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的实效性研究*
——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2018-12-04杜昱龙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舆论大学生学生

鲁 兰,杜昱龙,褚 渊

(太原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近年来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高效的获得感,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与世界的距离,令人兴奋而着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统计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5.8%;1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30%,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1]。当前我国社会仍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追求个性化、拥有强烈表达意愿和社会参与倾向但社会阅历浅、心性不成熟的大学生而言,乱花迷人眼的网络虚拟世界在带来便捷之时也夹杂着各种布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的“网络细菌”。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现今对社会的认知评价是其对未来社会认知与评价的基础[2]。因此,如何有效地对认知尚不成熟、媒介素养不足、网络自我规范能力不强的大学生进行互联网舆论引导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深入了解该校在互联网舆论引导方面的现状,提炼经验、发现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找准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的着力点。

一、互联网舆论的特征

1.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冲击力大,影响范围广。网络舆论的导向不仅会给公众的思想观念带来冲击,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树立造成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会撼动公众对公共管理机构的印象,甚至一次负面舆论就会导致公众形成认知惯性,大大削弱其公信力。

2.网络舆论话语中心下移。网络舆论主阵地被新媒体占据,传统官方媒体话语主导权弱化。公众既是舆论引导的对象,又是引导舆论的主体,能够自由地选择、传递信息。

3.网络舆论生成和传播的可控性降低。当前信息传播主体泛化、内容繁杂、方式多样、受众分布广,传统“限制封堵式”的舆论引导方式可行性降低,如引导不当会使舆论形成一边倒的趋势,当公众的不满情绪上升到一个高度,恐难以控制,易造成“网络暴力”事件。

4.网络舆论既有突发性又有规律性。信息的传播是一个逐步扩散的过程,舆论的生成、发展亦具有规律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突发阶段、上升阶段、高潮阶段、降温阶段[3]。若想占据网络舆论主动权,必须首先明晰事态所处的发展阶段。

5.网络舆论具有直接性。事件当事人、问责方、媒体以及公众之间能够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互动,信息传播中的中间环节减少,一方面有利于一定程度保持事件真相;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舆论引导直接有效地开展。

二、当前高校互联网舆论场现状分析

(一)高校互联网舆论参与主体的现状分析

1.由于新媒体传播工具的即时性,公众选择、接受信息更加便捷,使公众自我传播方式得到强化。调查结果显示,QQ、微信等即时性工具使用率占比最高,其中QQ占比84.2%,微信占比74.6%。大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中,关注内容主要集中在时政新闻、文体娱乐、社会民生等方面,对学校事务的关注比重稍小,占比42.5%,如表1所示。

表1 大学生在互联网中主要关注内容

注:a. 二分法组值为1时进行制表

2.QQ、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应用几乎都具有社交功能,其广泛应用不仅为素不相识的大学生提供了交际平台,还打破了传统人际传播的时间、空间的限制与约束,其虚拟性、匿名性让大学生更容易、更频繁、更真实地表达自我。

3.互联网使某些方面具有共性的个体能够更加轻易地聚集,且个体可以同时成为多个群体的成员,个体信息更新速度加快。调研发现,不少大学生不仅同时加入了众多的QQ群、微信群、豆瓣小组,还在各类网络群体中十分活跃。当前这些平台存在缺少监管等问题。

4.由德国传播学家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人们在发表意见时会为了避免被孤立而根据是否与当前主要意见一致选择沉默或是发声,长此以往,一方声音越强,一方则越沉默。由于网络言论发表的匿名性、自由性与开放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坚定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尝试说服其他人以强化自己的立场,由此出现了“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但现在“沉默的螺旋”现象依然存在,占比44.52%。

5.由于不少高校官方新媒体建设以学生为主要依托力量,且内容多以大学生活、学生权益等为主,与大学生自主创建的自媒体并没有形成很激烈的竞争,但在互联网舆论引导中缺乏整合,尚未形成合力。调查发现,78.6%的大学生在面对网络信息及舆论时,愿意通过官方媒体来了解信息、寻求帮助,首要原因是“官方身份,值得信赖”,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在面对互联网舆论时寻求帮助的首要选择

注:a. 二分法组值为 1 时进行制表

6.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乏,导致其在参与网络舆论时易产生情绪化、过度娱乐化、欠缺思辨力等问题,为有效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增加了难度。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意识,但其判断方式多是根据自我已有的知识储备,0.82%的同学会选择与老师交流,2.43%的同学选择与父母、长辈交流,14.35%的同学表示会与同辈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有18.01%的同学会选择多方面查阅信息。当前网络教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网络信息的辨别、网络思想及行为表达的规范教育还留有较大空白。另一方面,42.41%的大学生在对待他人提供的信息时,能够进行自我反复思考,有24.63%的同学会通过其他途径深入了解,另有21.44%会选择不轻易相信、要多方考证。

(二) 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主体的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0份,调查范围覆盖20个学院、76个专业;专题访谈辐射高校网络建设与管理的相关部门及思想宣传教育战线相关领域的教师。高校目前官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以网站为主,同时也发展出了以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的运营为主要阵地的新媒体中心,运用短文、图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以太原理工大学“清泽心雨”网站为例,创建之初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大学生工作门户网站、学生精神家园为主要目的,成为全国高校“五佳网站”之一,并且是全国高校唯一获得高校思政网络名站、名栏的网站。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对PC端WEB网站造成了极大冲击,“清泽心雨”在做好网站建设的同时着力发展新媒体,开始运营QQ、微信、微博等,同时运用视觉设计、短视频制作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

高校还出现了众多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自媒体,例如太原理工大学表白墙,截至2018年9月15日,关注该公众号的人数达到2万人,其访客数量达4512万人次。在当前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高校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为学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学校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学校各部门及学生自媒体之间亟需联动。

三、大学生参与互联网舆论的心理动因

1.宣泄心理。在调查问卷“您关注、参与互联网舆论的目的是什么?”的问题中,有8.99%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舆论抒发情感、表达心声,20.39%的学生是因为感觉无聊,借此打发时间,须注意,其中部分同学出于宣泄心理进行不正当的网络表达,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大学生关注、参与互联网舆论的目的

导致大学生宣泄心理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第一,大学生普遍对新鲜事物好奇,而当前网络信息碎片化等特点导致大学生对事物的了解往往局限于浅层认知,一经情绪感染,便会很迫切地表达自己本以为客观全面的看法。第二,当前学校各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沟通渠道不够畅通,诉求无门之时大学生就会通过网络宣泄来表达意见。第三,大学生渴望被社会认知,“个人进行自我表达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能够充分认识和评价自己”[4]。第四,互联网世界的虚拟性为大学生情绪宣泄提供了便捷。然而一味的情绪宣泄导致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暂时的精神愉悦,单纯追求娱乐化而恶搞、调侃,甚至对别人进行语言暴力。一味吐槽,而不去深刻思考问题,一方面导致网络舆论环境恶化,增加了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他人会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2.个性心理。大学生喜欢追求个性,自我意识强烈,但有些过于自我,一方面导致其思想行为不规范,缺乏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其对欧美、嘻哈文化的过分追求,对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不加区分,全盘接受,导致自身价值观念错位。

3.逆反心理。脱离了父母的监管,大学生追求自由的欲望不断升温,不愿被束缚而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部分大学生由于对主流媒体不信任的认知偏差,抗拒官方媒体的话语。当今时代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大学生容易对传统价值观教育产生厌烦、抗拒心理。

4.自我实现心理。大学生渴望自身获得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大学生普遍追求自我能力的提高,例如浏览知乎、关注“逻辑思维”等知识类内容。另一方面,有部分钦慕“短频快”经济的学生盲目追求名利,想通过成为网红、主播实现自己的物质追求,却往往忽视了自身的精神追求。

四、多管齐下增强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的实效性

(一)着眼大学生心理需求,助力提升甄别能力

对外部世界充满探索欲望、主体意识强烈的大学生,渴望能跟着时代的节拍一起跳动。虽然不少大学生已经习惯了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但浅尝辄止往往令人意犹未尽,浅层认知会悄然消退青年学生的判断及选择能力。学校可以围绕当前学生关注度高的热门话题,主动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引领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的机会往往比内容本身更令其拥有获得感。

现实问题一旦有了官方的关注,渴望被尊重、被重视、被关心、被倾听的青年学子获得了心灵支持与积极响应,内心的自我平衡开始建构,负能量自然消解。此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网络安全教育,既能增强主体的自我免疫功能,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又能优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思想及行为表达的规范性,事半功倍且关爱之情自然流淌。

(二)立足大学生发展需求,实现思想价值引领

向上向善求真,是人之本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喜欢的应该是自己努力的样子,享受的应该是奋斗的过程,当我们全身心投入时,内心是平静而充盈的,脚步是踏实而坚定的。价值观教育,从来都不是抽象的。钦慕“短频快”经济,一方面是由于青年人太渴望成功而忽略了过程体验的内心需求,对成功的内涵理解较为肤浅,同时也是这代人没吃过苦的生动体现。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真理,如果以青年才俊励志成长的故事形式来呈现,教育了无痕的效果也是师者追求的一种境界。

(三)透析大学生成长环境,制度建设保驾护航

网络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日常相伴左右的成长软环境,给土壤浇水施肥是园丁的本职,帮小树修剪枝叶也是匠心所在。学校可针对网络育人建立相应的考察、规范、教育制度。第一,将参与互联网舆论列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一个考察点,对在互联网舆论中积极发声并有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对有“意见领袖”潜力的同学进行培养。第二,对在互联网中随意发表不当言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惩戒,使学生能自觉规范在互联网舆论表达方面的行为。第三,线上、线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并将其制度化、体系化。

(四) 专人专岗打造专业队伍,优化网络舆论的氛围

首先,培养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队伍。第一,实行“专岗专职负责”制度。在校内建立一支以高校宣传部门为主,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辅导员、各专业青年教师与学生为辅的高校互联网舆论引导队伍。第二,发挥高校共青团与青年贴近的天然优势,与其建立线上、线下的合作矩阵。第三,整合高校新媒体资源,将各部门、各学院以及大学生自创新媒体联合起来,发挥联动作用。

其次,多元化提升“把关人”角色。一是对网络舆论不良信息加以限制,特别是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言、网络表情包等新表达形式的内容审查,严控不良信息流动。二是发挥“把关人”信息引领作用,发掘优良信息并对其加大推送力度,优化网络舆论氛围。三是全方位设置“把关人”,除辅导员以外,还要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力量,观察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向学校相关部门及时反映谣言等负面舆论。

最后,培养互联网舆论主流引导员、评论员。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网络价值观以及舆论行为在正确的轨道上行进。一方面在大学生中发现并培养意见领袖,调研结果显示,有8%的大学生曾有10次以上发表看法并引起他人转发和讨论的经历,可以将这部分同学凝聚在一起,借助其在互联网舆论中的影响力,为舆论事件的走向树立正确的风向标;另一方面,要培养相关教师和专业新媒体人才承担意见领袖的角色。

(五)畅通渠道,加强信息沟通,潜隐性教育暖人心

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管理部门、权益部门、宣传部门的建设力度,建立双向沟通的渠道,定期将师生反映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公示,让学生不再“求助无门”,校方也可避免“不受学生信任”的尴尬处境。实现由“管制”向“服务”转变的网络舆论引导模式,软引导与硬引导相结合,提高学校公信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潜隐性教育。利用新媒体平台,借助自身的权威性与能动性,主动创造焦点和热点议题,塑造良好形象,营造和善的舆论环境。根据学生群体专业、党性修养、媒介素养等区别,组织不同的学生群体沟通交流,互补借鉴。

太原理工大学后勤保障部门搭建了“智慧后勤”APP以及网页,学生可通过在前端简单的操作就能反映自己在宿舍、食堂、教学楼里遇到的问题,并得到专人回复。高校各职能部门也可通过技术手段搭建一个能让学生发声、交流,并与学校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

(六)以大数据方式洞察学生需求,服务彰显教育魅力

在互联网舆论引导中,运用大数据对公众网络言论、行为进行分析,运用NLP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就能对网络言论情感的正向、负向进行判断,从而有助于预测网络舆情走向,掌握网络舆情动态,为有效的网络舆论引导打好基础。

高校可建立“大数据舆情研究中心”“舆情监测数据库”。通过整理、分析杂乱的、碎片化的海量信息,找出大学生的使用习惯、兴趣爱好、行为倾向等规律,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动态。一方面,根据不同标准对受众群体进行分类,并根据群体特征准确投送信息,提高高校新媒体平台吸引力的同时,增强自身议题设置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另一方面,将大数据用于监测、预判舆情走向。具体而言:一是着力构建舆论危机产生前的监测、预警机制,提前把握互联网舆论走向,做好预案;二是利用大数据实时分析舆论热点字词等信息,根据事件性质快速决策,在舆论危机中及时发声,避免错失良机;三是善后要及时,防止次生事件;四是总结经验形成“智库”为之后的舆论应对提供帮助。

总之,在网络世界中,良师益友更应积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让爱与规矩并行,助力青年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舆论大学生学生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