠错。我们站在孩童立场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他们的认知方式与成人不一样而已。把握整体原则,忽略细节完美,正是为了给孩子写话的个性表达腾挪出更多空间。

梁启超先生说“个性是记人之文的主脑,决不可做一篇无论何人都可适用的文字”,可见个性表达的倡导由来已久。低段孩童富有童真、童趣,不必刻意教化。“天籁”浑然天成,只待我们正确引导,便可生发出妙不可言的魔力。

(作者单位:长沙高新区麓谷小学)

猜你喜欢

天籁小鸡战机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自勉
中级车舒适标杆天籁究竟强在哪儿?
战机在叙被击落惹恼俄罗斯
小鸡不见啦
幸福地聆听天籁之音
我听见了爱
捕捉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