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困生”的帮扶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2018-12-04刘富龙
刘富龙,张 蒙,侯 婷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24)
高校里有两类学生群体一直是引起辅导员高度关注的对象:一类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另一类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学生,而有一部分学生则是两类群体的叠加,本文称为“双困生”。“双困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科学化精准化开展工作,更好地落实资助政策和实施育人方案。
一、 “双困生”群体定义
(一)研究对象群体
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14—2016级全体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校要求,新生入学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本研究选取心理测试预警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叠加重合名单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心理健康状况测试。本文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采用太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普测问卷。测试问卷为:(1)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问卷主要从感觉、情感、思维、 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疾病症状及其严重程度。(2)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UPI主要以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研究对象群体全部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测试,其中被SCL预警的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7.66%,被UPI预警人数占样本总人数的9.47%。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根据《太原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太原理工大学学生手册(2015版),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编,120页。来认定的。认定标准设为一般困难和特别困难两个等级。一般困难是指支付学习费用难度很大,学生基本生活费用低于太原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低于学校学生日常平均消费水平。特别困难是指家庭生活极度贫困,无力支付学习期间基本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认定程序和方法分如下五步:第一步,政策宣讲;第二步,本人申请;第三步,班级评议;第四步,学院审查建档;第五步,学校审批。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研究群体范围内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样本总人数的39.6%。
3.“双困生”分析。根据心理测试显示,普通大学生中SCL—90症状自评表预警人数的比例为7.66%,UPI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 预警人数比例为9.47%,多量表交叉预警(SCL—90症状自评表预警和UPI预警)人数比例为6.36%。将心理测试结果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叠加后结果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SCL—90症状自评表预警人数比例为18.42%,UPI预警人数比例为26.50%,多量表交叉预警(SCL—90症状自评表预警和UPI预警)人数比例为28.57%。
二、 “双困生”心理和经济困难状况分析
(一)“双困生”心理问题和经济困难情况
根据太原理工大学心理测试结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要体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抑郁症状。根据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学生材料,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为:单亲家庭低收入、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多子女上学家庭、家庭中直系亲属患病或者身体残疾、城市低保家庭、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突发重大灾害或者事故致贫等。由于以上家庭经济原因,曹楠楠认为,这类学生觉得物质条件比不上别人,不太愿意与别人交往,或者不想暴露自己经济上拮据,从而导致不善交际和自我封闭。整体上表现为:焦虑不安、抑郁寡欢、自卑、情绪不高、适应能力低、社交能力低下等[1]。何瑾的调查也表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不太活泼开朗,有点抑郁和焦虑,自我幸福感比较低,有消极感、自卑感和不安全感,常常觉得心里压力较大,缺乏敢闯敢干的勇气[2]。具体症状和问题见表1和表2。
表1 SCL—90十大症状排行
(二)“双困生”心理成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原因。陈晓明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困顿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挫,对学习和生活比较茫然,产生自我封闭和内疚的心理,从而产生偏执性格和自私心理[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生活满意度较低,他们为学费和生活费而发愁和焦虑。他们有的学习基础较差,对学业感觉力不从心,同时还想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所以内心压力巨大。他们由于消费能力有限,有意跟其他同学保持距离,害怕被别人瞧不起,从而变得敏感和多疑。他们期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奖励和认可,同时也怀疑遭遇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待,有时甚至偏执地认为在学校奖学金和奖励方面存在暗箱操作和关系户等。
表2 UPI十大问题排行
第二,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均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张晓琴认为,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存在和拜金主义思想的泛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4]。社会上各种不正当竞争、不公平社会现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之大,让他们对他人产生了不信任感。另外,在家庭经济困难的家庭成长环境中家长无法正确培养孩子面对家庭经济的贫困,反而以家庭经济困难为由来教育或者激励孩子要奋发图强出人头地,这样给了学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背负巨大的家庭责任,容易产生愧疚感。
第三,教育原因。李志旭认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很少被关注到心理方面的问题,迫于经济压力,家长没有更多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和鼓励,更缺乏有效的支持力度,导致心理失衡和受挫[5]。同时现行教育体制注重成绩,衡量指标为考试分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就是学习知识的机器。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经济原因得不到其他方面的锻炼,视野和格局受到限制,自身感觉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自我封闭,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人际关系受到影响。
(三)“双困生”经济困难原因分析
根据学生填写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进行分析,“双困生”经济困难主要原因如下:(1)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的多子女家庭,家庭成员中因上学等消费人口较多,教育支出巨大。(2)父母年老多病或者身体残疾,基本无劳动能力,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3)来自单亲家庭且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难以维持本人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4)来自农村,且家庭成员中无18—55周岁的青壮劳动力。(5)城市低保家庭子女。(6)来自城市,且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失业,再就业能力弱。(7)不可预测因素(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重大疾病等)导致家庭突发变故,导致经济困难。经统计,多子女家庭、父母身体有重大疾病、农村家庭无劳动力、城市下岗或失业家庭经济困难占到80%以上。
三、 “双困生”帮扶措施
黄建美大致从机制、体系、活动和工作思路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全国高校资助育人模式[6]。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太原理工大学实行如下模式:“双困生”帮扶建立数据库是前提,经济资助和心理帮助是基础,职业能力培养是核心。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数据库,掌握“双困生”详细情况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大学生帮扶措施,首要任务是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大学生档案,掌握帮扶对象的基本信息。此次研究对象就是利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名单和心理测试预警名单的叠加来确立对象。但是,仅有此名单还不够,在确立了帮扶对象名单之后,还需要进一步获取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生源地情况、身体情况、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参加社团和活动情况、各级学生组织任职情况、日常生活表现、人际关系、日常消费等情况以及家庭成员组成和身体情况、家庭成员工作情况、收入情况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来完善工作档案,做到对帮扶对象的全方面了解。同时,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可以通过日常的关心关怀、谈心谈话等方式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了解“双困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然后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二)实施经济资助,帮助 “双困生”缓解经济压力
“双困生”面临的经济困难可通过获得经济资助的方式得以解决暂时的经济压力。太原理工大学目前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方式主要有:国家助学贷款,贷款额度为6000元/年;国家助学金,额度为励志5000元/年、一等助学金4000元/年、二等助学金3000元/年、三等助学金2000元/年;校内勤工助学200—400元/月。调查发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和渠道获得生源地政府、慈善机构、企业等不同金额的资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在校内外兼职赚取一部分生活费。调查中还发现,成绩较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能获得各类奖学金,不但足以支撑自己的大学生活支出,还可将多余的钱补贴家用。通过以上资助措施,可以极大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可以安心学习、努力学习。
(三)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双困生”解决心理问题
刘峰提出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心理贫困生”进行心理援助采用“共性+个性”的方式[7]。太原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多年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心理帮扶机制,采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团体辅导+一对一咨询”模式,鼓励“双困生”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疗愈,从而变得自信自强;开展励志性的、如何克服自卑、人际交往等方面专题讲座,提高“双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共性”的心理问题采取团体心理辅导,团体辅导在同学们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有助于改变对“经济困难”和“心理困难”的认知,群体内建立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操作上高效省时省力。对于“个性”的心理问题,要采取一对一个别心理咨询,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和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同时给予个性化的咨询和指导。此外还采取一些辅助性措施,如组织一些公益类活动,让“双困生”通过公益活动在奉献社会和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关怀、温暖和尊重的重要性,如“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四)培养职业能力,促进“双困生”人生和职业的全面发展
蒋君毅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低的原因是综合素质低、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少、社会支持体系弱等[8]。太原理工大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双困生”的需求,加强了对其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职业指导,提高了“双困生”对职业技能中的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技能的认知,使他们明确专业知识技能和通用技能在今后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和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课程学习、培训、活动、担任职务、社会实践来习得这些技能。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双困生”拓宽就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提高简历制作和面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适应工作环境等。就业指导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促进自我认知,从而使得他们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进入职场后能够快速发展,摆脱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困境。
总之,针对“双困生”的经济困难和心理问题,太原理工大学按照“建立数据库是前提,经济资助和心理帮助是基础,职业能力培养是核心”帮扶措施,既可以帮助到确实需要帮助的学生以解决他们现实中的困难,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